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叛逆,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2017-10-17邓迎雪

作文中学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玻璃瓶妇人母亲

邓迎雪

叛逆,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邓迎雪

他高一时喜欢上了隔壁班的一个女生。

从那时起,一向邋遢的他开始注重形象,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洗头。洗好,拿吹风机吹成型,再背起书包,骑上山地车,绕好远的路去接女生上学。晨风中,他洁净蓬松的头发飘出好闻的薄荷香味,坐在后座的女生和他叽叽喳喳说着话,他感觉自己潇洒极了。

母亲对他的反常行为渐渐有了察觉,唠叨他每天收拾头发,过分讲究,不如坐下来好好学习。他冷冷地哼几声,依旧我行我素。脾气暴躁的母亲被他充耳不闻的态度激怒了,抓起毛巾就要打他。他自然不是小孩子,轻轻一扯,把毛巾拉过来,吐出一句气人的话,然后优哉游哉地坐在桌前,哼唱周杰伦的《双截棍》……母亲气得立在那儿,半天缓不过神来。

他挺挺胸脯,摇头晃脑,好像是个胜利者。

母亲没有多少文化,说话大嗓门,对他的教育大多是瞪起眼睛唠叨。他觉得和她一点共同语言也没有,她说什么,他偏偏喜欢反其道而行,他认为这样的青春才叫个性。

母亲在市绿化队当临时工,每天的工作地点都不固定,中午常常无法回家吃饭。每天早上她拎着装满水的大玻璃瓶出门,晚上才能到家。回来后,她从不说她这一天都忙些啥,第一件事就是追在他身后问他一天的学习情况。每一次,他都以学业忙为借口,把她一连串的问题给堵了回去。

那年夏天格外热,有几天气温甚至接近40℃,行道树下小草打着卷,失了鲜绿的颜色,连往日聒噪的蝉也噤了声。但他才不怕这些辛苦,依旧是接送女孩上学。他现在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景:炽热的阳光晃得人睁不开眼睛,室外如流火的烤炉,滚滚热浪迎面扑来,熏烤得人只想赶快逃离。

有天中午放学后,像往常一样,他一边擦汗一边卖力地蹬着车子,想早点甩下这让人窒息的闷热。

正行走间,前方绿荫道下一排躺在人行道上的中年妇人吸引了他的目光。那些妇人把破旧的工作服铺在地上,席地而卧,静静地休憩。她们身后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自行车、剪绿篱用的长剪和盛水的大号玻璃瓶。看到这些工具,他明白,这些妇人应该和母亲一样,也是园林工人。这样一想,他又多望了几眼。忽然,他的心像针扎似的痛起来,那睡在边上的不正是母亲吗?暑热把她的脸颊熏得又黑又红,仿佛还在滴着汗珠。她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双眼紧闭,静静地蜷缩在炎夏的“蒸笼”中,好像一片无怨无悔的落叶。

母亲从来没有对他说过她的艰辛,他也从没问过一句。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他真的难以置信,母亲每天的午休竟是这样度过的!此刻,劳累了一上午的她,在闷热的室外稍作休息,等待下午上工的时光,想必下午还有许多绿化上的活计在等着她。

这些年,母亲都是这样走过来的吧——把苦和累深深地掩藏起来,留给孩子的是生活的平稳和幸福。而作为儿子的他,又何曾了解和体谅过她?除了叛逆,和她顶嘴,学习上心猿意马,他哪里曾关爱过母亲?

有许多天,他的心都无法平静,眼前老是晃动着母亲酷暑下的身影。从那以后,再跟母亲说话,他的声音变得温柔了许多,尤其当他端上为母亲做的饭菜时,更是让母亲惊喜不已……

如今,年少时的爱情早已像蒲公英的花朵,不知被风吹向了哪里,而那个夏天与母亲的相遇却一直深印在他的脑海里。

那是他成长开始的第一步。

他的青春叛逆就在那一刻戛然而止。

(摘自《做人与处世》2013年第21期)

◤赏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叛逆少年因为见到母亲劳苦的样子而受到触动,发生转变的事。文章充分运用动作、神态、心理描写等各种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少年的叛逆不羁,也形象地表现了母亲的劳苦;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把母亲的苦累与少年的叛逆表现相对比,点明了少年转变的原因,也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孙俊强)

◆开心一刻

小黑犬

“你就是小黑犬?人长得斯斯文文的,怎么名字这么有个性?”

空气凝结了10秒钟,我说:“老师,我是小默。”

猜你喜欢

玻璃瓶妇人母亲
两个玻璃瓶
光影之玻璃瓶
玻璃瓶中的妖怪
犬人
给母亲的信
犬 人
瓶子回收桶
悲惨世界
高僧与妇人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