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谈意境

2017-10-12刘二刚

东方艺术·国画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画意境画家

刘二刚

意境是美学上比较难说清的大话题,今人爱花样,此话已多时不提了。其实看一幅好的画,最好的方式是让人会心面对就够了。有句成语叫“妙不可言”,什么意境,风格,笔法,说出来或许就不妙了。

如果说我曾提出的“情、趣、简、真”是说的画面追求,那么“意、思、境、格“就是说的内部追求。我把“意”与“思”分开来说,即立意与思想,“境”指的是人造之境,格包括格调、风格、品格。

中国画理论大多是很零散的,像郭熙的《林泉高致》说得算是比较详细的了,还有本石涛的《画语录》也比较详细,他是以玄学思想来论画,说得比较透。

画的意境与诗的意境可以说是一又是二,一个是通过文字让人想,一个是通过画面让人想。苏东坡说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提出了“文人画”的一个特殊话语,就是诗画结合,从此扩大了画的容量。诗的语言思维,使可视的中国画的意境又上了一个层次。

王国维把“境”分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已偏哲学范筹,有点说不清。像庄子梦蝴蝶,栩栩然不知蝴蝶为我?我为蝴蝶?有人以此题材来作画,有点“小儿科”。关键的是“蝶化”,是投入之后的忘我精神。

我们看这“意”字,心字上一个音;“境”字,本是自然之中的,加上了“意”便是画家心中的声音,如心中无境,自然之境也未必能发现。

“诗言志,歌咏言”,画亦如是。诗与画都讲“味外之旨”“象外之象”,都讲“以少少许胜多多许”“以有限致无限”,只是在具体的表现方法上有所不同,诗注重的是在字里行间去求得时空、声、色、意的奥妙,画画只能靠笔墨形象。如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响”怎么画?钱起的“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曲终“又怎么画?又“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这“兵气”又怎么画?当然,画自有画的功能,画的形象语言和空间很重要,它将难以表现的时间语言虚在画外,让人去想。故一切境界都可由不同的艺术手段来体现,诗画相结合的方式只有文人才能做得到。

宗少文《画山水序》有:“竖画三寸,当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更提出“以形写神”,说张吴之妙,笔才一二,象已应焉。好画也须由高人赏识,不会看画的,这妙处是感受不出来的。

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与画是异曲同工,没有诗意的画就谈不上意境,没有画意的诗就如同听“报告”。丰子恺在《艺术的性状》中说:“艺术是假象的,非功利的。”假象也就是想象。我以为中国画的意境之美就是一个“虚”字,以有形表现无形,以有限表现无限。

“天人合一”的哲学主张深深影响着中国绘画,“云烟供养”已成了山水画的代名词。我们说山水画而不说风景画,说花鸟画而不说静物画,说人物画而不说风情画,这里体现的是种生生不息的精神。

庄子说:“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与我并生。”孟子说:“万物皆备于我,养我浩然之气。”这种美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静远之美,包含了宽容、正大、刚柔之独立精神。

意境是需要蒙养的,读书难的是“把厚书读薄,把薄书读厚”。整天跑来跑去,急功近利,哪有意境可言?黄宾虹有题画诗:“意远在能静,境深尤贵曲。咫尺万里遥,天游自绝俗。”这是一般画家做不到的创作体会。

谢赫“六法”中“气韵生动”之后就是“骨法用笔”,但未及用墨。随着中国画的发展,荆浩《笔法记》就改成了“六要”:一曰气,二曰韵,三曰思,四曰景,五曰笔,六曰墨。气、韵、思、景都有赖笔墨去完成,画家舍笔墨谈意境是一纸空话。中国画的画品,过去品次是:第一神品,第二逸品,第三妙品第四能品。到宋徽宗时候,把逸品放在了前面。什么是逸品有点说不清,我倒很赞成妙品,“妙”里面包含了趣、韵、味当然也包括神,前人说画得不好就是不“妙”,“妙”就是好。

都知道天大地大不如心大,心学家陆象山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是何等的气魄。画家的好处不像演艺家要受制于导演、编剧、脚本、舞台、灯光、音响。一张白纸就是画家的舞台,就是心中的天地。

苏东坡是诗人,也是书画家,儒、道、佛三家被他用活了,所以他一生通达,进退自如。他被贬到黄州后写的《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意境之美,体现了中国文人超然物外的精神。宗少文晚年将曾游历的山山水水卧以游之,以画图来游目骋怀,都是得益于平时的胸中贮存。现在美术院校多以画模特的方法去对景写生,多知其一,不知其二。看来“要夺山水之魂”,不是般能做到的。

各人头上一方天。意境也是多样的。“大江东去”与“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是不同的意境。司空图将诗品分为二十四种,他的品评方式很独特,全是用形象比喻让人去感觉。缺少感觉的人就察觉不出其中的意境。

意境不同,不代表品评就无高下第一次,还须论格。“格”关系到人,“境”是由人造的,什么人会有什么“境”。未见非坦荡之人笔下能产生清新疏朗之意境。

不管是工是写,是繁是简,是豪放还是俊秀,风月无今古,情怀自浅深。我的评判标准是个“真”字。也可能今天对“真”字很难说,那么就说个“当”字,确当的“当”。郑板桥说得好:“求精求当。当,则粗者皆精;不当,则精者皆粗。思之思之,神鬼通之。”所画不“当”,笔非我使,就等于跑题了,还谈什么呢?

猜你喜欢

中国画意境画家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酷炫小画家
书画名人汇
春色满园
一朵花的意境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