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经验 改革创新 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
2017-10-14崔波
崔波
摘 要:建设和林格尔国家级新区是我区开放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和标志性工程,目前正在起步阶段。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和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场”,不少新区特别是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区,在構建新型产业、创新转化、规划引领、招商引资聚才和促进改革开放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对其进行梳理总结和比较研究,借鉴成功经验做法,分析存在问题,对推动和林格尔新区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家级新区 和林格尔新区 体制机制创新
一、发展总体情况和态势
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自1992年国务院批复设立上海浦东新区以来,经过20多年的建设,国家级新区在数量上不断增加,在布局上逐步优化,在功能上趋于完善,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发展势头总体强劲。此次重点考察的天津滨海新区、福州新区、湖南湘江新区和南京江北新区,各具特色,但总体来看,经济增速大幅领先所在省(市)平均水平(超过2个百分点以上),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进出口、吸引外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快速增长。经济发展实践表明,国家级新区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对外开放、产城融合、创新机制体制等方面的桥头堡和试验田,进而带动周边地区形成辐射效应。由于新区情况千差万别,受发展背景、成立时间、基础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类型的新区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虽然国家级新区有诸多“新”的优势,但也面临很多问题和发展瓶颈。综合比较分析各个新区发展的得失,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增长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具体情况和经验做法
(一)天津滨海新区
滨海新区是我国第二个国家级新区(第一个为上海浦东新区),正式批复于2005年10月,行政区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300万人。滨海新区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1995年成立新区领导工作小组,推进前期建设工作;2006年成立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09年撤销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成立滨海新区行政区,行使完全行政管辖权。创新管理方面,滨海新区成立行政审批局,划转了18个部门的216项审批职责,行政审批印章从109个变成1个,成立新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实现“一颗印章管理审批”“一支队伍管执法”。规划编制方面,滨海新区用《功能区建设战略指导》代替城市总体规划,各功能区根据《战略指导》编制空间、产业、综合交通、生态建设等规划,由天津市批复即可实施。这样做既解决了规划审批时限长、批复滞后的矛盾,又能结合实际及时修改战略方向。土地管理方面,新区完全拥有辖区土地的审批权限,推行土地集中交易,实行“净地出让”,增强土地交易透明度;土地征收实行“征转分离”方式,两年内办理完农用地转建设用地手续即可。财政税收方面,按照“三集中、一监督”的预算管理原则,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资金使用程序,对工资统发资金、大宗政府采购资金和基本建设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由财政国库直接支付到供应商或最终收款人,确保新区各类重点项目资金及时到位,有效提高了资金拨付效率。建立“问题拨款”止付制度、财政拨款印鉴和预算拨款凭证使用管理制度、定期对账制度等,防范风险,保障财政资金安全运行。
(二)福州新区
福州新区成立于2015年10月,规划控制面积1892平方公里,国务院批复的初期规划(核心区)面积800平方公里,拥有7个国家级、3个省级、2个市级开发区。福州新区目前正处于大力建设阶段,主要在行政管理和规划编制方面进行突破。行政管理方面,按照“统一规划、分片实施、实体运作、两级联动”的管理运行思路,组建了“大部制、扁平化”的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内设综合协调办公室和规划发展局;另外,由福州市财政局和市统计局分别履行新区财税管理和统计核算的职能。出台了《支持福州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印发下放福州新区升级经济管理权限目录的通知》,承接了121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包括固定资产投资类、工业和信息化类、工程建设类、交通运输类、农业及农产品类等229项,涉及省发改委、省国土厅、省环保厅、省林业厅、省海洋厅等24个省级部门。在开发模式上,积极探索“管委会+开发公司”的建设开发模式,成立福州新区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建立总规模达150亿元的福州新区投资发展基金,作为福州新区投融资及开发建设的综合平台。优先编制《福州新区发展规划》和《福州新区总体规划》,同步编制产业发展、综合交通、区域控制等30多个专项规划。积极推动“多规合一”工作,实现新区建设“一张图、一座城”。
(三)南京江北新区
2015年6月江北新区批复设立,覆盖南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京海峡两岸科技工业园、南京化学工业园区和南京港西坝、七坝2个港区。江北新区注重规划先行,编制了系列规划。同步出台《南京市江北新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和《南京江北新区近期建设规划(2015-2020年)》,明确江北新区在国家发展格局和在长江经济带的区位,加快城市拥江发展、跨江发展。重点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带状城市空间结构、整体城市设计,在解决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区域交通、跨江交通、公共交通三大核心问题的同时,合理规划组团内部的有轨电车等新型交通体系。管理体制方面,将高新区和化工园区党工委、管委会整建制并入新区党工委、管委会,7个街道由江北新区统一托管,实现新区与高新区、化工园区管理机构、人员高度融合。优化新区内设机构,同步优化整合相应的垂管机构和其他机构。新区管委会转变职能,深化“放管服”,当好“店小二”。注重引资引智,江北新区培育了上汽、扬子、扬巴、南钢等百亿级企业,以及南车、南瑞、先声、焦点等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龙头企业,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制造业基地。聚集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大学科技园和工程中心50多个,国内外知名的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数百家,创业创新能力和科技人才吸引力不断提高。endprint
(四)湖南湘江新区
湖南湘江新区2015年4月正式批复设立,前身为2008年6月成立的长沙大河西先导区。新区突出项目带动、产业培育、品质提升、改革创新等重点任务,全面掀起建设热潮。出台《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政策意见》,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推动国际产能合作,2016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885亿元,占比达到50%,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引领作用持续发挥。设立城市发展基金、产业发展基金、重大战略项目基金,通过直投、成立子基金、跟投等方式撬动社会资本,加大对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设立审批服务局,推行行政审批“绿色通道”和网上行政审批系统,新区内社会投资基建类项目审批时限由23天缩短到17天,市政类项目审批由43天缩短到25天。招商引资方面,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和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大批高端制造、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项目。2016年,湖南湘江新区共引进100亿元以上项目4个、50亿元以上项目26个。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作为承担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任务的综合平台,国家级新区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推动改革创新、扩大开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需要有效解决。
首先,管理体制尚不健全。调研过程中,遇到最多的是体制机制方面的问题,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新区和原行政区、新区与产业园区之间的矛盾。比如,天津滨海新区共有7个功能区,其中5个为天津市派出机构,规格和权限都与新区政府一样,在涉及重大事项时,只能通过领导之间沟通推进,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福州新区管委会定位为协调议事机构,主要行使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跟踪的职能,统筹推动新区内各片区的力度明显不足;省政府支持乏力,新区从启动设立到批复建设,都是由福州市推动,福建省很少参与;内设机构少、人员不足,工作运转捉襟见肘,新区虽然承接了121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审批事项,但具体政策执行、行政审批综合服务等都是借用福州市的平台和人员。湘江新区以岳麓区为核心区,同时划转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望城经开区3个国家级园区和宁乡高新区、岳麓科技产业园2个省级园区,而湘江新区只有市级管理权限,对各个园区的管理弱化、体制不统一。
其次,部分新区发展势头不强。受经济整体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一些新区特别是中西部的新区招商引资面临市场需求放缓、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经营困难等问题,招商引资规模大幅下降。据了解,甘肃兰州新区和陕西西咸新区建设速度比较慢,主要是引进资金不到位,没有大项目、大企业落地,项目开工建设进展缓慢。
再次,新区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滨海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万亿元,占到天津市的1/2以上;福州新区、湘江新区经济规模大致在1-2千亿,目前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而江北新区在南京市一直处于边缘状态,GDP占比不到1/5。相比而言,新设立的新区产业布局较分散,企业规模小,难以集聚人气;第二、三产业布局不平衡,存在产业同构、重复建设、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
四、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内蒙古和林格尔要建设国家级新区,必须借鉴先进经验,大胆创新、锐意进取,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新路。
第一,要理顺体制机制。新区地处呼和浩特市,不是在一片真空地带搞建设,必须理顺新区与呼和浩特市及辖区内各旗县区、产业园区的关系。呼和浩特市、新区要明确界定各自职责定位,形成既融合发展又相对独立的运营机制。新区与原有旗县区、园区可建立合作机制,实行“地方政府+开发公司”的合作模式,在土地增值收益、新增稅收分配等方面合作开发、利益共享,形成发展合力。
第二,要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新区是改革发展的试验田,要积极探索创新城市发展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和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示范先行,实现绿色、低碳、集约、智慧发展。新区也是新型城镇化的样板,要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对雄安新区建设的理念和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新城。
第三、要锐意改革创新。新区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载体,要主动适应和融入国家战略,激发创新活力,引领和带动区域发展。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不断化解矛盾和风险中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放、管、服”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施清单管理,推动减政放权,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为经济发展营造公平良好的市场环境。在这方面,要学习借鉴国内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成熟经验和滨海新区、福州新区、南沙新区等的好经验好做法,并结合实际,更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要切实解决发展保障问题。土地是新区的命根子,要积极探索土地征收利用政策,尽早解决土地收储资金问题,提前储备土地,以防投资热到来时引起的土地紧缺。先进的投融资模式是新区建设的钱袋子,要通过信用支持、划拨资源、注入资产等方式,支持新区提高融资开发能力;财政税收方面要建立刚性约束机制,强化资金保障,推动新区建设尽快起步。人才是支持新区发展的第一资源,要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把新区建设成为智力高度密集、创新高度活跃的人才特区,为新区发展提供持久动力。
参考文献:
[1]国家发改委.国家级新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N].证券时报,2016-03-11.
[2]哈迪.国家级新区如何引领“新常态”[N].解放日报,2016-07-22.
[3]王佳宁,罗重普.国家级新区管理体制与功能区实态及其战略取向[J].改革,2015,(3).
[4]李贵才,李莉.国家级新区功能定位及发展建议[J].经济地理,2015,(2).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责任编辑:康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