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变不居—王同仁画集序
2017-10-16范曾
范曾
【文化观点】中国文化人物专题——王同仁
恒变不居—王同仁画集序
范曾
王同仁
王同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我国著名水墨人物和水墨动物画家。他恪守“笔简意真”,强调“笔墨独具审美功能”,作品具有造型大度、笔墨酣畅、收放有度的个人艺术风格。几十幅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名人名作展、蒙特卡罗国际艺术展等重要展览,被中国美术馆、中国画研究院、安徒生博物馆、新奥尔良艺术馆和海内外收藏家收藏。曾在北京、兰州、深圳、台湾、香港、巴黎、新奥尔良、悉尼、东京等地多次应邀举办个人画展。出版《王同仁作品集》、《中国画大家——王同仁》、《王同仁速写》等几十部专著。受邀参加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被评为“最具影响力艺术家”。现为文化部艺术家联谊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会理事、炎黄艺术馆艺委会原副主任、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基金会理事、泰中艺术家联合会高级顾问、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为恩师李可染祝贺八十大寿
王同仁和叶浅予老师、徐启雄同学在山东
蒋兆和先生和王同仁、王昕海
刘力上、秦岭云、白雪石、王同仁在美术馆
王同仁和刘开渠先生合影
吴冠中先生参观王同仁画展
黄胄老师观看王同仁作品
《古代贤者》中国画 2001年(局部)
《罗汉》中国画 2001年(局部)
与同仁兄相识忽忽四十余年矣。1957年我入美院读美术史系,越明年,转中国画系。同仁高我一班,应称学兄。知其从学黄胄,名师高徒,信为不虚。
同仁质朴其外、高华其内;冰清其性、烈焰其情,具有大艺术家不可或缺之素质。而为人又笃厚诚挚,自少及长,自长及老,凡生活中琐碎事、麻烦事、劳而无功事、无名无利事皆加诸其身。彼毫无怨怼,欣然而往,此种情状,令我不平,而同仁惟憨笑而已。
他又是一位敏于所感、情至笔随的天才。1995年他来巴黎,一日携数百张水墨画至我乡间别墅,令我瞠目久之。所画为希腊、罗马石刻,为非洲黑人木雕,为狮虎象豹之类、怪兽异禽之属。且皆画于极为粗糙的糊墙纸上,用笔跌宕奇妙。从艺半世,未见有画家如此想,如此画。始而以为荒诞,继而为之激赏,最后剩下钦佩。钦佩其童心未泯,钦佩其不鹜名利,惊叹其具有一双善于发现“真”的眼睛,一支欣于表现“善”的画笔。伪恶者必丑,同仁本能拒绝;真善者必美,同仁则趋之不及。同仁之成功,盖源此心灵素质。
某日于同仁家中,忽抱来一大捆巨作,室小画大,惟有铺地观赏,再一次令我结舌久之。画面施以浓、焦、枯墨,所画为甘藏人物,为晨曦黄昏、为荒原野草、为耕牛骆驼。印象是苍莽、豪纵、姿肆,《庄子》所谓“深闳而肆”者也。其中亦偶有碧眼黄发之洋人、深皱皓髯之老翁。其笔力之深雄浑厚,足可以令怯懦者振而起、令狂骄者愧而战栗。杜工部“语不惊人死不休”,同仁是其俦焉。唯见线条如屈铁、如古藤,刻入缣素,力可扛鼎。初亦以为离谱,继之为肯定,最后只有拜服。“奇音在爨,庸听惊奇妙响”,自以为识见不凡而“庸听”如我,对王同仁必欲自立门户、不寄前贤时彦篱下的不断探索,实在至为欣赏。
王同仁艺术道路略类高低栏之障碍赛,必自设阻隔而飞跃之,一而再之,再而三之,至今不以标榜风格为目标,而以随心所欲为惬意,恒变不居,以60岁之翁时有异想天开。非天赋颖异、笑傲一世之豪杰不敢以艺术生命作此孤注一掷之远游。同仁以为远游之目标既定,则可舍弃一切为世人所赏而早已为己所鄙弃者。在美的领域,艺术家应是“来吾导夫先路”的开拓者,而不是俯就时俗,甚至挤眉弄眼之辈。这就是同仁的抱负,同仁的尊严之所在。
希腊古哲赫拉克利特有云:“人生不能两次跨进同一条河流。”同仁深感目下画界惰性之可恶:不只反复跨进自己的一条河,踯躅不前;更可笑的是不断跨进别人的河里,还以为发现了什么东西,张扬之、鼓吹之,成为滑稽的公众人物。在这一点上王同仁经常用“知耻近勇”来勉策自己,决不肯做一个从俗沉浮的“知名”画家。
看王同仁的风发才情,似“生而知之”者;看他跋山涉水,刻苦自励,又似“困而知之”者。总之,天才加奋斗,造就了王同仁。
“博学之”,言其勤奋也;“谨问之”,言其谦和也;“慎思之”,言其求索也;“明辨之”,言其敏悟也;“笃行之”,言其质实也。有了这样的品格,同仁兄的艺术天地必然广阔,他精于国画,兼通油画、版画、水彩;他是画家,又擅于籀篆行草。“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这就是同仁的本领。仅借《中庸》篇概述其身,并总结此文。
1999年11月14日于巴黎雪夫汉寓
《德国女人》中国画 46.5cmx52.4cm2013年
《维吾尔族老汉》中国画 46.2cmx62.3cm2013年
《小鸟天堂》中国画 11.3cmx41.8cm2006年
《天高云淡》中国画 30cmx95.5cm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