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速食
2017-10-13王译媚
王译媚的作品带给我们视觉的享受和冲击的同时,她用大胆的色块和让人望而却步的“食品”敲击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看起来诱人的食物竟是废纸折成,在思想与视觉不断地冲突和对比下,我们反观信息化时代下的快餐式产物,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她给了每个人一面镜子。
网络和智能通讯的盛行,让碎片化的信息阅读逐渐改变了人们传统的读书、看报模式。相比小时候喜欢买故事书和杂志,现在买纸质书的频率明显降低,导致每次走进书店摸到纸张的质感心里就莫名地变得很微妙,与现在手机上每天刷的电子图像不同,这种“实物感”,是可以慢慢感受、琢磨的,是触感、视觉和嗅觉的结合,并且翻书的动作也同样会愉悦人心,这是手机永远也没办法替代的一种体验。
有天我在家里整理过期的杂志、周刊。视线不自觉地停留在一堆惹人眼球的彩色封面里,但却一点也记不得其中的内容。现在的人们生活节奏快,身边的物件更新换代更快,我们时常需要这种快餐杂志、八卦周刊来了解新鲜事物、紧追潮流,但往往这类信息来得快去得也快,昨天还是全民讨论的热点、话题,明天就被人们所遗忘,快感过后其实是更加乏味的空洞。这种快餐文化根深蒂固在现代人们的血脉里面,为了生活得更有效率,节省宝贵的时间,人们平时看的是快餐信息,吃的是快餐食物,甚至旅游也是快餐式的游玩,一天内转遍十个名胜古迹和景点……味同爵蜡、索然无味的元素充斥着现代人的生活,从什么时候开始,“快”,成为全民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成为整个社会的追求趋势?
一切具有深刻意义的事物在消费社会中都渐渐地被符号化,一切都看起来更加有“效率”,标榜着“高性价比”、“利益最大化”等标签,但在我看来,看似“积极”的社会其实只是在消极地运作,进而被“消费”。于是我开始对这些杂志进行再创造,想表达现在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态度。这也是作品名字的来源:《重组速食》。
“速食”给人的第一感觉除了便利和快捷,大家更加应该看到的是追求快而导致的不健康。现代社会中包括我本人在内的许多人,都非常喜欢吃这些快餐食品。它们的诞生不仅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现在是一个什么都追求“快”的时代,人们追求效率、速度和最快的解决方法。高科技和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让人们迫切地去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在追求的同时,人们往往忘记了耐心与等待,导致很多不法商贩不惜代价地投机从而牟取暴利,所以我们生活中才会涌现“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一系列触目惊心的词。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人的观念在几十年间发生很大的变化,他们背弃了“循序渐进”和“从一而终”的传统观念,追求利益的同时加剧了内心的浮躁,这种特属于现代社会的浮躁,由最初的生活消费和行为的表现,最终渗透到整个社会文化和每个人的精神灵魂,这个过程所带来的影响可想而知。
所以,我用杂志、画册、报纸这些快销型、快餐型印刷品作为现代人快餐文化的映射,做成速食食物的样子。另一方面,这些没营养的杂志就等同于没营养的食物,我想用此方式隐喻出现代人们正在通过“吃”的方式盲目地获取信息,人们的浮躁心理呼之欲出。
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尝试了很多种不同的表达方法,包括用真的食物去拍摄,包括现场光效的改变,还包括添加更细节化的背景。不断尝试的过程也让我不得不用批判的眼光反复重新审视我的作品,我甚至还加入了人物的元素,给画面添加故事性,使得看起来更加戏剧化,但对于主题的突出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会分散观者的注意力。通过不同的方式组合,不同场景的尝试,我最终找到了最适合主题表达的一种方式。
最后敲定的拍摄方案,我用了高对比度的色块背景和闪光灯直射的方式,给主体留下浓重的阴影,这种快照感是比较强烈并且暴力的,这种视觉对比可以很好地突出快餐文化下人们简单粗暴的生活。高饱和度的背景颜色也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正像速食食品一样,高热量的烹饪方式和琳琅满目的包装,为的就是给食客感官上的刺激,进而诱发购买的欲望。至于主体的形态,我参考了超市常见热销的速食,包括速冻食品、方便面、热狗、寿司、冰激凌和汉堡包等,用这样一些典型的速食品,同样试图诱发人们的购买欲和食欲,而它们又是不能够食用的,进而引发观众对于速食和快餐型生活方式的反思。
《慰藉》是我基于这个主题的第二个尝试和探索,作品同时结合了甜食与网页来表现无意识虚拟社交所存在的隐患,同样用食物的形态来展现。社交网络带给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我选用了柔和的糖果色作为背景,这个时代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更多地受到物的包围,人们的内心越发冷漠,人与人间的距离也在逐渐拉远。 但人类渴望被关注的欲望并没有因此消减,只是介质从以前的人变成了现在的物,所以人们也越来越物质化和同质化。虚拟社交所带来的是集体无意识的蔓延,在这里我想提出一个问题:是人们在掌控冷冰冰的信息化产物,还是反之被控制?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