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写生

2017-10-12梁雨

东方艺术·国画 2016年5期
关键词:所需气韵笔法

梁雨

我认为:写生在传统绘画进程中呈现出的是一种研究性的创作状态。写生是求其理,尽精微,传其神,得气韵的完整创作过程。荆浩然常携笔摹写山中古松,《笔法记》“明日,携笔复就写之,凡数万本,方如其真。”;黄子久亦皮袋置笔流连于富春江,《写山水诀》“或于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当摹写记之,分外有发生之意。”;恽南田更是以花传神重视形象写生,《瓯香馆记》“每画一花,必折是花插之瓶中,极力摹写,必得其生香活色而后已。”写生的过程是探寻、确立、完善和构建自身造型语言和笔墨语言本体的方法论,是能够将鲜活的感受不断注入和提升自身创作中来的最佳路径。关于“写生”这个概念,画论画评明确出现文字记载的是“赵昌写生”,并非西方专利,当然赵昌本人也是践行了写生这创作方式,并由此完成了自身绘画语言构建的个案。然而,翻阅历代画论和画评,其中关于人物写生却没有过多的赘述,作品更是踪迹难寻,这也是古人留给今人的公案,值得我们深究。

解读“写生”二字我有如下字解和体悟,其一,对于“写”这个字,特别是在文人群体介入绘事以后,提升了绘画语言的技术难度,突破了造型语言的表现障碍,拓展了笔墨语言的审美范畴,使得绘画本体语言的评判标准有了新的坐标。由此,写生过程中技法语言落脚点必须进“写”的情境,入“写”的格局,“写”是一个“高大上”的气质,“主要看气质”取决于“写”的品质,笔法第一千古不易,无笔亦无“写”,无形处以笔造型,有形处以型造笔。写生是师法自然中参悟和寻得笔法的重要源泉,写生是破解书法入画的中转站。西画中亦有用笔可言,然此笔非彼笔,不可同日而语。于己不可自愧,与外亦不可自大,更不可盲从。

其二,“写”的过程中对于形的处理应该强化“写”的造型意识,造型得入“写”的骨髓。“写”的过程中形的处理需要提炼,不可照搬照抄,需发挥自己的捕捉能力,取“写”所需之形,取“写”所需之物,取“写”所需之态,取“写”所需之韵,删繁就简,写实在能够让我们安静下来好好享受推敲造型的好方法。素描的养分有利于传统缺陷的补充,摹写中于形的处理需远离准确,像这类语境,“中得心源”方为造型之本。

其三,“生”字却道出了“写”之后的美学精神所指,审美品质:鲜活、靈动、生力。荆浩的摹写更多的是倾向于研究一种研究客观物态的写生;黄公望的摹写则更多的是立足于摹写记录感受气韵的写生;恽寿平的摹写却是求得物体本身极尽生香活色的写生。写生的立足点可以丰富多彩,因人而异,但是对于造型、笔墨的语言研究则是写生的重心,二者之间相互传递出一种“外师造化”的美学追求。

写生是摆脱室内创作程式化的良药,“写”的追求可以推进我们理解经典的精度,“生”的感觉可以调节我们的创作惯性,提升笔墨语言的品质,探究造型语言的法理,滋养和完善我们创作的深度。“写”是一种造型,“写”是种笔势,“写”是一种气韵,“写”是种法度,“写”更是一种品质,无“写”不“生”。“写”是我在写生的路径中找寻自身语言的法度,由《双喜图》到《活泼泼地》,再到《杂花图卷》,最后到《秋花危石图》的绘画本体语言跨度亦是我想要通过的轨迹。借用周京新先生的话:“写生就是创作”亦是我的追求。endprint

猜你喜欢

所需气韵笔法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黑暗料理”会发光
浅谈“气韵”在传统美学转型中的含义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难处
气韵生动的传承与发展
论中国书法之气韵
《左传》笔法
行色匆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