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自贸区战略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结合
2017-10-16郭楠楠
郭楠楠
【摘 要】2001年11月的多哈回合多边贸易谈判开启以来,直至2013年12月才有了第一个成果《巴厘一揽子协定》,完成了从零到一的突破,但其在实质上对我国来说并没有什么改变,中国仍然是全球多个国家的反倾销对象,处于来自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体的贸易制裁之下,在国际经济市场是寸步难行。近来,我国处于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寻求新的经济战略刻不容缓。自由贸易区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指向性的作用。本文就自由贸易区战略的产生、现状、目标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出现及其重要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经济全球化;战略转型升级
一、前言
自2009年7月“重返亚太”构想被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在曼谷第一次提出以后,美国就试图通过主导“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之后,美欧进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谈判;当前,美国正在建设的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为主体,东半球的TPP为一翼,西半球的TTIP为一翼,“一体双翼”的全球经济战略已在进行中。(仲昭朋,2016)不难看出,其目的是为了遏制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式,中国必须行动起来,主动寻求发展和改变,以完成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实现从贸易大国到贸易强国的转化。
二、中国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发展现状和目标
由于国际上多边贸易谈判的艰难推进,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始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双边和多边自由贸易协定(FTA)正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大放光彩。现在,FTA带来的国际贸易已占国际贸易总额的60%左右,由此可以看出FTA 正是国际贸易的新趋势,我国必须也积极地参与到FTA的谈判之中。
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以自由贸易试验区推进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又一重大战略政策,这一战略将极大地推进中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进程,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对中国经济全球化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截止目前,在国際层面上,中国处在不同阶段的FTA共26个,涉及五大洲的32个国家和地区(仲昭朋等,2016);在国内,中国分三批进行自贸区试验,第一批只有上海一个地区,第二批就增加了沿海地区的广东、天津、福建三个地区为试验区,第三批则扩大至内陆七省市,分别为辽宁、浙江、河南、湖北、重庆、四川、山西。
我国自贸区的发展有着多方面的新特色,如简化贸易流程,管理方面进行化繁为简;降低投资门槛,新兴产业实行压力测试;提高开放程度,负面清单加准入前国民待遇;开放引导改革,试验区域检测改革风险。与此同时,中国发展战略转型升级也与时俱进。局部地区进行试验,再推进,直至完成全部改革的政策能够有效控制风险,同时避免了一步到位这种策略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在此过程中,也完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多维度战略转型,包括开放的主要机制、对外开放的方式、投资开放的模式、新型体制性开放和自主创新的战略目标。
然而,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中也涌现了不少问题:
1.范围较小,数量较少。我国的自贸区从地理范畴上看,仍然覆盖范围不够广泛,仅在亚太地区、大洋洲、南美洲分布较多,而与欧洲、非洲、北美洲等地协定较少。而已建设自由贸易区也是数量稀少,规模较小,不能满足我国的经济发展需求。
2.内容较少,程度较低。协定的内容浅层化,缺乏政策上的深度挖掘,不利于进一步发展;合作程度处于低级层面,标准较低,与其他发达国家的FTA存在较大差距。
3.发展零散,不成系统。中国的FTA起步较其他发达地区落后,没有完整的发展目标和体系,不能形成战略上的统一,缺乏整体规划。
面对这种自由贸易区发展上的瓶颈阶段,我们需要采取多角度的发展策略,形成统一化、系统化的发展战略:
1.近期目标:我国应根据各地不同的文化背景、发展程度、经济政策等方面内容,采取不同的协定内容,避免格式化,深化合作。不要局限于传统的货物服务贸易、实业投资、技术贸易壁垒等方面,要注意加强文化知识产权、环保规格、国际仲裁、劳动力权益等领域议题的探讨。设置目标国家,进行重点攻略,用以进一步打开国际市场。将目标国家定位成下一步协定发展的支点。
2.中期目标:将中国两岸四地进行战略内整合,形成“大中国自由贸易区”(赵晋平,2015)。再保证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完成合并,有利于中国提升发展潜力,进行合作互补共赢,提高中国在国际经济上的影响力。确认中国在亚太经济区的中心地位,发挥中国作为亚太经济体保险阀门的抗风险作用,成为亚太地区领头羊,弱化发达国家对中国的封锁。大力发展与欧洲的自由贸易区协定,乃是大势所趋,我国已有的冰岛、瑞士自贸协定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置基础条件。
3.远期目标:在已有的自由贸易协定和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建立中国的全球贸易网络与国家在15年正式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相结合,完成多边贸易发展策略。以建成的自由贸易区为载体,获取参与国际经济政策制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出现及其重要性
为了进一步稳定和提升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必须克服自由贸易区战略中遇到的障碍,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国内国外经济发展战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专题学习会议上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我们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善于通过自由贸易区建设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刘树林等,2016)。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正是作为中国学术界的思想结晶诞生的,它能够成为中国自贸区战略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支点,使其能够完成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
2015年3月27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国家发改委等,2015)。在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中,再次强调了自贸区建设同“一带一路”战略相结合。
丝绸之路在“一带”和“一路”中均有出现,但它并不是说要重修丝绸之路,而是一种中国的发展理念的象征,即“和平、友谊、发展、繁荣”。 “丝绸之路”这个词在这里是一个抽象的文化符号,代表了中国对世界传达的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前景。
“一带一路”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基于原有的自由贸易区战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中国国内外的经济贸易发展框架,是中国的经济全球化的新的外在表现形式,体现了中国的经济政策的制定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并具有中国特色。“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尽管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但不能仅仅将其划为一个区域战略,而是一个全局性、全球性的系统的经济战略;是在现国际经济形势下为促进经济发展、区域共赢而建立的一个国际合作平台,将中国的影响力延伸至其所覆盖的贸易区域,是打破中国面临的经济封锁的强有力手段。
四、结语
“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自贸区战略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应对自贸区战略进行调整改变;同时,中国的自贸区战略在與“一带一路”战略结合后,潜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前景无限光明;“一带一路”战略为自贸区战略展现了新的方向,完成了对自贸区战略的整合,使其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迈出了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关键一步,为中国建立遍及全球的高标准贸易网络打下了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R]. 北京:外交出版社,2015.
[2] 刘树林,王义源,张文涛. 我国加快推进自由贸易区战略研究[J]. 现代管理科学,2016(1):34-35.
[3]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 地理科学进展,2015(5):538-544.
[4] 王琳.全球自贸区发展新态势下中国自贸区的推进策略[J].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15(1).
[5] 赵晋平. 加快推进我国自贸区战略的思考与建议[J].南开学报,2015(3):18-22.
[6] 仲昭朋,程健. 我国自贸区战略实时进展与路径选择[J]. 中国流通经济,2016(5):8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