高道天
2017-10-17张晓林
张晓林
高道天(1900-1959),书法以《石门颂》为宗,参以于右任笔意,大气磅礴。
高道天原是陕西城固人氏,为陕南高姓大族。他三十一岁来到夷门,那时他是一个狂热的诗歌爱好者,成为一个诗人是他那时最大的理想,书法仅仅是饭后的余事。他曾向河南大学教授邵次公讨教写诗秘诀。邵次公告诉他,写诗就像练书法,得临帖。对于作诗来说,读书就是临帖,而读书的多少,决定了你在诗歌道路上到底能走多远!
邵次公的一番言语让高道天茅塞顿开,从而动了定居夷门的念头。他去鐵塔寺里租了一间僧舍,在昏黄的豆油灯下开始阅读各类诗歌书刊。他还成了邵次公金梁吟社的常客。这个时候,他浓密的头发开始一根根脱落,短短月余,头顶上已是寸毛不存。
这种好学的态度让邵次公大为动容,高道天在书画方面又有着极高的天赋和良好的家学渊源,他认识到这是个可造之才,于是,1933年初春,他写了一封长达十余页的信函,推荐高道天到北京张恨水创办的北华美术专门(科)学校深造,进修书法和绘画。在北华求学这段时间里,他结识了诗词大家吴心谷──忍庵先生。吴心谷先后做过袁世凯和徐世昌两任大总统的秘书官,专门给他们讲解古今诗词。他精通古音韵六法,还与齐白石交往颇深.著有《历代画史汇传补编》。
吴心谷曾为武学大师孙禄堂的《形意拳学》作跋,是孙家的座上客。孙氏太极拳传人孙剑云那时才十余岁,经吴心谷介绍,拜在高道天门下学习书法。若干年后,因为著作归属一事,孙禄堂与吴心谷之间起了一点波澜,在坊间产生了一些误传。孙剑云曾让高道天出面著文澄清事情的原委。
一年后,高道天在北华学业期满,重新回到了夷门。这个时候,在河南执政的,是冯玉祥将军。吴心谷托人出面,把高道天介绍给了冯玉祥。冯玉祥这个时期非常喜爱书法,尤其对魏碑情有独钟。他早听说过高道天的书名,就把他留在了身边,和他一起探讨书法技艺。有很多次,冯玉祥对外人介绍高道天说:“这是我的书法老师!”
高道天很快在夷门书法界站稳了脚跟。
1934年,河南省书画展在开封大相国寺开幕。夷门书画界名流诸如许钧、关幼调、关百益、张乐天等悉数参加了这次展览。高道天在这次展览中大获丰收,他的一幅行书“赏心于此遇,欲辩已忘言”四尺对联、一幅仿文徵明《积雨连村图》和一幅仕女图《文姬归汉图》入展,并赢得夷门书画界好评。
这次展览过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高道天的艺术生涯陷入了迷惘徘徊期,他感到很苦恼。恰在这个时候,吴心谷写信来让他去北京一趟,帮他校勘《历代画史汇传补编》一书。书稿校毕,正要返回夷门,于右任忽来拜会吴心谷。于右任身材高大魁伟,长髯飘拂,颇具仙风道骨。喝茶闲谈间,得知高道天是陕西同乡,又善书法,且与自己书法风格相近,感觉很是亲近。次日,书法大家王世镗、文伯子来相聚,几人商定同游石门山。谒先贤,访石刻。
石门山是孔子撰写《周易·系辞》处,此地自是卜卦算命者云集。来到山脚下,但见卜卦的幌子一个紧挨一个,幌子下大都是一张年老的脸孔,见几个人走过来,纷纷仰起花白的脑袋,朝他们喊:“客官,卜一卦!”几个人避开这些算卦者,往山深处走。
半山腰上有一片柏树林,如墨一般,荫翳蔽日。高道天内急,喊声:“先走!”便钻入柏树林。头顶上哗啦啦有一只大鸟飞过,高道天不禁打了一个寒战。走出林子,已看不见于右任几人,高道天忽然感到迷失了方向,看太阳,太阳蛋黄一样挂在中天,东西南北依然无可辨识。他定定神,向四周看了看,就见一山坳避风处有一个卖茶水的摊子。
高道天觉得口渴得厉害,到茶水摊前坐下,要碗茶喝着,想问问那几个人的去向。
卖茶人是个老者。一袭灰色长衫,衣袂落落,竟遮掩住了他的双脚。很高的个子,鬓发斑白,留着长及腰间的胡须,额头突兀,眼睛却深深凹陷,内蕴精光。他将茶碗递给高道天,突然说话了,声音喑哑。他说:“客官是翰墨场上人物!”高道天吃惊地看着灰衣老者,问:“您怎么知道的?”老者不答,诡异地笑了。又说:“最近遇到难迈的坎了!”高道天愈加吃惊,不由喊道:“奇了!”便将茶碗放下,问老者这道坎有多长。老者告诉他:“短则三五年,长则不可预测了!高道天再次注视着相貌奇怪的卖茶人,心想,难道遇到高人了?何不讨个破解之法?
于是,高道天摸出两枚铜圆,放在茶桌上,小声问道:“可有破解之法?”
老者迟疑,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下桌上的那两枚铜圆。高道天会意,又掏出两枚铜圆放在桌上。灰衣老者咳嗽一声,喑哑着说:“你得小心一个高个子留长髯的人,他会像蛇精一样吸干你的艺术脑髓!”说着,灰衣老者不由得伸了一下腿,双脚从衣摆下露了出来。高道天霎时感到毛骨悚然,头发根根竖起,他紧紧盯着老者的双脚。茶桌下的那双脚上,竟穿着一双粉红色的绣花鞋!
高道天落荒而逃。
1939年,高道天在开封大相国寺搞了一次个人书法展。于右任为他题写了展标,并发来了贺信。贺信中说他的书法已得《石门颂》真髓!
选自《书法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