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情况及启示
2017-10-14岳松堂李丹
岳松堂++李丹
本文全面研究了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建设的基本情况,并深入分析了其发展建设的主要做法,最后总结提炼了其发展建设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基本情况
从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海湾战争前的军兵种系统独立建设的形成阶段、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军兵种系统集成建设阶段以及21世纪以来实现体系功能整体融合的一体化发展阶段。
形成阶段 20世纪50年代,苏联相继研制成功原子弹和氢弹,打破了美国的核垄断。为了防备苏联的战略突袭,美军于1958年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军事信息系统——“赛其”半自动化防空指挥控制(C2)系统。该系统首次实现了信息采集、处理、传输和指挥决策过程中部分作业的自动化,开始了作战行动中指挥控制方式由手工作业为主向自动化作业转化的质变过程。针对C2系统在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通信能力弱、可靠性差等缺陷,美军随后在其基础上增加一个C(通信),使之成为C3系统。C3概念的出现表明美军已逐渐认识到,指挥、控制与通信在现代战争中应融合为一个整体。1977年,美军首次将情报(I)作为不可缺少的要素融入到C3系统中,形成了C3I系统。此举确立了以指挥控制为核心、以通信为依托、以情报为灵魂的一体化信息系统体制,反映出美军信息化建设在观念和认识上的新突破。1989年后,为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和速度,美军在C3I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个C(计算),使C3I系统演变为C4I系统。
在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大背景下,美国陆军于20世纪60年代研制了由战术指挥系统、射击指挥系统和后勤物资保障系统组成的陆军自动化数据系统,即第一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20世纪80年代,美国陆军研制了战略级的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WWMCCS)和被称为“五角星”系统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ATCCS)。作为形成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包括机动控制系统(MCS)、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AFATDS)、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FAAD C3I)、全源分析系统(ASAS)、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CSSCS),分别用于遂行机动控制、火力支援、近程防空、勤务支援、情报与电子战五大指挥控制功能。到80年代末,美国陆军基本建成了各兵种和功能区具有一定纵向集成能力的战术级C3I系统,能够将体制内的传感器、指挥所和平台有机地联为一体。
集成阶段 集成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美军各军兵种信息系统装备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暴露出的不能互联互通的严重“烟囱”问题,则为信息系统装备集成建设起到强劲的需求推动作用。美国军事变革的主要倡导者之一、参联会副主席欧文斯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军事变革的本质就是‘系统集成(a system of systems)”,又为信息系统装备集成建设奠定了思想基础。
为了解决信息系统装备的“烟囱”问题,在“系统集成”思想指导下,美军于1992年提出了国防信息基础设施(DII)和“武士”C4I计划,规划了2020年前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总体框架,并启动了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建设。1995年,美军信息系统装备普遍采用2.0版GCCS软件后,各军种的C4I系统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1996年7月,美军在高层统帅机关建立了首席信息官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的集中管理。
根据“武士”C4I计划,美国陆军1993年提出了“进取”(Enterprise)C4I计划,开始对各兵种信息系统装备进行横向集成建设,即采用开放式体系结构和模块化设计方法,通过战术互联网将升级改造后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新增系统与通信设备集成为新一代C4I系统——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目的是逐渐实现从班/排级到国家指挥总部的互联互通。
作为集成阶段美国陆军的典型信息系统装备,ABCS由三个层次、11个子系统组成:第一层次是取代陆军全球军事指挥控制系统的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A),作为陆军的战略与战役指挥控制系统,主要编配军及军以上指挥机构,实现陆军与美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直到国家指挥总部的互联互通;第二层次是升级后的第二代陆军战术指挥控制系统,提供从军到营的指挥控制能力,主要包括机动控制系统、防空反导计划控制系统(AMDPCS,由前方地域防空C3I系统改进而来)、全源分析系统、战场指挥与勤务支援系统(BCS3,由战斗勤务支援控制系统改进而来)、先进的野战炮兵战术数据系统5个核心指挥控制系统和数字地形支援系统(DTSS)、综合气象系统(IMETS)、一体化战术空域系统(TAIS)、综合系统控制(ISYSCON)系统4个为上述核心指挥控制系统提供相关数据支撑的通用作战支援系统;第三层次是新研制的21世纪部队旅及旅以下作战指挥系统(FBCB2),它也属于核心指挥控制系统,为旅和旅以下部队直至单平台和单兵提供运动中实时、近实时态势感知与指挥控制信息。该系统首次使营、连指挥官能够在地面机动车辆上制定作战计划、确定补给路线、下达作战任务、跟踪友军及敌军行动。在实战使用中,FBCB2将整个战场从最高司令部到最基层单位整合为有机整体,美国防部高级官员在2003年4月7日几乎可以实时观看到第3机步师第2旅开进巴格达。
11个子系统通过战术互联网融合成由各功能指挥控制系统合成的陆军C4I系统。战术互联网用于为ABCS提供通信保障,也是生成和使用提升战斗力的清晰准确“通用作战态势图”的重要技术支撑。从提供使用层级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为FBCB2提供通信保障的系统,第二类是连接营与旅指挥所的通信系统,第三类是连接旅、师和军的通信系统。
ABCS是美国陆军根据数字化建设需要为整个陆军研制的指挥控制系统,研制成功后首先装备数字化试点建设部队第4机步师试用。第4机步师于1995年1月被指定为数字化试点建设部队,并于1997年3月—6月进行了首次旅级数字化对抗演习——“21世纪特遣部队高级作战试验演习”,共试验了陆军精选的72个与数字化有关的项目,包括数字化部队的新编制方案、信息系统和武器装备等;1997年11月,该师举行了“数字化师先期作战试验演习”,重点研究數字化系统对师编制改革的影响,为组建真正的数字化师提供依据;1998年6月,该师确定了编制和主要装备,第1旅率先进行了数字化装备换装,成为第一个数字化旅;2000年底,第4机步师基本按新编制和新装备完成了向数字化师的过渡,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数字化师;2001年第2季度和第4季度,该师分两个阶段成功进行了“拱顶石”演习;2001年11月1日起,该师成为第一个完成战斗准备的数字化师。endprint
第4机步师通过主战平台数字化改造和信息系统装备集成建设,尤其是装备了战术互联网和FBCB2等典型数字化信息系统,还增编了“哨兵”防空雷达、“猎人”和“影子”200战术无人机等新型侦察装备,并为每个机动作战旅增编了1个侦察连,增强了全师的态势感知能力、指挥控制能力和信息支援能力,使作战行动更加迅速、作战指挥更加灵活、作战协同更趋简单、作战保障更趋便捷,作战能力大为提高。尽管该师数字化后的总兵力削减约13%,战斗平台减少约25%,但一系列演习和试验表明,其战斗空间却扩大了2倍(可控制前沿100千米、纵深120千米的作战地域),战斗时间减少了一半,歼敌数量增加了一倍。原来在进攻时3个师才能击败1个处于防御中的敌方师,现在1个数字化师就能击败1个处于防御中的敌方师。所以说,数字化师的作战能力是“一顶三”。
当然也应该看到,第4机步师信息系统装备集成建设仍有一些问题当时未得到有效解决,如互联互通方面还存在“不通”、战术互联网信息传输能力有限且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信息系统网络设备数量多造成机动转移困难(如该师地域内有400多个网络节点装备)。
美国陆军2004年5月研制成功使用6.4版软件的陆军作战指挥系统(ABCS6.4),使各分系统完全实现了互联互通,第4机步师在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也逐步得以解决。随后,ABCS6.4于2004年应用到第3装甲骑兵团和第3军军部,于2005年应用到第3机步师和第101空中突击师,到2007年下半年应用到所有参加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陆军师部和旅战斗队。到2009年底,陆军现役师部和旅战斗队都已装备了ABCS6.4,初步实现了其1995年1月制订的“2010年实现全陆军数字化”的建设目标。
一体化阶段 21世纪以来,美军提出了“全谱优势”建设目标。为了抢占信息战略制高点,以在全谱军事行动中占据绝对优势,美军开始进行C4I系统与监视(S)和侦察(R)系统的一体化建设。2003年,美军GCCS软件升级到6.2版,初步建成了一体化C4ISR系统。
与全军C4I系统集成建设和C4ISR系统一体化建设相适应,在其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经历了“消除军兵种系统冲突”“缝补军兵种系统缝隙”的集成建设阶段后,美国陆军于2003年开始全新研制的未来战斗系统(FCS),依托全新网络系统尝试设计开发由多个分系统融合在一起的“天生联合、完全一体化”的“系统之系统”,是陆军全新装备研制对美军1997年提出的网络中心战理念和2001年提出的C4KISR概念的首次全面实践。
由于伊拉克反恐作战导致决策层观念转变以及预算严重超支,所需大多数关键技术不成熟等,FCS项目于2009年6月下马。但FCS下马并不否定它所体现出来的网络化“系统之系统”陆军装备发展思路的正确性和创新性,且由FCS网络系统演变而来的网络集成组件则继续研制,为FCS提供关键通信和联网能力的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联合战术无线电系统(JTRS)等信息系统装备的骨干项目和关键技术也在持续快速发展。作为一体化阶段美国陆军的骨干信息系统装备,WIN-T是美国陆军新一代战术互联网,依靠由微波视距通信、空中机载通信和卫星通信中继组成的三层网络基础结构,形成全域互联、动态运行、宽带传输、灵活升级、安全可靠的多媒体信息网络,是一个可动态配置、具有高速高容量特点的骨干战术网络。目前,WIN-T已开始融合并取代集成阶段使用的松散的战术互联网,主要用于取代旅以上部队装备的移动用户设备。
在FCS下马后经过两年的探索,美国陆军建立了一种具有革新意义的陆军装备试验与鉴定体制——每年进行两次网络集成鉴定(NIE),将来源不同、技术成熟度各异的多种独立系统集成在一起进行一体化试验,不仅分别评估各种装备的性能,还从“系统之系统”角度评估其互联互通能力,以加快战术通信网络的成熟和一体化。从2011年6月开始到2017年7月,美国陆军已进行了12次网络集成鉴定(NIE11.2、NIE12.1、NIE12.2、NIE13.1、NIE13.2、NIE14.1、NIE14.2、NIE15.1、NIE15.2、NIE16.1、NIE16.2、NIE17.2)。2016年,美国陆军继续进行NIE鉴定的同时,创新性地开展了首次陆军作战评估(AWA),使NIE鉴定和AWA评估相互补充;第一次AWA(AWA17.1)评估于2016年10月18日在得克萨斯州的布利斯堡开始进行(关于NIE和AWA,详见本刊2017年第5期《美国陆军网络集成鉴定解析》)。
美国陆军在2016—2020财年的建设目标是,吸取最新“能力组件”在部署使用期间的经验教训,建立无缝、融合式、可靠性高、操作简便的一体化网络“星状网”(STARNet),“星状网”将使用标准化地图、信息格式和图标,还将能减轻网络系统的能耗负担,并能利用无线技术对指挥所进行快速搭建和拆卸。2020财年后,美国陆军计划开发“下一代网络”(NaN),NaN将利用超前技术“增强战术赛博作战能力,添加各种动态频谱通路以增加带宽,配备数字助理装置提供所需信息,对复杂战场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主要做法
美国陆军部队信息系统装备发展的主要做法包括健全联合需求论证制度,坚持试点建设、试验鉴定、完善推广和实战使用的有机结合,采取螺旋渐进发展途径,重视整体建设四个方面。
健全联合需求论证制度 联合需求论证制度是美軍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的制度保证,在国防部主导下,各军种根据联合作战概念和联合作战能力评估标准,提出各自的装备需求方案,提交参联会下设的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批准后执行,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军种信息系统装备建设中的各自为政。
依托统一的需求开发规范,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需求论证机制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依据美军联合作战概念文件,颁布《陆军未来部队顶层概念》《陆军行动概念》《陆军功能概念》等陆军概念文件,从宏观上对陆军未来的作战任务、能力需求、部队特点和特殊功能领域进行描述;二是依据联合能力集成与开发系统(JCIDS)和能力评估标准,着眼未来需求,利用作战试验、滚动训练、军事演习以及模拟仿真等进行陆军信息系统装备的功能需求和方案分析;三是通过清晰的需求论证流程,形成《联合能力文件》《初始能力文件》《能力发展文件》和《能力生成文件》等联合作战所需的系列化信息系统装备发展方案;四是由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归口管理审核,即采办能力文件经联合参谋部内相关领域功能能力委员会审查后,须提交主要由各军种副参谋长(作战部长)组成的联合需求监督委员会批准执行。endprint
坚持试点建设、试验鉴定、完善推广和实战使用的有机结合 无论是兵种系统的横向集成建设,还是当前仍在进行中的一体化发展,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始终坚持试点建设、试验鉴定、完善推广和实战使用的有机结合。
作为数字化部队的试点建设部队和ABCS集成建设成果的试验使用部队,第4机步师在数字化进程中进行了如前所述的一系列试验鉴定和演习。2003年4月初,第4机步师从科威特境内向伊拉克发动进攻,一路快速推进,到4月13日晚对萨达姆家乡提克里特发起进攻,14日攻克提克里特,标志着伊拉克战争大规模作战阶段结束。在实战中,指挥官通过ABCS可以在两小时内策划复杂的突袭行动,调遣武器装备和士兵,验证了信息系统装备集成建设对提高部队实战能力的重大推动作用,也为进一步完善后的ABCS6.4推广应用到陆军所有师部和旅战斗队奠定了坚实基础。
2007年,美国陆军专门为FCS的研发组建了陆军鉴定特遣部队,用于对FCS的各种技术和装备进行试验鉴定,并修订FCS旅战斗队的条令、训练和编制。FCS下马后,陆军鉴定特遣部队成为后续发展项目——“旅战斗队现代化项目”的试验部队,2010年在白沙导弹靶场模拟阿富汗山区环境,对由FCS网络系统演变而来的网络集成组件在多种作战环境下的性能水平进行了试验鉴定。
美国陆军已进行了12次大规模网络集成鉴定,其中前11次的专用试验部队都是陆军第1装甲师第2旅战斗队,2017年7月上旬开始的第十二次网络集成鉴定的专用试验部队改为陆军第101空中突击师第2旅战斗队,主要是对具备列装潜力的新型任务指挥与电子战系统进行鉴定。
采取螺旋渐进发展途径 螺旋渐进发展是美军摸索出的一条符合信息技术发展规律的装备发展途径。采用渐进发展方式意味着装备研制將分阶段实施,对装备的战技要求也通过对阶段性成果的试验和收集用户的反馈意见而逐步修改完善,且武器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以不断插入新技术。目前,螺旋渐进发展方式已成为陆军装备发展的基本途径,很多装备项目都正在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研制,如WIN-T、“灰鹰”无人机等。
WIN-T是美国陆军研发的新一代综合通信网络,它采用商用技术,通过有线和无线方式传输话音、数据、视频等信息,是陆军战场网络的关键组成部分,可为战场上的各部队提供大容量和高机动性的通信能力。WIN-T采用“增量”渐进发展模式向前推进。陆军大部分师、旅、营指挥所目前已装备了由2004年应急装备驻伊美军“联合网络节点”演化而来的WIN-T“增量”1系统。该系统利用Ka频段国防宽带全球卫星等传输话音、数据和图像,具备了保密、可靠、高容量的快速“驻停通”能力,首次使陆军摆脱了对固定通信设施的依赖。已于2013财年(原计划2012财年)交付的经过第三次网络集成鉴定的“增量”2系统,使陆军具备了初始“动中通”能力。“增量”2系统具有“自恢复”和“自组织”能力,能建立从军、师覆盖到连、排的机动作战信息网络,营以上的地面骨干网将实现72千米运动时速下256kbps~4Mbps的用户速率,连以下节点将具备40千米运动时速下64kbps~128kbps的通信能力。美国陆军计划采购5267套“增量”2系统。原计划于2014财年列装的“增量”3系统(计划采购699套)将使陆军具备全面“动中通”能力,但未能按计划列装,美国陆军已决定推迟“增量”3系统的空中层以及一种电台的改进,并推迟一种宽带中层电台以及一种电子战规划工具的研发。计划于2016财年开始列装的“增量”4系统将重点建设加密的卫星通信,增加“动中通”网络数据吞吐量,满足网络中心战对构建多媒体信息网络的需求;“增量”4系统近两年进展情况不详,但鉴于“增量”3系统已推迟列装,“增量4”系统在当前预算紧缩的情况下很可能不了了之。
由于存在过于复杂以至于无法在作战条件下运行、不便运输难以满足实际需要、网络安全方面存在大量漏洞等问题,美国陆军参谋长米勒于2017年6月决定对战术级作战人员信息网(WIN-T)进行为期4~6周的严格评审,美国国会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则决定在《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将WIN-T的采办、研发、试验和鉴定经费削减4.48亿美元。WIN-T“增量”1已于2004—2012年在全陆军进行了部署;后来为提高网络安全发展了升级版“增量”1b;具备初始“动中通”能力的“增量”2已于2015年6月获批进行全速生产和列装,到2017年年中已列装了8个师部和14个旅战斗队;具备全面“动中通”能力的“增量”3仍在研发中,原计划于2014财年列装。
重视整体建设 数字化部队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数字化技术,就没有数字化部队,而没有适合于数字化技术的作战理论、条令、编制、训练、基础设施和官兵能力方面的整体建设,也就无法发挥数字化部队的作战能力。一体化信息系统装备是数字化部队的核心,其有效性和可靠性是实现一体化能力的关键,陆军尤其重视一体化信息系统装备的整体建设。
在作战理论和条令方面,美国陆军1982年提出的“空地一体战”理论以及陆军根据美军《2010年联合构想》于1999年颁发的《陆军构想》,客观上对陆军信息系统装备的集成建设起到重要的思想引导和理论推动作用;陆军进入21世纪颁布的作战条令首次将序号与美军联合条令挂钩,为陆军信息系统装备的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法规依据。
在编制体制改革方面,在信息系统装备完成集成建设、正在向一体化发展的2004年,为了使信息更便于快速流动使用和扩大ABCS的应用范围,陆军正式启动了编制体制模块化改革。模块化改革的核心是将战术作战单位由师改为旅,每个旅战斗队与师部一样,都装备一套ABCS。现役部队到2011年10月已完成了模块化改革(重型旅战斗队2012年2月16日正式改称为装甲旅战斗队),整个陆军已于2013年9月完成模块化改革。美国陆军在最新发布的《2013年陆军战略规划指南》提出建设“2020年陆军”,主要内容是在缩减陆军规模的基础上用4年时间完善优化模块化编制体制。美国陆军还于2014年1月发布了“2025年部队”发展构想,“2025年部队”将是一种分布式、一体化、地区联盟力量,更精干、更具杀伤力与远征能力、更敏捷的陆军部队,能更好地为联合作战做好准备,能够更好地应对反进入/区域拒止威胁(“反进入”即防止敌人将美军阻挡在作战区域之外,“区域拒止”即防止敌人在作战区域内限制美军的行动自由,并为此于2010年2月正式提出了以西太平洋地区为主要战场的“空海一体战”理论。2015年1月8日,美国国防部正式将“空海一体战”理论更名为“全球公域进入和联合机动”理论,以安抚在“空海一体战”理论中“受伤害”的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endprint
在训练方面,美国陆军重视综合运用联合训练、实兵-虚拟-推演训练和各种规模作战演习等方式,将训练尽早嵌入装备采办过程,并根据软件不断升级的特性,加强装备训练的动态适应管理,以保证训练与装备建设同步。ABCS和FBCB2推出新版本后都会及时开展相关培训,士兵可通过内部网下载各种升级版本的训练材料,参与网上相关系统的培训课程。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陆军作战训练中心、美国国家模拟中心等装备训练中心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造,为数字化部队训练提供了接近实战、高度逼真的联合兵种训练环境。经过数十年建设,陆军进行信息系统装备研制试验的电子靶场已形成较为先进的分布式网络试验环境,其试验设施、设备和手段基本满足信息系统装备的要求,为一体化信息系统装备提供了良好的试验保障。
启示与思考
基于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教训,提出以下几点启示与思考。
强化信息系统装备建设的集中统筹 从美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历程看,始终坚持突出顶层设计和集中统筹,把着力点放在标准规范的制定和落实上,注重可持续发展。在制度上,形成国防部负责战略管理,各军种具体落实的机制;在标准上,形成国防部基础设施和体系结构框架等一系列标准规范文件,指导军种信息系统装备建设;在实施上,根据技术发展和演习实战反馈意见,推动软件装备的持续升级。因此,在相关国家陆军信息系统装备未来发展中,应加强集中统一管理,把标准规范建设作为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建立和完善信息系统装备特别是软件装备持续升级的管理制度,为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提供制度保证。
加快基于天基系统的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 当今和未来的信息化战争和联合作战,是以航天系统为各军兵种提供的预警侦察能力、定位导航能力和通信能力为基础的。例如:美国航天系统为陆军ABCS、WIN-T、陆军分布式通用地面站(DCGS-A)和“陆战网”的发展与实战使用提供了强有力的能力支撑,其现役主战平台安装的各种定位导航系统和FBCB2等信息系统装备也是以航天系统的能力支撑为基础的。因此,相关国家陆军应重视加强对航天系统的应用研究,提升陆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重视建设成果的不断完善和逐步推广 美国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和数字化部队建设,坚持试点建设、试验鉴定、完善推广和实战使用的有机结合,非常重视对在试验鉴定和实战使用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和不足进行整改完善,然后再逐步推广应用。例如:从2004年开始,WIN-T一直在按4个“增量”螺旋渐进发展模式进行不断完善和推广应用;从2011年开始一直在对信息网络装备进行边试驗、边应用、边改进的网络集成鉴定试验。因此,相关国家陆军信息系统装备建设在完成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应注重通过模拟仿真、试验鉴定、训练演习和部队使用不断进行改进完善,然后再根据部队现状,选准时机,分类逐步推广应用,使部队拥有可用好用的信息系统装备,切实形成战斗力。
积极应对信息系统装备的脆弱易毁性和对信息系统装备过度依赖的危险性 冷战结束后美国“一超独霸”,在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中,美军依靠信息系统装备构建的超强作战能力“轻松取胜”,因此美军对信息系统装备的脆弱易毁性和军人对信息系统装备过度依赖的危险性认识得并不够及时。但近年来美军已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有可能使其变成“世界上最不堪一击的军队”,并加强了信息系统装备安全建设,分别在国防部、各军种和战区成立了专门的赛博战机构,负责保护各级信息网络的安全,抵御可能的赛博攻击。
因此,相关国家陆军在加强信息系统装备建设、提高信息化作战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充分重视信息系统装备的安全问题:首先,应使部队拥有抗攻击、抗干扰能力不断强化的信息系统装备,具备较强的网络战能力和自我防御能力;其次,应使信息系统装备的软硬件设计具备降级减能使用功能,一旦遇袭受损仍能保证“堪用”,不致完全失效;最后,部队训练亦不应放弃传统的指挥作业方式,而应“高技术”和“低技术”能力兼备,以有效应对信息系统装备“瘫痪之患”。
高度重视赛博空间防御和赛博武器发展 21世纪以来,赛博空间已逐渐成为世界主要国家战略利益拓展和军事博弈的新舞台,赛博空间对抗(即赛博战)也已成为各国国防领域关注与研究的新热点。赛博威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无孔不入,其破坏程度仅次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赛博空间的优势将决定其他空间的优势,赛博空间的失败也必将会导致全维空间的失败。美军已分别在国防部、各军种和战区成立了专门赛博战机构,负责保护各级信息网络安全,并视情发起赛博攻击。2016年7月,美国陆军将原属于陆军直属机构的陆军赛博司令部提升为军种司令部,而原隶属于陆军赛博司令部的陆军网络事业技术司令部和陆军情报与安全司令部提升为陆军直属机构。
近年来,很多国家对与信息系统密切相关的赛博空间的认识得到深化,实践取得进展,但总体上还处于全面发展的起步阶段,今后应高度重视立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大力发展自主技术,努力夯实赛博空间安全基础。
(编辑/栀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