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北民歌的活态传承家乡山水的醉美歌唱①

2017-10-13/杨

音乐天地(音乐创作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陕北音乐会民歌

文 /杨 敏

陕北民歌的活态传承家乡山水的醉美歌唱①

文 /杨 敏

“山在水在歌常在——杜朋朋毕业音乐会”在古城西安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陕西省文化厅与西安音乐学院联合主办,指挥家张列、歌唱家王丽达、表演艺术家王卫国、主持人孙维等嘉宾助阵,大型民族管弦乐队与合唱队伴奏、伴唱,一时间网上流传的视频点击率颇高,业内外人士竞相传阅。缘何一个本科生的独唱音乐会受到如此大的关注,产生如此大的社会影响。据我观察与思考,一是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所致,二是陕北民间演唱艺术所致,三是杜朋朋本人的技艺所致,四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传统经典音乐的需求所致。从音乐会前言②来看,杜朋朋的音乐之旅的发生发展及至兴旺,正是一个民歌手的艺术发展从小到大的代表,他们植根民间,吸收民间音乐的营养,并在现代音乐教育的合理助推下,在社会文化环境的有益滋养下,在自身不懈的努力下,终于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这其中有很多值得当下民歌活态传承的方略可借鉴。正如杜朋朋的老师田生玉所言,陕北民歌是炎黄子孙流传千百年来的民间音乐,是世界和全国人民热爱的歌声,它是陕北文化的精华。田老师藉此而希望杜朋朋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坚持在民间和院校等多种营养的滋养中不断坚持,以豪爽的热情,把陕北民歌发扬下去。

1 促进陕北民歌的艺术魅力源远流长

陕北民歌的名望不需要赘言,它以特性的歌腔,丰富的音乐特色,尤其是特殊的高腔唱法而为世界范围内的乐迷所喜爱,信天游的曲调飘到了海内外,几代民歌传承人,多种民歌传承方式在这其中发挥了不同的助推作用。作为“黄土地上空出自天地间的自然之音,是高原精神最涤刻的体现”(乔建中语)。

音乐会选取的陕北民歌有《黄河船夫曲》、《十里墩》、《一个姐儿好人才》(李兴池编词曲)、《古老的信天游》(赵季平编曲)、《信天游》(白秉权编词曲)、《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贺国峰填词)、《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陕北文艺工作者集体填词编曲)等。这些民歌均为地域特色浓郁之作,也有时代审美的融入,不同时期的音乐工作者在这其中注入了心血,使其能茁壮发展,绵延至今。而歌中所表现的音乐内容及其所运用的演唱手法,是其艺术魅力当下发展的重要方面。

《黄河船夫曲》不仅为几代陕北民歌王的代表作,而且还成为像《黄河大合唱》中的创作素材,还被后来《黄河情》、《西部风情》等十多部影视片用作插曲、主旋律和主题歌,被誉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经典节目和代表性歌曲”。它是鲁艺师生安波、关鹤童、张鲁、刘炽等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指引下于20世纪40年代采录自黄河老船夫李思敏所唱。李思敏以苦难经历与切身感受将这首劳动号子进行了深情表达,其中质朴的语言、粗犷的声调、高亢浪漫的激情,尤其是曲调中直上直下的旋律线条所展现船夫们在风浪中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令人感动,而曲中暗含的乐观向上的淳朴风貌,是陕北黄土地人民的情怀,不仅表达了对黄河的炙热之爱,也表现了对家乡的赞颂,就像杜朋朋独唱音乐会的名称所指那样,山水歌之爱。杜朋朋在音乐会中通过多种角度传承了既往前辈在这首歌曲上的艺术魅力。

其一法是表现歌种风格艺术美,如歌中的淳朴直率、爽朗舒展、自由洒脱的风格,这是陕北民歌在同类歌种中的标识所在;其二是现代表现艺术美,他运用现代教育的学院所学,将细腻处理之美赋予新的演绎中,使每一部分的演唱处理更为精致,如在第一乐句歌唱声腔上的变化,由带入感极强的一小节呈示歌腔后,一小节两种情绪,然后再是两小节一种情绪,尤其是后面的两小节处理,为后续的“垛句”手法的局部重复性乐句做好了铺垫;其三是音乐传承艺术美,如在每一此“加垛”处理之中,杜朋朋还运用了渐变式的情绪变化处理,使得每一次“加垛”都会加入不同的情绪,从而实现了由音乐强调而增加歌唱技艺的细腻之处,这是学院派教学赋予陕北民歌演唱的新因素,是陕北民歌源远流长线脉中重要的时代处理;其四是对比艺术美,现代艺术特别注重对比艺术美的追求,杜朋朋在演唱中的艺术魅力扩展尤为体现在最后一句的对比上,演唱中融入了色彩的变化,在原来以爽朗洒脱随性奔放为主要处理手法的基础上,快速地融入了苦音的声腔因素(见例1),这种处理既体现了音乐中由A商调式转入G宫调式的调式色彩变化,也突出了不同演唱艺术魅力的陕北民歌在现代教育技术影响下的细腻处理之美,这是传承活态民歌艺术中非常值得借鉴的手法。

例1:《黄河船夫曲》中不同艺术魅力的表现

2 彰显陕北民间演唱艺术新发展

现代艺术的发展使民歌这一原本需要在其特定环境中所唱的小众艺术,被经常置于大众的关注之下,这也就为现代的民歌传承提出了新的要求,其首要一环就是如何适应现代的舞台需要而作相应的调整,但还不能脱离原作的风格与韵味。

杜朋朋音乐会中的很多民歌都是经过当代音乐家“处理”加工过的作品。李兴池重新编词曲的《一个姐儿好人才》中对内容的更为集中的整合,赵季平编曲的《古老的信天游》中对原有散性音乐表达方式的重新改观,白秉权通过自己的演唱体验而对《信天游》所做的词曲新编,贺国峰填词了蒙汉调的《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从而使其适应了现代舞台对词的新需求,关鹤岩、刘烽、徐锁等将多首民歌主题糅合为《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③。

杜朋朋在音乐会中选用的版本均为近年来广受欢迎之作,可见他在行走于民间“草台”与城市“厅堂”中的经验及感悟。在《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一曲中,他选用了领唱与合唱的版本。这是一个既凸显陕北民歌个性声腔又融入多种新艺术于一体的新发展之作。杜朋朋在中段的艺术推展中,突出了男女声艺术特长,又通过对比加强了色彩、情绪的变化,尤其通过艺术的现代艺术表达方式的融入,如音响张力及音乐幅度的增加,从而增加了它在现代舞台的表现力,推动了陕北民歌现代艺术的演进(见例2)。尤为可贵的是,它的艺术还在原有风格与韵味之中而进行。

对固有艺术手法的保留是音乐会特色彰显的根本。如《信天游》(白秉权版)、《一对对鸳鸯水上漂》(贺国峰版)、《十里墩》等。这些歌中的演唱艺术发挥了陕北民歌唱法中真假声结合运用的特色,尤其是高音区的飘逸与中低音区的淳厚,使歌曲的艺术情趣浓厚,较好地表现了陕北民歌善于表现情感,尤其爱情主题的表达。但在《山》的中后段的领唱与合唱的对答性段落,杜朋朋以棱角鲜明的声音与圆融共通的合唱形成对比,从而实现了领与答的呼应关系,这是现代艺术手法揉进而使陕北民歌在原有基础上的艺术发展,是近年来像陕北民歌之类的歌种由乡野到城市因观众的需求而做的艺术演进,这种演进在杜朋朋音乐会中还表现在其它歌曲的演绎上。如山西民歌《桃花红杏花白》、青海民歌《下四川令》、内蒙民歌《十二月采花》、湖南民歌《洗菜心》等。

例2:《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男女声对比产生的新艺术元素的融入

例3:《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领唱与合唱对比融入的新艺术元素

3 杜朋朋演唱个性之魅

了解杜朋朋的人知道,他在进入西安音乐学院陕北民歌版学习前就在民歌大舞台之类的平台上摸爬滚打了很多年。而在进入西安音乐学院之后,在王向荣、田生玉等老师的带领下,以更为快速的技艺精进而逐渐走向更大的舞台,央视春晚、人民大会堂、海外音乐厅等。此次音乐会无疑是他所有演出中学术性最高者,也是他倾力最多者,从中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他的多种演唱个人技艺魅力。

学院派教育使其对多种艺术的把握能力,这是杜朋朋以家乡的歌为演唱基础,从而展现了他在陕北民歌演唱中运用高腔技术进行高难演唱。他的高音柔美之中彰显出飘逸之美,高亢之中暗含着秀丽之气。他善于运用咽壁的力量来掌控演唱时声音的稳定性,尤其是高音区的明亮、通透与结实,这使其在演唱乡野情韵十足的作品,如《黄河船夫曲》、《十里墩》等,能展现陕北民歌的特色之美;在演唱艺术性较强的作品,如《古来的信天游》、《桃花红杏花白》等,能展现学院派技术中的精致细腻之美;在演唱起伏较大、对比较多的分节歌类的作品,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下四川令》等,能充分展现起伏变化及多种声音色彩的技术,而在现代创作的、非陕北风格的作品中,他也能驾轻就熟地以综合技术而表现特定艺术题材的内涵之魅。由此可见,它通过学院的教育,在技术能力上进行了较大的提升,祛除了以前的某些无谓的“野性”,融入了更多的规范的、科学的演唱技术,如:加强演唱腔体的空间构造,从而使演唱音色更为饱满、丰富;加强演唱肌肉群协调能力的训练,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演唱技术的有的放矢,而非之前的“唱感觉”式的不确定性状态;加强表演综合控制力的训练,从而使高低音对比及其起伏的把握变得富有机理效应,而非之前的“无所谓”的状态。由不确定的“唱感觉”到有效控制的“唱机能”,杜朋朋的演唱技术实现了质的飞跃。

如他在演唱《一对对鸳鸯水上漂》的后部分,以较深的气息控制而把高音区进行了特性处理,给人以轻松之感,较好地表现了弱位的高音do,符合于作品内容的表现及其相应的情感之需,而在力度、速度、音色的对比中,他的演唱通过腔体的大小构建,从而实现了虚实的声音与起伏较大的情感变化的艺术演绎(见例4)。这种控制力强的技术首先是基于歌唱肌肉群的有效协调所得,也是杜朋朋在长期的舞台艺术实践中的体悟,他实现了由机能到艺术的跨越。

杜朋朋的音乐会中所彰显的观念首先是对家乡艺术的重视,不仅表现在具体的形式上,更体现在内在的风格中。这些探索为活态传承民歌提供了参考,一是要忠实于原作,大胆投身民歌才能挖掘其美,推其发展;二是要服务于大众,尤其是当下的大众,这就要从时代审美融入中再做巧思,不可蛮力为之;三是要锤炼技术,歌唱是门技术性极强的艺术形式,没有了技术,空谈传承,是无意义之举;四是现代技术方法的借鉴必不可少,尤其是适合于每种民歌的科学性腔体构建之法,从现代医学的层面来探讨歌唱机理,并非是玄学,而是切实可行的举措。诚然,杜朋朋音乐会亦有不足之处,如对体裁题材的涉及太少,过于注重外在形式而使其自身的演唱展示不全面,在音乐厅借助话筒也是有待商榷之处。音乐会所展示出来成绩是对既往的总结,是新的艺术征程的起点,作为年青的“陕北民歌杰出代表”,杜朋朋的歌唱家乡山水的艺术之旅,才算开了个好头,他赶上了陕北民歌活态传承的好潮头,发展契机,他前程似锦,但任重道远。

例4:《一对对鸳鸯水上漂》中高低音区游走的控制

注 释

①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计划项目:陕北民歌“原生态”唱法保护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5JK1647。

②音乐会前言:一颗柳生在山沟背洼里的糜谷,一缕发自无定河畔黄土高原的声音。一匹扬鬃奋蹄的青骓,一只信天遨游的山鹰。凭一声殊俗的吐纳,懵懵懂懂,从山野唱到了厅堂;从农村唱到了城市;从草台唱到了“星光大道”;从西安唱到了北京。那一对形影不离的“鸳鸯”也随着他引吭,由无定河唱到了黄河、漂到了长江、漂到莱茵河、漂到多瑙河。一切来得那么突然,似乎是梦,却不是梦,是比梦还要瑰丽的传奇人生。

③侯霞:经久不衰的美丽——《陕甘宁边区五首革命歌曲》创作纪事,《音乐天地》2010年第10期

猜你喜欢

陕北音乐会民歌
搞砸的音乐会
陕北绿了 百姓笑了
刘文西陕北过大年
失败的音乐会
党建地图·陕北
海底音乐会
春天的音乐会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藤县水上民歌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