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蔗品种桂糖4 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10-13邓宇驰王伦旺黄家雍唐仕云黄海荣周忠凤

中国种业 2017年10期
关键词:蔗茎桂糖蔗区

邓宇驰 王伦旺 黄家雍 唐仕云 经 艳 李 翔 黄海荣 谭 芳 贤 武 周忠凤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

甘蔗品种桂糖4 6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邓宇驰 王伦旺 黄家雍 唐仕云 经 艳 李 翔 黄海荣 谭 芳 贤 武 周忠凤

(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农业部广西甘蔗生物技术与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广西甘蔗遗传改良重点实验室,南宁 530007)

桂糖46号是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经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选育出的优良甘蔗品种。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的突出优点,还具有中熟,高糖,宿根性好,有效茎多,生长整齐、均匀,抗黑穗病能力强等优良种性,其抗倒能力强,极易脱叶,既适于机械化管理和收获,也适合人工作业,是个有推广潜力的品种。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桂审蔗2015001),目前已有一定规模的种植面积。

甘蔗;桂糖46号;选育;栽培技术

广西是我国蔗糖生产基地,蔗糖业是广西的传统支柱产业[1],涉及50多个县市、2000多万人口,是增加农民收入、稳定社会就业的重要产业,种蔗脱贫也是广西扶贫的重要措施之一[2]。然而,广西蔗区手工作业下高成本、低效率的甘蔗产业,正面临着劳动力短缺、人工费用上涨从而影响农民增收、产业发展的重大难题[2-3],同时还受到香蕉、柑橘等其他作物的冲击,面积逐渐减少。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增加蔗农收益,是广西甘蔗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的难题。甘蔗品种是蔗糖生产的核心技术,改良和更新品种则是发展蔗糖生产最经济有效的关键措施。实践证明,甘蔗品种改良对发展蔗糖业的作用十分显著。世界上主要的蔗糖生产国家都非常重视甘蔗新品种的创新,均以改良甘蔗品种作为本国最重要的增产和增糖措施之一,品种的不断更新换代是其糖业稳定发展的前提[4-5]。因此,更多地选育出高产、稳产、宿根性强、抗倒伏、适合机械收获的甘蔗优良新品种,以适应蔗农和制糖企业的需求,逐步改善甘蔗品种单一化的情况,对广西甘蔗产业发展至关重要[6-7]。

1 选育过程

1.1亲本组合 选用的母本粤糖85-177具有生长势好、高产、中糖、直立、中大茎、宿根性好等优良性状,适应于水肥条件好的蔗区;父本新台糖25号具有早熟、高糖、宿根性好等特性。其亲本系谱见图1。

图1 桂糖46号亲本系谱图

1.2选育过程 采用“五圃制”选育程序,以当地主栽品种ROC22为对照。2005年9月广西甘蔗研究所配制杂交组合计划并委托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海南甘蔗育种场进行甘蔗杂交。2006年播种该杂交组合花穗,培育甘蔗实生苗;2006-2009年在广西隆安县那同镇金穗农业发展公司基地依次进行杂种圃、选种圃、鉴定圃新植和宿根试验;2009-2010年分别在南宁市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甘蔗试验场和广西农垦国有金光农场友谊分场开展1年新植和1年宿根的预备品种比较试验; 2010-2012年在南宁市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甘蔗试验场开展3年新植2年宿根品种比较试验。2013-2014年在广西南宁、柳州、河池、百色、龙州等地进行2年新植1年宿根区域试验和1年新植生产试验,参试材料有柳城05-136、桂糖 03-3005、桂糖 05-3626、桂糖 06-1721等11个品系。

桂糖46号所在组合粤糖85-177×新台糖25号从杂种圃定植3266株实生苗到最终获得1个优良甘蔗品种,最终入选率0.03%。在选种圃该株系表现很好,抗倒伏、中大茎、有效茎多、脱叶性特好,在鉴定圃及之后选育阶段,其蔗茎产量均表现突出,病虫害少,宿根发株多,宿根性强。桂糖46号在选种圃和鉴定圃的田间锤度分别比对照ROC22高0.70%、0.72%(绝对值);在预备品比圃和品比圃的蔗糖分分别比对照高0.47%、0.41%(绝对值);各圃的蔗茎每 hm2产量为 98.73~109.25t,比对照ROC22高11.44%~19.16%;各圃的产糖量为15.65~17.33t,比对照高 19.03%~22.32%。

2 品种特征特性

2.1形态特征 桂糖46号株型高大、直立、整齐,均匀,中大茎,茎圆筒形,曝光前黄色,曝光后浅棕红到黄绿色,茎表皮光滑,节间长度中等,蜡粉少,有效茎多,脱叶性很好,可自动脱叶到上部;芽圆形或三角形,芽翼大小中等,芽基离叶痕,芽尖过生长带,芽尖有毛,芽沟明显且较长;叶色浓绿,叶片厚、宽、长,叶鞘上蜡粉多,叶鞘短,叶鞘绿色夹少许红色,内叶耳披针形,外叶耳过度形;叶鞘上毛群(57号毛群)少、短、易脱落。

2.2主要农艺性状 桂糖46号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株高较高,属于中大茎种。在2013-2014年广西区域试验中,株高313cm,茎径2.68cm,出苗率(59.1%)和分蘖率(46.7%)一般,宿根发株率(118.4%)较好;有效茎数为69.16千株/hm2,比对照多8.66%,宿根蔗有效茎数(67.28千株/hm2)较对照有明显优势,比对照多17.73%。抗倒能力强,明显优于对照种新台糖22号;抗病能力比较突出,黑穗病(1.13%)田间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新台糖22号(5.52%)。

2.3主要经济性状

2.3.1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 桂糖46号不论新植还是宿根,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较对照ROC22均有明显优势,在广西区域试验中均排第1名。在2013-2014年广西区域试验中,其2年新植平均蔗茎产量(119.57t/hm2)和宿根蔗茎产量(109.41t/hm2)分别比对照增产18.61%、24.04%;2新1宿平均蔗茎产量(114.48t/hm2)比对照增产21.14%;平均产糖量为16.49t/hm2,比对照ROC22增产22.50%,其中每hm2宿根蔗产糖量为15.84t,比对照增产25.71%。在2014年生产试验中的每hm2平均蔗茎产量为101.31t,比对照增产9.36%,排第2名。在生产示范推广中,桂糖46号表现优异,2016年于广西农科院甘蔗研究所试验场和南宁市隆安县丁当镇种植桂糖46号,经实地测产验收,每hm2蔗茎产量和产糖量分别达157.49t和26.96t,分别比对照ROC22增产10.7%和14.7%。

2.3.2蔗糖分 桂糖46号表现为中熟、高糖特性。在2013-2014年广西区域试验中,其新植平均蔗糖分为14.33%,比对照ROC22高0.13%(绝对值),宿根平均蔗糖分为14.48%,比对照高0.19%(绝对值),2新1宿平均蔗糖分为14.40%,比对照高0.16%(绝对值)。除2014年新植蔗的1、2月份,其他各期桂糖46号蔗糖分均高于对照。

2.4宿根性 桂糖46号发株早,发株多,区域试验多点平均发株率达118.4%,宿根蔗蔗株粗壮,长势好。在广西区域试验的5个点中,与ROC22相比蔗茎产量和蔗糖产量全部增产。说明桂糖46号宿根性好。

3 栽培技术要点

桂糖46号适宜在土壤疏松、中等以上肥力的旱地和水田蔗区种植。针对桂糖46号脱叶性好、蔗芽易暴露的特点,播种时除应保持蔗种的新鲜度,要求砍收蔗种后15d以内下种外,还应尽量选择有蔗叶包住的中上部芽做种,半年蔗则可以采用全茎做种,以提高萌芽率和蔗苗质量。应施足基肥,早追肥,氮、磷、钾肥配合施用,有机无机肥配合施用。行距0.9~1.2m,每667m2种植有效芽7000个,播幅为10~20cm。适当早培土,控制后期无效分蘖。下种后如覆盖地膜能显著提高甘蔗产量。

生长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在老鼠密度较大的蔗区还要特别防治鼠害。宿根蔗要及时开垄松蔸。在中等以上管理水平的蔗区可以适当将宿根年限延长至3~4年。有条件的蔗区可采用全程机械化播种、中耕、施肥、管理和收获。

生产上甘蔗常用除草剂(包括敌草隆在内)在说明书安全用药浓度范围内对桂糖46号是安全的,可放心使用。但在使用甘蔗芽后除草剂喷杀杂草时尽量压低喷头,减少喷到蔗苗。

4 小结

广西作为我国甘蔗面积和产糖量最大的蔗区,在我国蔗糖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桂糖46号在单位面积蔗茎产量、蔗糖产量方面较ROC22有很大的优势,在宿根蔗时表现更明显,符合本区急需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要求。它聚合了中熟,高糖,宿根性好,有效茎多,生长整齐、均匀,蔗茎实心等优良种性,还具有抗倒伏、极易脱叶的优点,既适于机械化管理和收获,也适合人工作业,是蔗农和制糖企业乐于接受的优良新品种,配套适宜的栽培技术,并加强宣传和推广,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利于改善本区品种结构、提高蔗农和制糖企业效益。

自2015年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以来,仅2年左右的时间,桂糖46号在广西蔗区示范推广面积已达10万亩(约13333hm2),良种供不应求,推广势头好,深受蔗农喜爱。

[1] 李杨瑞,杨丽涛,谭宏伟,等.广西甘蔗栽培技术的发展进步[J].南方农业学报,2014,45(10):1770-1775

[2] 邓杨素.进一步提升广西食品工业的支柱地位[J].广西经济,2010(9):26-29

[3] 杨荣仲,梁强,桂意云,等.机械化收获对甘蔗宿根发株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5):2195-2202

[4] 陈如凯.现代甘蔗育种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2-5,13

[5] 徐建云,陈超君,钟健,等.甘蔗育种、引种新理念的探讨[J].广西蔗糖,2005(2):3-7

[6] 张荣华,何红,张革民,等.宿根性特强甘蔗新品种桂糖29号的选育 [J].中国糖料,2011(1):1-4

[7] 王伦旺,廖江雄,谭芳,等.高产高糖抗倒伏甘蔗新品种桂糖42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农业学报,2015,46(8):1361-1366

2017-07-12)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AB16380177,桂科攻1598006-1-1A);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资助项目(桂农科 2015YT01,2015JZ02,2016YM03);广西财政专项:甘蔗新品种选育与示范推广

王伦旺

猜你喜欢

蔗茎桂糖蔗区
不同甘蔗品种蔗茎纤维组分差异分析
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2020~2021年试验表现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果蔗新品种桂果蔗1号
桂糖系列甘蔗新品种(系)比较试验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015年广西甘蔗品种区试龙州点新植试验表现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2013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