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全民族抗战的号角
——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
2017-10-13河北省饶阳县第二中学段寒冰
河北省饶阳县第二中学 段寒冰
吹响全民族抗战的号角
——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
【时政新闻】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仪式7月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出席仪式并讲话。
刘云山在讲话中指出,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继1931年制造侵略我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之后,又蓄意制造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妄图吞并全中国。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秉持民族大义,毅然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我国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以卢沟桥抗战为标志,中国开始了全民族抗战,由此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场。
刘云山强调,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一场促进民族觉醒、民族团结的战争,是一场改变国家地位、民族命运的战争,是一场维护人类正义、世界和平的战争。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激励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历史和事实证明,好战者必亡,一切企图否认甚至美化侵略历史、挑战人类良知、破坏国际互信的行径,都与历史进步潮流背道而驰。我们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0周年,目的就是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维护历史事实,维护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力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而努力奋斗。
【知识链接】
一、七七事变
1.背景:日军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后,继续向南进逼,企图占领华北。1936年,日军包围北平,形势十分危急。卢沟桥背靠宛平城,扼平汉铁路和平津铁路,是当时北平通往南方等地的唯一通道,是军事上的必争之地。
2.时间:1937年7月7日;地点:北平卢沟桥。
3.经过: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县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蓄意挑起战争的日军悍然向卢沟桥守军发起进攻,并炮轰宛平城。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爆发了。
4.结果: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平津相继沦陷,日军开始全面侵华。佟麟阁、赵登禹等指挥部队奋勇抵抗,先后为国捐躯。
5.影响:(1)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2)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6.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意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摒弃前嫌、同仇敌忾,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二、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
(一)台儿庄战役(正面战场)
1.背景:日军为打通南北之间的战略联系,大举进攻华东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军队为保卫徐州,集中兵力组织会战。
2.时间:1938年春。地点:山东台儿庄。作战部队:国民党军队。指挥者:李宗仁。
3.过程:(1)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2)在台儿庄激战的时候,中国军队主力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的反攻。日军腹背受敌,狼狈败退。中国军队共歼敌1万多人,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
4.意义: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它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二)百团大战(敌后战场)
1.背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到敌后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严重威胁了敌人的后方。1938年,日军疯狂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封锁、包围根据地的“囚笼”政策。
2.目的:为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3.时间:1940年8月~12月;地点:华北;指挥者:彭德怀。
4.主要目标:破袭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
5.战绩:八路军组织了100多个团,在人民群众的大力配合下,破坏敌人交通线2000多千米,摧毁日伪军据点近3000个,毙伤俘虏日伪军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6.意义:百团大战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1.背景:(1)1944~1945年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德国在欧洲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中遭到美国、英国的沉重打击,陷入困境。(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始局部反攻,取得了一系列胜利。(3)1945年8月,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并派遣苏联红军进攻驻中国东北的日军。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
2.概况: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被日本侵占达50年之久的台湾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抗战胜利的原因:(1)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2)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3)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对日作战,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4)国际反法西斯力量和爱国华侨的援助。
4.历史意义:(1)国内: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2)国际:中国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东方主战场,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世界其他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民族牺牲和重要贡献。
【综合演练】
一、选择题
1.“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军队?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出的问题,这一系列质问针对的是
( )
2.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这说明国民政府
( )
A.实行不抵抗政策
B.实现了对全国的统一
C.全力“围缴”红军的企图
D.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
3.“中国共产党愿当此时机,向全国同胞提出我们奋斗之总目标……争取中华民族之独立自由与解放。首先须切实地迅速地准备与发动民族革命抗战,以收复失地和恢复领土主权之完整。”中国共产党提出上述奋斗目标,是为了
( )
A.团结各阶层力量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B.实现民族团结抗击日本侵略
C.实现民族团结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D.团结各阶层力量反对蒋介石
4.“1938年3月底到4月初,他们(日军)遇到了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伤亡达三万人之众。这是自南京沦陷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捷。”此“大捷”应是
( )
5.有学者评论:“抗战之前的中国是传统的、一盘散沙的、领导核心无力而且缺乏代表性的非现代化中国,而抗日战争给中国的历史带来了全新的现代性。”“全新的现代性”是指
( )
A.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B.抗战结束促进了现代化建设
C.战争促进中国民族意识觉醒
D.抗日战争促成了全国的统一
6.张殿清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及启示》中写道:“1941年12月,中美关系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美国开始正视中国战场对于抗击日本的巨大作用,迫切需要中国战场牵制与消耗日本的战斗力。12月23日,在重庆召开了中、美、英三国军事代表会议,讨论了有关对日作战问题,并确定成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担任总司令,成立三国代表组成的联合作战参谋部,由史迪威任中国战区的参谋长。”当时中美关系转变的主要表现是
( )
7.“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除汉族外,有40多个少数民族民众直接参加了抗战斗争……旅居海外的侨胞心系祖国,以各种形式,从人力、物力上支持抗战。”由此可见,抗日战争
( )
A.扭转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
B.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在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D.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二、非选择题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2017年1号函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中要求,2017年春季教材要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
(1)请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你对“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理解。
材料二:习近平主席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这一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在抗战中大大提升了国际地位?并列举史实证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9.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鲸吞整个中国的野心而蓄意制造的,它是全面侵华的开始。日本为什么要发动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呢?史学家们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了分析:
角度一强烈民族危机感始终深植在日本意识行动上。历史上的日本一直在努力摆脱岛国的困境和匮乏的资源状态,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蓄谋灭亡中国,进而维持日本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角度二19世纪末日本对华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日本实现野心的完美体现。战争之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日本凭借丰厚的战争赔偿,一跃进入资本主义列强的队伍。从战争中品尝到甜头的日本,获得了无可比拟的民族自信心和更加膨胀的侵略中国的野心。
角度三近代中国内战频繁,国力疲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不可自拔,是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瓜分的主要对象。日本在全球利益竞争当中,试图再次通过侵华战争的激进策略获得实际利益。在日本军部势力崛起的过程中,通过宣传战争,使日本国民抱有征服中国、实现美好的强大国家的幻想。
角度四1929年以来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加重了日本的负担,法西斯主义的盛行助长了日本改变世界格局的决心,试图通过侵略中国转嫁本国的经济危机。与德国、意大利联合形成轴心国集团,更奠定了日本对吞噬亚太的野心。日本把此视为千载难逢的机遇,展开对中国的侵略,以实现占领中国的夙愿,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就不足为奇了。
(1)请从以上四个角度中任选两个,分别概括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
(2)在你概括出的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原因中,你认为最主要的是哪一个?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C 6. A 7.D
8.(1)“十四年抗战”是指中国抗日战争开始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结束于1945年日本签订投降书,经过了14年艰难曲折的斗争历程。事实上,从“九一八”事变开始,中国人民就开始了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同时也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原因: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在抗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实例:1943年,中国参加开罗会议,发表的《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必须归还;1945年,中国参与创建联合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9.(1)日本的民族危机意识;甲午战争胜利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近代中国内战频繁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需要。
(2)答案一 日本的民族危机意识。日本自身的困境和资源匮乏制约着日本的发展;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急于摆脱岛国困境和资源匮乏的限制,夺取更大的市场和原料产地;只有走侵略中国的道路才能谋求日本的强国梦,根深蒂固植入在日本的政治理念中。所以,日本的民族危机意识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二 甲午战争胜利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日本在甲午战争中获得大量赔款,实力迅速强大;甲午战争使日本跻身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强国之列;甲午战争胜利使日本树立战争才能强大的信念,一直努力找寻再次侵华的契机,成就更大、更强的日本。所以,甲午战争胜利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三 近代中国内战频繁给日本提供了可乘之机。近代中国内战频繁,国力疲软;日本借中国内战之乱,发动侵略战争。所以,近代中国内战频繁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最主要原因。
答案四 日本转嫁经济危机的需要。经济危机导致日本国内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经济危机使日本法西斯主义盛行。所以,转嫁经济危机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最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