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中心的高校信息标准建设
2017-10-16林成
林成
【摘要】 “十三五”时期高校信息化也进入新常态,随着新兴信息技术深入高校,各高校逐步从“数字校园”进入到全面建设“智慧校园”阶段。信息标准建设作为信息化的基础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点,由于该项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面临重重困难,导致“信息孤岛”现象时有发生,数据价值无法充分挖掘与体现。上海海洋大学对信息标准建设进行研究与探索,通过标准管理软件管理校标和应用系统标准的映射关系,利用数据交换工具构建数据中心,实现应用系统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管理上建立相应机制保障工作推进与落实。
【关键词】 信息标准 高校信息化 数据交换 数据中心
一、信息标准与高校信息化
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将我国教育行业带入了全新纪元,在经历了电子校园、数字校园不同阶段的信息化建设后,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智能感知、商业智能、知识管理、社交网络等新兴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信息化也逐步进入到智慧校园建设的阶段,高校信息化正面临从学校管理信息化向业务全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信息标准作为信息化的重要基础,一直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信息标准是全校所有应用系统进行开发设计时都必须参照执行的规范,它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保证了信息在采集、处理、交换和传输的过程中有统一、科学、规范的分类和描述,使得信息得以有序流通,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保障学校各信息系统协同发展,发挥信息资源的综合效益④。
二、高校信息标准建设现状
2.1信息标准建设意识薄弱
虽然高校信息化发展至今已有不少年月,但仍有不少高校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制定与执行全校统一的信息标准。各应用系统大多是使用部门在不同时期开发或购买的,由于软件厂商不同,各系统执行不同的信息编码规范,很难通过系统层面上的数据交换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部门之间的数据流通还是停留在人工阶段,需要人工在不同系统之间进行导入导出,并进行数据转换操作,数据分散在各业务系统,形成大量“数据孤岛”。
数据的重复录入和多头管理,不但增加校方大量的无效工作而且使得数据缺乏一致性,极大地增加了学校管理和运行成本。此外由于缺乏及时和有效数据的辅助决策,学校管理水平也难以提高,甚至有时校领导为了获取全校教师或学生的一个精确数字都必须大费周折⑤。
2.2信息标准建设工作流于形式止于发文
现今大多高校都比较强调信息标准工作,但由于信息标准建设是一项覆盖到全校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具有难度大、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高校的重视也仅是停留在意识和口头上。大多高校都建有统一的数字校园门户,在建设数字校园时期,高校都会委托软件开发商建设学校的信息标准。大多公司承建学校信息标准时未深入学校业务部门进行调查研究,主要是基于国标和行标,结合学校方面制定的学号、机构代码等简单的编码规范,通过三者整合制定出学校的信息标准。如此制定的信息标准流于形式,无法精细到具体业务,真正落实到应用时将面临诸多实际问题。另外由于高校机构内部体制的原因,信息标准制定好后在全校推行过程中也面临着重重困难,推广制度以及后续维护机制的缺乏,使得很多高校的信息标准只是一纸空文。
三、我校对信息标准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3.1我校信息标准建设现状
上海海洋大学“信息化校园”建设始于2003年,依托开发商共同制定出我校信息标准的最初版本V1.1,并陆续建设了一系列管理应用系统,搭建了共享数据库、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统一数字校园门户,初步建成了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
我校虽建有信息标准,但应用系统却也是由不同厂商开发,并未完全遵照我校信息标准进行设计。应用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仅限于师生的基本信息,主要解决了系统间账户同步问题。公共数据库也仅存放師生的基本信息以及机构、专业等代码信息,主要的业务数据还是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之中,并未形成有效的共享数据中心。
此外和多数高校一样,我校的信息标准缺乏相应的维护和落实保障机制,缺乏对应用系统代码的统一监控和管理。随着时间推移,操作和管理人员的不断变更,加上业务人员信息化水平参差不齐,应用系统建设初期制定的一些操作流程和规范也逐渐流失和走样。部门业务人员往往注重业务数据维护,在代码数据维护上就较为随意,碰到具体业务问题时,往往通过增加非标准代码来实现特殊功能,例如教务系统里的学生信息没有设计“是否旁听生”的属性,为了和正式学生区别,在新增旁听生时操作人员就在所在学院字段里增加旁听这样一个不在校标里的类别。这样操作虽然解决了本业务系统的使用需求,但是数据传送到其他业务系统就造成很多问题。
由于无法统一对应用系统进行监控和管理,随着时间推移,非标准化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扩散到各业务系统,带来的问题越来越多,新建业务系统可能选择不进行数据交换而采取独立管理方式更为便捷,于是解决数据孤岛之路又回到了原点。
3.2推进信息标准建设工作
为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学校决策的准确性和科学性,2015年我校启动了数字校园的升级工作,开始建设基于数据中心的综合分析平台,为此在信息标准建设上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开展了相关工作,在信息标准建设上取得一定进展。
3.2.1升级数据标准
根据教育部最新发布的2012版《教育管理信息·教育管理基础代码》和《教育管理信息·高等学校管理信息》标准,升级我校信息标准规范。我校信息标准内容主要包括管理信息标准、信息交互标准,身份认证集成标准、门户集成标准。其中管理信息标准又包括数据集和代码标准。通过整理和优化学校业务关系,建立我校业务模型,根据业务模型,在数据集下建设了包括学生管理、 教学管理、教职工管理、科研管理、财务管理、资产与设备管理、办公管理、外事管理 、档案管理等数据子集。endprint
3.2.2引入信息标准管理系统
引入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对我校信息标准进行管理,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对三类标准进行管理和监控:参考标准、执行标准和应用系统标准。参考标准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机构标准的集合,主要为制定学校实际执行的学校标准提供参考依据。执行标准就是学校实际执行的标准代码规范,俗称校标。应用系统数据标准是全校各应用系统目前正在使用的代码,不同厂商开发的应用系统各不相同。信息标准管理系统的主要作用就是管理代码标准之间的映射关系,各应用系统的数据标准如同各地不同的方言,校标好比普通话,而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就是翻译工具,为数据交换平台提供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翻译服务。
应用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输时,一个应用系统数据先得转换成校标数据再转成另一个系统能够识别的数据,校标扮演应用系统之间能够正常通信的第三方语言。信息标准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全校不同的信息标准得以共存,无需将所有应用系统推倒重建。
此外信息标准管理系统还能监控应用系统代码库的变化,当应用系统数据标准发生变化时,及时通知预警,提醒相关管理员进行干预和调整,避免无法识别的数据造成更大影响。
3.2.3基于校标构建公共数据库,完善数据交换
针对学校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标准的现状,不可能浪费巨大财力物力全部推到重来,也不可能无限期的等待各个系统改造完成,建设公共数据库是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公共数据库实质就是我校信息标准中的数据集的物理表现,数据代码严格执行我校信息标准,利用数据交换工具将应用系统中非标准数据转换成标准数据后存入公共数据库,其他业务系统调用时再由数据交换工具将标准数据转换成对应系统可以识别的数据格式。数据交换模式由原来的各个系统点对点的网状模式变成以公共数据库为中心的星型模式。
3.2.4建立信息标准建设及应用保障机制
信息标准建设更多是管理方面工作,技术手段只是辅助工具,需要学校成立专门的团队支持这项工作,制定成熟的制度去保障这项工作。
(1)成立高校信息标准管理委员会
信息标准建设工作牵涉到学校各个方面,仅靠信息中心之力是无法推动该项工作,需要校领导和主管部门牵头组建高校信息标准管理委员会,委员会包括了信息中心和各业务部门人员。该委员会不仅需要为学校制定和完善信息标准提供建设性意见,更要对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的建设进行全程监管,负责信息标准的具体实施与后续修订等工作。
在信息标准建设过程中,团队需要深入学校各业务部门,进行反复调研和论证,深入理解学校的业务流程,有时甚至要对现有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学校业务不断发展变化的特性决定了信息标准建设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需要稳定的团队对信息标准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高校信息化的优劣与信息标准的执行密不可分,信息标准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强制性。信息标准管理委员会需要对全校各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全面梳理,统一监管。
全面监管各部门采购或研发的新业务系统是否执行学校制定的信息标准,当业务系统接入数字校园时,必须强制执行学校信息标准的各项要求。
(2)制定相关管理规则
管理制度对数据的出入口进行了规范,确定标准数据项的权威数据来源,每個标准数据项只能有一个具有发布权限的管理单位,其他单位只能是标准数据的使用者,无权进行数据修改,数据的生产部门则有义务对数据进行及时的维护和更新。学校新增业务系统时,必须满足信息标准的各项要求,在信息标准集中含有的信息字段,必须引用标准集中数据标准,引用的内容也必须在信息标准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存档备案,便于跟踪管理。此外业务系统数据必须和公共数据库对接,纳入统一的数据管理体系方可上线运行。
信息系统中最有价值的是数据,“十三五”期间我校的信息化工作目标要全面实现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信息的交换共享、大数据的分析应用,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准确全面的数据支撑,为学校实现“高水平特色大学”的战略目标提供支撑,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标准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信息标准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要建立相应的机制和体制,来保障这项工作可持续、健康的发展,从而满足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参 考 文 献
[1] 温钊健,刘向.信息标准研究述评[J].情报科学,2011,(29):142
[2]张应祥.高校数字校园信息标准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22-24.
[3]王永生,孙建华.高校数字化校园中信息标准的建设研究[J].内蒙古工业大学学报,2014(23):41-44.
[4]王娟琳,封红旗,丁宪成.高校数字化校园信息标准化的研究与实践[J].工作实务交流,2013(13):221-222.
[5]王永生.关于高校信息标准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学校管理研究,2014(11) :241-2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