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她画雪与天空的纯净
2017-10-12佚名
佚名
都市的角角落落里总有忙碌之外供人喘息的所在,让浮躁归于静定。我们拜访了画家墨白在北京昌平的工作室,听她聊最近的创作与生活,如同她的名字,虚实相生,有无相佐。这天下午,我们在她的画室里,度过了沉静的几小时,也是想拿来与你们分享的几小时。墨白,出生于福建福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花鸟专业,居住于北京、伊豆,主要个展有《着华服的鸟》《边蓝》《半山伏线》。
空间的留白
颠簸在北京昌平沙尘飞扬的泥径上,一个艺术园区不设防地出现在垂柳与灌木的掩映旁,走进去再拐几个弯,远远能看见墨白工作室的外墙。四周静悄悄,环绕的绿意有些发蔫儿,偶有一两只路过的小狗热情打招呼,有种奇异的遗世独立之感。
走进二层入口,只见空间周正,白色打底,天光从位于墙壁及天花板的窗户倾泻而入。墨白的作品倚墙摆放,自大门处向里延伸,尽头是两幅待完成的大尺寸画作。工作台摆在两扇窗前,窗框刚好裁出园中的一角垂柳。一张长桌隔开了厨房区域,所谓厨房,主体是桌边的洗手池加一方简易灶台。
室内的陈设方式,包括出自梵几的沙发、小书桌及其他偶得家具,均是墨白的筹谋。工作室的爽净与条理,不同于浓墨重彩、物什四散的画室,却极像她的名字——施墨于白,在空间的设陈布势上也有中国画虚实相生、黑白相佐的透气感。“它最让我满意的地方是自然光充足且宽敞,免去了色差困扰,也能存放不少东西。”
画作中色彩的明灭、线条的走向、构图的动态总是基于对生活的感知,不论浅白或深入,都是当下灵性的投射。墨白的工作室中陈设着她的作品,或工笔或写意,也如同这空间,多少映照出墨色起承转合外的心情,虽然她说:“画画时,把自我放很小。”
与其背负珠宝,不如头顶果实
墨白学花鸟工笔出身,从绢本临摹宋人团扇开始学中国画现在依然在绢上作画。她最初的系列作品“着华服的鸟”,带着工笔特有的缜密、严谨与工致。鸟身着华服,头顶羽毛,在华丽中隐含着对自我价值的追问:“女孩是要背负很多装饰而活的……小时候吃着葡萄,都小心地吐掉那些核,是害怕脑袋上长出苗子,现在想来与其背负珠宝,不如头顶果实。”
后来也有过诸多题材的尝试,但从2014年开始,状态各异的雪山及蓝色衍生出的色调连缀起了冷静的“边蓝”系列。墨白爱旅行,后来迷上了滑雪,谈笑中还向往着能滑野雪。从日本雪中的山、雪化的山,到希腊吞吐浪花的海、北京夕照时的天空及不同天色下的山际线,与旅行、生活相关的点滴成为“边蓝”的素材,成为绢上松弛写意的色块,重染淡挑,凌厉的山脊边,雪与天空融为温柔的神色。
她一直强调随性,这种随性也渗入了作品,觉得学院派的工笔技法并不完全与己契合,就将爸爸用在写意里的用色方法偷师过来,尝试琢磨出自己的一套。她极爱蓝色,但“边蓝”没有纯正的蓝,“可能偏紫色,也许偏绿,有时候加上橘色就变成脏脏的灰,正蓝色加上灰有点奶油色。这些与蓝色有关的颜色我都很喜欢,我说是蓝色走了色的边边角角,所以是边蓝。”
冷淡吃喝,懂得放下
拍摄时,墨白很容易就进入了状态,低头勾勒线条的间隙,抬头还能聊聊最近在伦敦的见闻,聊聊逛不完的博物馆及最喜欢的画家德加。她说自己不是一个霸道的人,尽量将作品中的自我放得很小,用笔触讲未经预设的故事:正如同看雪山时,有向往、渺小、震撼等不同的心情,感受雪山带来的触动,但没有特定的讯息要传递给看画者,如果他们被画作本身的美好吸引,或画作能恰如其分地摆放在各自的客厅中,与生活共存,就很好了,当然如果有人能一语中的画中的一点小心思,是无比美妙的。
她十分轻松地聊自己的作品,并不代表创作时没有焦虑与纠结,初时按捺不住冲动与得意,画两天又十分沮丧,慢慢在感性及理性间找到平衡的过程,是常有的状态。“好在我是进入与抽离都比较迅速的人,知道放下。”
自从在国画里找到方向,早期的装帧设计、网站设计等,逐渐在生活中隐退。如今她在博客上记录画画的进度,记录布展前后的心情,记录旅行点滴,也记錄每日吃食,这个如笔下蓝色般层次丰富的人在一篇名为《冷淡吃喝》的文字中写道:“每天自己做吃的,用心记录一下才会更认真地摆盘和换花样,否则一种沙拉的配餐我可以吃个把月都不腻。食物也要性冷淡,才不会吃得无止无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