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修行的吴中涂画
2017-10-14亦安冉
记者 亦安冉
心灵修行的吴中涂画
记者 亦安冉
吴中风光美,处处可入画。
这里孕育过多少有名的画家?唐寅、沈周、文征明、仇英、张辛稼……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钟灵毓秀的太湖山水和小桥流水的江南水乡,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的心头好。
吴中山水如画,画家笔下的吴中更加多情。
绘画也是一种修行。有人历经千山万水,终觉最美还是吴中;有人几十年如一日,仍觉画不完吴中的秀美。
夏光未笔下的吴中时光
对身在其中的人来说,家乡的美稀松平常,对外人来说却是处处惊艳。就像美院的老教授们对夏光未说的:你有福气,你就处在画中。身在处处是美景的吴中,绘画,对夏光未来说,不仅是绘画本身,也是一种修行。
水乡吴中处处是画
夏光未是土生土长的东山人,小时候就喜欢涂涂画画,14岁时羞答答在门口“写生”东山老街,那个年纪他并不知道这样的绘画叫“写生,”那张小画《街头果树》夏光未现在还保存着,一棵千年大银杏矗立在小巷的拐角处。画里的东山老街是石板路,夏光未回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山到处都是石板路,下雨的时候,山上的水流下来把石板路冲洗得干干净净,现在要跑到皖南去看石板路。
对画家们来说,园林是必去的地方,夏光未当然不例外,他的心得是早上早一点去,晚上晚一点回,园林里面都是画,集合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东山的席家花园,是夏光未来小时候光屁股游泳的地方,园子虽然遭过一点破坏,但总算没有拆,这让夏光未很欣慰,席家花园把太湖收藏进私家的园林之中,花园里面的太湖石也不比任何苏州园林里的差,夏光未依稀记得有个太湖石洞还可以通透太湖的一个景,在画家的眼里,席家花园满眼都是诗情画意。
太湖对画家们有着别样的意味。夏光未方便的时候带着画笔就去了。现在的太湖依然很美,只是人工的痕迹多了,野生的趣味就少了。画家的笔下不能画太整齐的东西,拍照还可以,对画家来说,需要的是野生不规则。
画家眼中的吴中,有别样的美
太湖对画家们有着别样的意味
去太湖,时间节奏要把握好。现代化发展对自然景色的破坏大,夏光未的看景办法是,凌晨4:00起来去看雾,另外,暮色中看景也别有一番意境。还有下雨天的早上晚上,太湖被一层朦胧的雾笼罩着,所谓雾里看花,雨里看景。夏光未记得今年清明时节,走在太湖边的花海里面,细雨蒙蒙的,美得分外有格调。
小时候淘气,夏光未和同学一起偷了同学父亲的手摇渔船,登上了太湖中的原始小岛余山岛,岛上有一棵大树,半幅树皮裸露在外面,把夏光未看呆了。15年前,夏光未又去了一次,大树还在,那棵大树彼时在他的眼里满是禅意,一个原始的太湖小岛,岛上无人居住,假若再有些炊烟袅袅,就更美得不像话了。夏光未最喜欢的感觉是月光下划着小船,学苏东坡喝着小酒,围着小岛转上一圈,意境就出来了。夏光未觉得,旅游业也可以这么去发展,用画家的眼睛看吴中,让画家们参与,定会有别样的美。
身处画境多奇遇
1975年,政治形势有所缓和,夏光未十八九岁,在东山的五七农场干宣传,他在墙上画宣传画,干劲很足。几位从牛棚里面刚放出来的“画家”,带着行李到东山体验生活,住在东山陆巷的仓库里,一住就是三个月,这些画家要在东山画农业学大寨的果实累累,以前东山漫山遍野都是橘子,画家们就画火红的橘子。夏光未拿着自己的作品,向这些画家们求教,不问不知道,一问才知道自己以前都是在瞎画,还平生第一次听说“写生”这个词儿!夏光未领着画家们到处画画,这些画家跟夏光未感慨:“小夏,你有福气,你就处在画中!”直到后来,夏光未才知道,一行画家竟是中国美院(原浙江美院)的著名教授,有莫朴,费以复,胡善馀,潘韵等等,来头大得很。
清华大学建工系的老教授夏光未也遇见过,老教授对石刻艺术很感兴趣,夏就带着他们去坟地里看石刻,当时想着是不是不太吉利?老教授就说:“哪有不吉利,这些都是艺术!”老教授还指导夏光未怎么画宣传画。
拜吴中的山水所赐,夏光未的青年时代奇遇很多。
夏光未笔名光维。苏州东山人,1955年出生。1970年代随著名画家莫朴、费以复、金志远习画。80年代师从吴门大家邵文君。现为北京明星博艺文化交流创作中心理事。敦煌艺术研究会会员。苏州吴门画派学研会秘书长。
1979年,夏光未进了吴县刺绣总厂的刺绣研究所,他调入吴县刺绣厂后不久,厂里接到一个大订单,日本人订画紫金庵的罗汉图一批,有西画的人物素描基础打底,这一“重任”就落在了夏光未身上。于是收拾行李,到东山紫金庵,一住又是三个多月。这三个月里面,巧了,遇见了一位大师:吴冠中。夏光未当时当然不知道这位大师的来头,只觉得来者像一个修伞的老头。“老头”问夏:“你知道周边哪里有大树吗?”夏光未把吴冠中领到东山杨湾,那里有两棵香樟大树。他还陪着吴冠中到西山雕花楼。看着这位老人家落笔作画,夏光未当时竟觉得这个老头不会画画!吴冠中点化夏光未:“小伙子你要走出去,你以为这两棵树已经很大,但山外有山,这个世界上还有独木成林,你一定要走出去看看”。吴冠中跟夏光未讲到西双版纳的一棵大树,让夏光未觉得很神奇。上了大学之后,夏光未专门跑到西双版纳,真的找到了那棵独木成林的大树。也是后来,他真的出走苏州,在山水清凉处隐居十年,苦追绘事,当年在吴中大地上偶遇的那些大师,仿佛是宿命中的必然,推动着夏光未在绘画的道路上向前。
2006年至2016年的十年里,夏光未走遍了山山水水,访遍了名山大川,于绘画上得到了极大滋养。在外“流浪”了10年没有回过苏州,再见苏州,仍然从心底里觉得家乡的美名符其实。
曹仁容画中的锦绣吴中
八月桂花飘香,苏州弥漫在浓郁的桂花甜香中。
画家曹仁容出生在光福窑上,一个盛产桂花的地方。
吴中全境,地滨太湖,人文荟萃,风物秀美,为江南鱼米胜地一一这是曹仁容眼中的吴中。
几十年来,曹仁容画笔下的世界都是吴中。太湖晨曦、水乡古镇、三山奇观、唐塑罗汉、宝带长虹、窑上桂香、天平秋艳、石湖串月、邓蔚香雪、启园秀色……踏遍家乡的山山水水,不断地写生,画家乡,画太湖,画吴中胜景,画出了家乡美、太湖美、吴中美。
“农民”画家笔下的浓郁江南生活
1962年从吴县师范美术班毕业,本应做教师的曹仁容,却面临着上山下乡,到乡下劳动了20年。既劳动,还偷偷地画画。1983年,曹仁容作品《吴中胜迹》入选中央文化部、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全国农民画展”, 被誉为“农民画家”,相关部门注意到这个画家,一查原来这个“农民”还是有文凭的,后来落实政策,曹仁容进了吴县工艺美术研究所搞工业美术创作设计,几年时间,广泛地参与了设计工艺产品。
光福窑上,是个四季如画的小山村,在曹仁容眼里,吴中一年四季都是好的,光福窑上和东西山没有区别,一年四季都美得有特点。许是吴中的美景培养了最初的美学修养。吴中在他的笔下风光绮丽,烟雨迷蒙,长巷古旧,远山空寂……
吴中不仅美在山水明秀,还美在气韵上。
吴中在他的笔下风光绮丽
浓一行墨色,淡一行诗篇,浓淡深浅的勾勒中,吴中在他的笔下绝美出尘,宁静温婉。曹仁容画山水很有意思,他说:“邋遢山水,不可能像花鸟那么清清爽爽。山水要混,不要太清。”所以曹仁容从来不清洗调色盘,画大画的时候,调色盘一路调色下去,每一次都跟上次的不一样,有时候在山水画上还能出现让人叫绝的颜色来。
画好,有时候全在于细腻和生动。细腻生动处都在细节。曹仁容的画,既有照片的真实感,又有水墨的写意感。
从曹仁容苏州园林墨画中,我们看到了中式设计古建园林墨韵之美
曹仁容高级美术师,中国书画研究院研究员。1943年生,吴中光福窑上人,自幼酷爱丹青,擅长界画、写水乡古镇、画园林名胜。1962年师范毕业下乡光福窑上。师从张辛稼、张继馨先生,又得吴作人、白雪石先生指导。坚持山水画的探索与创作,至今,已经出版的画册集中,颇多吴中风情,如《苏州太湖全景图》长卷,35X1250㎝,《吴中风光一一曹仁容画集》48图,《曹仁容风景写生集》120图,《曹仁容国画作品集》珍藏版,《苏州园林名胜图》,《苏州水城全景图》长卷35 X 1250㎝等等。
有时候看到动心的老宅子,曹仁容会一路画进去,一进、 二进、三进,内容丰富,一路跟踪进去,满眼看到的全部都想画进去,满满实实地填满整幅画面。
2010年出版的《苏州园林名胜录》里收录了曹仁容的50幅画,其中吴中的园林占据多数,细细数来,这些“园林”分布在吴中,木渎、灵岩山、天平山、香雪海、林屋洞、石公山、 光福铜观音寺、西山古樟园、禹王庙、东山启园等等。
有人评价说:从曹仁容苏州园林墨画中,我们看到了中式设计古建园林墨韵之美,看到了“墨黛远山泼染成,园林景添焕彩溶”的美好画境,在墨香的萦回中,让我们以一颗虔诚而悸动的心,去品享画中园林的绝代风华。
一枝画笔描绘人文吴中
于绘画上,曹仁容既工又写。传统笔墨,点,线,描,皴等等丰富而恰到好处,画里满是吴中浓郁的生活气息,画外,是画家对家乡故土的深情。
有些画里,看得见大片的绿色,青翠欲滴,仿佛吴中的远山就在近前;有些画里,小桥流水,少妇摇橹,仿佛听得见吴侬软语的江南美好生活;有些画里,太湖水气氤氲,远帆点点,一看就是充满灵气的宝地……
不忘初心。生于斯,长于斯,曹仁容对家乡的青山碧水怀有深厚的感情,常年累月坚持釆风创作,跑遍吴地的山山水水、大衔小巷,吴地风韵尽在他的书画作品里。他的画笔下描绘的是一幅幅“山水苏州,人文吴中”的壮美画卷。
水乡在画笔下青翠欲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