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二十载 全运求卓越
2017-10-12陶莽
陶莽
天津全运会恰逢香港特区回归祖国2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香港队携2金6银5铜的成绩凯旋。在全运会期间,本刊记者采访了香港代表团副团长李美嫦,听她描述天津全运会以及香港选手的表现。
贴心的全运旅程
新体育:请介绍一下香港代表团的概况。
李美嫦: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这次香港代表团以庞大阵容出席天津全运会,一共派出254名运动员,参加22个项目的比赛,连同工作人员共有300多人,抱着与内地运动员切磋的态度,相互学习、交流技艺,通过竞赛增进友谊。
我们参加的22个项目都是香港体育的精品。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已经参加了6届全运会。以这次全运会的成绩最好,金银铜牌都有收获,奖牌总数也增加了。从以前自行车一枝独秀,到现在空手道、击剑、马术等,都有奖牌入账,体现了香港体育的发展。不过,奖牌不是最重要的,能够参赛就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新体育:您眼中的天津全运会是什么样的?
李美嫦:我觉得这届全运会天津的安排非常棒,有很多贴心的安排,我们都非常满意。此次参加全运会的运动员中,有一些去年参加过里约奥运会,他们做了一个比较,觉得天津简直是天堂,吃住都非常贴心。吃得丰富健康,感觉比在家吃得还好。接待方面也非常贴心,安检、交通、住宿的配套,达到了非常高水平、国际化的标准。运動员可以专心比赛。
这次全运会的一个特色就是增加了很多新项目,比如说攀岩,我们拿了一块金牌,在香港引起轰动,引发了对全运会的关注。另外一个特色就是不太强调竞争,不设置奖牌榜,营造一个友谊、公平、健康的竞赛环境。这可以令人比较专心地欣赏,更加享受竞赛。在竞赛方面,全运会和国际上的标准是一致的,更重视公平竞争。这几个方面是比较明显的进步。
新体育:参加全国最高水平的运动会,香港运动员的感受如何?
李美嫦:我观看了武术比赛。我们的武术队非常年轻,有一位小队员是1997年出生的,现在刚刚20岁。他是和香港特区一起成长的运动员,有机会参赛非常光荣。全运会是国内水平最高的运动会,有些赛事的水平甚至高于国际比赛,比如说武术和乒乓球,能和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选手切磋,会积累很好的经验。
三个维度发展香港体育
新体育:目前,香港的体育状况是怎样的?
李美嫦:香港体育发展的政策有三个维度:盛世化、精英化、普及化。
这次全运会的普及化做得非常好,大众项目很多人可以参赛,和专业选手同场交流。香港也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让更多人参与,全民运动日免费开放体育场馆,进行更多的推广活动,吸引大家来运动。我们的口号是“天天运动半个钟”。今年我们的主题是跳舞,可以自己跳,也可以跟邻居一起跳。
精英化就是让运动员更出色。此次来参加全运会的都是香港体育的精英,通过他们的带动作用,让整个香港的运动水平更出色。除了竞赛以外,我们有一支庞大的支持团队,包括物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前线的运动员不是孤军奋战,背后有运动医学等合作,给予他们更多支持。
第三个方面是盛世化。今年,香港举办了世界顶尖的自行车锦标赛。我们有大型的运动场馆和体育园区,希望办更多的盛会,也希望内地的朋友们去香港参加国际赛事。这次我们来天津学习,发现全运会和香港体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回去会朝着这三个方向努力,和内地其它省市共同发展。
新体育:竞赛之外,你们还会关注全运会的哪些方面?
李美嫦:我们也关注文化,参观了一些天津的文化项目。天津的文化园区规划得非常好,我们非常羡慕,看看往后有什么项目可以合作。天津有很大的剧院、音乐厅和图书馆,我还参观了博物馆,整个区域有非常丰富的文化信息,得益良多。我们负责不同领域的同事在不同的时段陆续过来,除了为运动员打气,也向天津学习更多的经验。
希望运动员比赛之余,要去天津参观一下,和祖国各地的文化融汇在一块儿,把天津和其它省市的情怀带回香港。非常感谢国家体育总局的支持。香港特首林郑月娥来全运村慰问了我们代表团,也去参观了天津的科技发展。香港非常重视这次全运会,也希望在这个盛会之外有更多的机会交流合作。
体育交流会更频繁
新体育:本届全运会上,您观赛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李美嫦:我观看了羽毛球比赛,非常精彩。香港队对广东队,都是兄弟啦,我们一起用粤语喊“加油”,大家都听得懂。很多广东运动员我们都认识,赛场上早已是朋友了。我们除了为香港队加油,也为广东队加油,很有一家人的感觉。
新体育:本届香港代表团的运动员是由那几部分构成的?
李美嫦:香港的运动员构成是多元化的。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很多教练是以前国家队的退役运动员,他们很好地提升了香港队员的水平。我们受惠于国家体育的发展,除了本港培养的运动员外,还有一部分在国外大学念书的香港学生,他们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学校体育队里经过比较系统的训练。也有一些外国籍运动员,他们生长于香港,可以代表香港参加比赛,这是香港的一个特色。
新体育:很多香港运动员是在校学生,内地也在强调体教结合,请介绍一下你们的经验。
李美嫦:我们的运动员培养有一支梯队。开始会为小孩子提供一些兴趣班,有青年培养计划。有些有潜质的运动员比较拔尖,会在我们的体育学院训练。也有一些在中学里训练,通过比较灵活的时间表全职训练,但仍然要学习功课。我们也在看国内外的经验,在摸索。在小学就要引起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这是很重要的,首先要喜欢体育,参加体育,再从中看看什么人有潜质。
新体育:香港回归20年来,您觉得两岸在体育交流上有什么变化?
李美嫦:我们参加内地举办的赛事越来越多,尤其是青少年间的比赛,比如阳光体育大会,在这方面的交流互动是比较频繁的。很多青少年比赛邀请香港参加,每次有这样的机会,我们尽量派出代表参加,希望常规性的交流往后更多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