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循环”与“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2017-10-13冯春艳,冯春艳

中学政史地 2017年27期
关键词:洋流水循环读图

“水循环”与“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题

地球上的水圈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动态系统,地球表面各种形式的水体是不断转化的,下图为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某小流域循环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监测显示,近年来,该流域蒸腾作用明显减弱,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

A.流域内降水明显增加

B.流域内地表径流增加

C.流域内粮食产量减少

D.流域内水汽蒸发减少

2.若要进一步稳定该流域的径流量,应采取的措施是

( )

A.人工降雨

B.围湖造田

C.开发地下水

D.封山育林

降水在生态系统中被分为蓝水和绿水。蓝水是形成径流的部分(包括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绿水是被蒸发(腾)的部分,其中被植物蒸腾的部分称为生产性绿水,被蒸发的部分称为非生产性绿水。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流域中,绿水比例最大的是

( )

A.塔里木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雅鲁藏布江流域

D.黑龙江流域

4.在干旱和半干旱区,下列措施中使绿水中生产性绿水比例提高最多的是

( )

A.水田改旱地

B.增加载畜量

C.覆膜种植农作物

D.引用深层地下水

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5~6题。

5.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径流

6.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 )

A.基本不变

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

D.在冰期相对较低

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2009年雨季,乙水库入库水量912万立方米,甲水库却几乎没有入库水量。据此完成7题。

7.2009年雨季,甲水库无入库水量是因为其流域

( )

A.几乎没有降水

B.植被截留降水

C.降水大量下渗

D.人工拦截径流

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8题。

8.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9题。

9.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

( )

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

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

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圣劳伦斯河(图a)是一条著名的“冰冻之河”。图b示意蒙特利尔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10~12题。

10.蒙特利尔附近河段结冰期大致为

( )

A.2个月

B.3个月

C.4个月

D.5个月

11.据图示信息推测,冬季可能不结冰的河段位于

( )

A.安大略湖至普雷斯科特河段

B.普雷斯科特至康沃尔河段

C.蒙特利尔至魁北克河段

D.魁北克以下河口段

12.减少该河凌汛危害的可行措施是

( )

①加深河道

②绿化河堤

③分段拦冰

④拓宽河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13~15题。

13.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14.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

(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

( )

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16~17题。

16.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

( )

A.为植物提供养分

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

C.吸附雨水污染物

D.保持土壤水分

17.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

( )

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

B.种植土层和砂层

C.砂层和砾石层

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

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18~19题。

18.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19.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有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沙滩上有椰子树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20题。

20.图中洋流甲(双选)

( )

A.自南向北流

B.导致流经海域海水等温线向南凸出

C.使沿岸增温增湿

D.有利于海洋渔场的形成

雾是近地面大气层中出现大量微小水滴而形成的一种天气现象。当暖湿空气经过寒冷的下垫面时,就易形成雾。下图中,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并影响S市。据此完成21题。

21.S市附近海域夏季多雾的主要原因是

( )

A.沿岸暖流提供了充足的暖湿空气

B.半岛东侧海湾海水温度较低

C.海陆间气温差异较大

D.沿岸寒流的降温作用较强

欧洲鳗孵化于马尾藻海,幼体随着洋流到达欧洲西部沿海,然后进入河流生活,成年后回到马尾藻海,产卵后死亡。读下图,完成下面22~23题。

22.欧洲鳗从马尾藻海西南部迁移到欧洲,首先借助的洋流属于

(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寒流

④暖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3.甲地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 )

A.含沙量小、冰期短

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

C.水量丰富、落差大

D.流速湍急、流量稳定

下图为对某航班失事飞机最后搜索地点和其残骸发现地点图。据此完成24题。

24.从最后搜索地点到残骸发现地点,对于借助的洋流叙述正确的是

( )

①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②以副极地为中心的大洋环流

③先寒流,后暖流

④先暖流,后寒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为三个海区洋流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25~26题。

25.图示洋流中

( )

A.①为西风漂流

B.②为寒流

C.③位于北半球

D.④位于南半球

2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①洋流北部有大渔场

B.②洋流有降温减湿作用

C.③洋流为信风作用形成的风海流

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干旱程度

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27题。

27.关于图中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大沿岸地区湿度

B.该洋流为寒流

C.该海区绝不可能形成较大渔场

D.洋流强弱与东北信风有关

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甲)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乙),完成28~29题。

28.图甲海域中

( )

A.①洋流的形成主要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B.②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C.A地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气候为热带草原气候

D.④附近的渔场形成与经过的密度流有关

2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图乙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B.图乙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

C.图乙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图甲中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

D.图乙中右侧水温异常降低时,图甲中B处降水增多

下图为世界局部地区示意图。①②表示所在海区的洋流,虚线为波斯湾至欧洲西部石油运输线中的一段。读图,回答30~31题。

30.下列关于①②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性质来看,①②洋流均为寒流

B.从成因来看,①②洋流均为风海流

C.①洋流对撒哈拉沙漠形成有影响

D.②洋流常年使沿岸地区降温减湿

31.当①②洋流流向一致时,行驶在该段航线上的油轮(往欧洲方向)总体上

( )

A.顺风顺水

B.先顺风顺水,后逆风逆水

C.逆风逆水

D.先逆风逆水,后顺风顺水

下图为地球系统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2题。

32.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双选)

( )

A.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B.②指搬运作用

C.③指成岩作用

D.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某矿物形成于上地幔软流层,后随岩浆活动到达地表。人们在下图所示古火山的岩浆岩及河滩泥沙中均发现了该矿物。读图文材料,回答33~34题。

某古火山及附近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

33.使该矿物从上地幔软流层到达河滩泥沙中的地质作用,依次应为

( )

A.岩浆喷发→岩层断裂→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B.岩浆喷发→岩层断裂→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C.岩层断裂→岩浆喷发→风化、侵蚀→搬运、沉积

D.岩层断裂→岩浆喷发→搬运、沉积→风化、侵蚀

34.剖面图中绘制的火山坡度,与实际的火山坡度相比

( )

A.变陡了

B.变缓了

C.无变化

D.无法判断

根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可以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据此完成35~36题。

35.某山体由岩浆岩组成。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

( )

①岩浆冷却较快

②岩浆冷却较慢

③在地表形成

④在地下形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6.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质砚台。这种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该岩石可能是

( )

A.喷出岩

B.侵入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需要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据此完成37题。

37.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

D.球状风化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38题。

38.平顶海山

( )

A.为褶皱山

B.由沉积岩构成

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

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

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①到③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据此完成39~40题。

39.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 )

A.向斜 东侧大

B.背斜 东侧小

C.向斜 西侧大

D.背斜 西侧小

40.在调查矿产时发现,在此河段的河床沙中有某种贵重金属矿产,但由于河水深不易开采。图中所示地点可能找到这种贵重金属矿物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某地理兴趣小组在一次野外考察中,选择了一条与考察区域总体构造线方向垂直的路线,观测出露的地层,记录了观测点的相关信息并绘制了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下表为观测点相关信息表。据此完成41题。

地层新老关系地层代号观测点坐标新↓老C(31°38′13″N,117°50′12″E)(31°37′54″N,117°50′59″E)D(31°38′10″N,117°50′19″E)(31°37′57″N,117°50′52″E)S(31°38′05″N,117°50′32″E)(31°38′01″N,117°50′43″E)

41.该小组绘制的考察路线地质剖面示意图应为

( )

下图示意某地的等高线分布,从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读图,完成42题。

42.图中X地的地质构造地貌最可能为

( )

A.背斜谷

B.背斜山

C.向斜谷

D.向斜山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①~⑧为岩层编号,其年代由老到新。据此完成43~44题。

43.图中有关甲、乙两地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B.甲—向斜槽部岩层向下弯曲成谷

C.乙—背斜顶部受张力被侵蚀成谷

D.乙—向斜上覆岩层被侵蚀成谷

44.有人称丙处山峰为“飞来峰”,其岩石可能是

( )

A.石灰岩 砂岩

B.花岗岩 流纹岩

C.大理岩 花岗岩

D.安山岩 玄武岩

1983年,下图中K岛火山爆发,植被消失殆尽。1987年,该岛上已有64种植物生长旺盛。据研究,百年之内该岛上的天然植被就可以恢复。据此完成45题。

45.K岛处于

( )

A.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东侧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界线的西侧

C.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北侧

D.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界线的南侧

46.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发生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 )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

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

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

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

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47~48题。

47.属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8.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 )

A.褶曲隆起

B.褶曲凹陷

C.断裂下降

D.断裂上升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49~51题。

49.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 )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

50.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 )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51.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 )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米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52~53题。

52.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 )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

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

53.推测1992—1997年期间

( )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

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

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54.河流的河床形态,受流域内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列因素中,对河床形态影响不大的是

( )

A.岩石性质

B.通航里程

C.地质构造

D.降水多少

下图为华北某地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55~56题。

55.图中

( )

A.甲地陡峻,喀斯特地貌典型

B.乙地低平,泥石流灾害频发

C.丙村比丁村土层深厚

D.丁村比丙村地下水埋藏浅

56.图示地区

( )

A.地势西高东低、南高北低

B.山前平原受外力侵蚀作用明显

C.洪积扇面积差异取决于降水量

D.渠水能通过蒸发环节参与水循环

鄱阳湖地区夏季的风向、降水等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位置变化的影响。鄱阳湖汛期水位上升,湖面辽阔;枯水期水位下降,水流归槽成为“赣江”(图b)。图中的沙岭沙山( 29.5°N附近)形成于2万年前,由松散沙粒组成。沙山临湖一侧发育了一系列垄(脊)槽(谷)相间的地形。读下图,完成57题。

a b

57.沙山及沙山上垄槽相间地形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

A.风力堆积、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风力侵蚀

C.风力堆积、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流水侵蚀

下图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58~59题。

58.该沙丘位于

( )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

59.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下面图a为某班一次地理野外实习的观测点分布图,①~④为观测点编号。图b为该班某小组在其中一个观测点所做的记录卡片。据此完成60题。

a

b

60.图b中地质剖面示意图所示沉积岩层由老到新的顺序是

(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Ⅲ、Ⅰ、Ⅱ

D.Ⅲ、Ⅱ、Ⅰ

下面图a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b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61题。

图a

图b

61.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下图是位于大渡河畔的泸定县城图片,图中甲处为某开发商新建楼盘,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62~63题。

62.泸定县城所在地的地貌类型属于

( )

A.丘陵

B.冲积扇

C.沙洲

D.三角洲

63.对甲处楼盘选址的评价,正确的是

( )

A.位于凸岸,易受河水侵蚀坍塌

B.位于凹岸,易受河水侵蚀坍塌

C.位于凸岸,泥沙淤积,不易坍塌

D.位于凹岸,泥沙淤积,不易坍塌

下图是祁连山麓某河流冲积扇及绿洲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64题。

64.图中从a到b

( )

A.地下水埋藏深度越来越浅

B.沉积物颗粒越来越大

C.地表径流的水量越来越大

D.泥石流风险越来越大

下图为某旅游爱好者于9月下旬拍摄到的沙漠日出景观。读图,完成65题。

65.图示区域盛行风向最可能是

( )

A.东南风

B.西北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黄山有著名的“天狗望月”景观。“天狗”岩石由花岗岩组成,独居峰顶,翘首望月。据此回答66~67题。

66.将棱角分明的花岗岩,塑造成栩栩如生的“天狗”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A.流水侵蚀

B.风力侵蚀

C.冰川侵蚀

D.风化作用

阶地是在地壳垂直运动的影响下,由河流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有几级阶地,就对应几次地壳运动。下图示意某河流阶地的地形,其中等高距为20 m。某地质考察队沿剖面线在①②③④⑤处分别钻孔至地下同一水平面,利用样本分析得知①⑤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新,②④为同一岩层且岩层年龄较老。读图,完成67~68题。

67.图中①②③④所在阶地形成年代最晚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68.若在③处钻40 m到达采集样本水平面,则在⑤处钻至该水平面最有可能的深度是

( )

A.15 m

B.45 m

C.75 m

D.105 m

69.读某板块边界示意图(下图),图中箭头表示相邻板块运动方向。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甲、乙之间可能形成裂谷、海洋

B.甲、丙之间可能形成山脉

C.甲、丁之间可能形成海沟

D.甲、戊之间可能形成褶皱山脉、高原

地质勘探小组在自西向东水平距离各相差五百米的A、B、C三地对某沉积岩进行探测,该小组得到下表中的简化数据。其中沉积岩埋藏深度是指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据此回答70题。

地点ABC海拔(米)450520450某沉积岩埋藏深度(米)170140160

70.该区域可能属于

( )

A.向斜谷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

D.背斜山

下图为某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71~72题。

71.该河谷

( )

A.最可能位于河流上游

B.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

C.乙处位于河流的凸岸

D.右岸侵蚀,左岸形成沙洲

72.图中

( )

A.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④①②

B.③处地层断裂下陷

C.沉积岩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

D.甲地适合聚落的发展

读下面某地地层剖面图,回答73题。

73.该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是

( )

A.沉积—褶皱—岩浆侵入—断层

B.断层—褶皱—岩浆侵入—沉积

C.断层—岩浆侵入—沉积—褶皱

D.沉积—断层—岩浆侵入—沉积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为陡崖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地处横断山脉东侧,海拔3 222米,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读图,完成74~75题。

74.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可能是

( )

A.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B.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地壳抬升—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C.地壳抬升—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D.岩浆喷发(形成玄武岩)—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形成桌状地貌)

75.大瓦山形成过程中,假若玄武岩层和石灰岩层的上下位置颠倒一下,则地表呈现的地貌最可能是

( )

A.平顶的桌状山

B.起伏和缓的丘陵

C.沉积层深厚的盆地

D.林立的峰林、峰丛

7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 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错那湖东北部沿岸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 30厘米高度范围内。

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7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下图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78.分析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大理石(岩)是地壳中原生的各类石灰岩经过地壳内高温高压作用形成的变质岩,是优良的建筑材料。云南省大理市,以质量好、储量大、埋藏浅的大理石矿藏而扬名中外。

云南省大理市有“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称。自古以来大理白族(当地主体民族)的能工巧匠们常选取具有成型花纹的大理石通过人工切凿、打磨,制作大理石画,还根据大理石的石质和画面特征制成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砚台、图章、茶具、石臼,以及桌面、凳面、靠背等。这些制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目前大理白族的大理石手工艺品已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旅游产品。

(1)简析有利于大理市大理石矿藏形成的地质条件。

(2)试述大理石矿藏开发对大理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

(3)简析大理市在开发大理石矿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4)简述大规模开发大理石矿藏对大理市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答案

1.B 2.D 3.A 4.C 5.D 6.B 7.D 8.D 9.C 10.C 11.B 12.C

13.B 14.C 15.D 16.D 17.B 18.C 19.B 20.BC 21.D 22.B 23.B

24.A 25.C 26.D 27.B 28.B 29.C 30.C 31.C 32.AD 33.C 34.A

35.D 36.D 37.C 38.D 39.C 40.B 41.C 42.A 43.C 44.A 45.C

46.D 47.D 48.C 49.C 50.B 51.D 52.D 53.B 54.B 55.C 56.D

57.C 58.D 59.C 60.B 61.D 62.B 63.C 64.A 65.B 66.D 67.C

68.C 69.C 70.D 71.B 72.C 73.D 74.A 75.D

76.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大;冬春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77.(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大风带来的泥沙在此沉积。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支持观点A。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工农业及生活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延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支持观点B。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选择一种观点作答,所提供的论据应支持所选择的观点,否则不得分)

78.(1)大理市在地质历史时期经沉积作用形成了巨厚的石灰岩;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高温高压的环境使石灰岩变质为大理石岩;内力作用使当地地层持续隆起;长期接受外力侵蚀,使矿床出露地表或接近地表。

(2)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就业岗位,增加地方经济收入;促进城市化;改变白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促进当地民族文化特色的形成;提升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3)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周边地区经济落后,市场需求不足;当地科技不发达,人才缺乏;工业基础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不足。

(4)加速大理石的枯竭;加剧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地质灾害增多;破坏旅游景观资源;造成环境污染;冲击民族传统文化,传统技艺失传。

猜你喜欢

洋流水循环读图
硫酸法钛白粉水洗及水循环膜处理工艺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你认识洋流吗
跟踪导练(五)6
高中地理必修一(湘教版)《水循环和洋流》第二课时《洋流》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水循环高效矿井乏风热泵系统分析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