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木工和拉拉的小床

2017-10-12张瑞铭

幼儿教育·父母孩子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牛牛木工拉拉

张瑞铭

这几天孩子总是争先恐后地进入益智区玩钉板创意拼图。看到孩子们对敲敲打打如此感兴趣,考虑到大班孩子的动手能力逐渐增强,我为孩子们开设了一个新的区域:木工坊。在木工坊中,我们提供了钉子、锤子、锯、形状各异的木料等,在墙面环境中展出了常见家具的图片及简单制作步骤图。

场景一:钉不进去,怎么办

木工坊开工了,浩宇取出了两块木板,拿起钉子和锤子开始往木板上钉钉子。他像玩钉板创意拼图那样先往板子上按压钉子,按了一次没成功,浩宇又用力按了第二次,依旧没有按进去。第三次浩宇从小椅子上站了起来,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力地按,小钉子终于立在了木板上,可是钉子一碰到锤子就倒了,浩宇很失望。

对爸爸妈妈说

在钉木板时,浩宇迁移了前期玩钉板创意拼图的经验,并进行了多次的努力与尝试,但是由于创意拼图的底板是软木,孩子们可以轻松用手将钉子按进去一部分,可是木工坊的木板比软木硬,光凭手按是按不进去的。这时候,需要老师提供适当的支持来帮助幼儿架构新的知识经验。墙面环境中的家具制作图并不适合孩子们现有水平的操作,需要一定的调整。

调整和帮助:强化基本操作方法

看到浩宇垂头丧气的样子,我启发性地问他:“小钉子自己站不起来,我们是不是可以想办法帮它站起来!”浩宇想了想说:“可以扶着小钉子。”我鼓励他试一试,浩宇先双手一起固定好钉子,又腾出一只手拿起了锤子,没几下钉子就被锤了进去。在墙面环境中,我撤掉了原先的家具制作图,增添了锤、锯、测量等工具的基本操作方法图片,让孩子们在操作中遇到问题时能根据提示解决问题。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场景二:学会钉了,不想玩了

经过环境与指导方法的调整,孩子们使用工具的能力有了很大提升,他们聚精会神地锯木板、钉木板,开心地和大家分享自己使用工具的方法。但不久之后,木工坊又冷清了下来。我问一个之前经常进木工坊的小朋友,为什么这两天都不进去玩了,他说:“那些本领我都已经学会了,就不想再玩。”

对爸爸妈妈说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孩子是不断成长的,成人的支持与指导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水平及时调整。最近,孩子的操作表现满足于钉、锯等技能的提升,并没有制作出一定的成品。针对孩子的现有能力,我们敏锐地察觉到他们的需要,引导他们逐步迈向能力的更高层级。

调整和帮助:来做小家具吧

在展示过程中,我首先表扬了孩子们钉和锯的水平。

我对孩子们说:“我们可以用工具把不同的木块钉在一起,也可以把一块木板锯成不同的形状。你们想一想,可以将这些木料做成什么有用的东西呢?”

乐乐马上说:“华容道的棋子,咱们那个玩具少了一个正方形的棋子。”

琪琪也迫不及待地说道:“做家具,家具都是木头做的,就像咱们的桌子、椅子。”

…………

讨论之后,我鼓励大家将木料变成更有价值的物品。

场景三:总是做家具也不太有趣

因为操作有了明确的目的,孩子们的制作兴趣越来越浓厚了,虽然一件成品的完成需要很长时间,但孩子们还是很愿意待在木工坊,成就感爆棚。但是过了几天,当孩子完成了棋子、桌子、椅子之后,他们的积极性又降低了,回到了简单的钉锯或者没有创意地重复制作些小椅子、小桌子。

对爸爸妈妈说

在反复的操作中,孩子巩固了木工的制作方法和技能。但是,技能熟练之后,孩子们活动的积极性又降低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所以,成人要激发幼儿自主创作的兴趣。孩子的积极创作源于任务意识或游戏情景,所以我选择了让孩子在情景中激发自主游戏创作的意识。

调整和帮助:给拉拉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吧

拉拉是个可爱的芭比娃娃,美工区的孩子们为拉拉制作了一间大房子,但是大房子里什么都没有,空荡荡的。我们要为拉拉做点什么家具呢?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讨论,他们列出了拉拉家里的必需品和家具清单,争先恐后地要为拉拉做家具。

场景四:拉拉的小床好难做

因为要帮助拉拉做家具,孩子们的热情空前高涨,他们相互合作,做出了各种各样的家具。但是牛牛在给拉拉制作小床的时候碰到了难题,熟练地钉好四个床腿之后,牛牛开始钉床头。一开始,牛牛将小床平放在桌面上,将床头立在一旁,准备将钉子往里钉,可是锤子一钉,床就往旁边跑,试了几次都是这样。牛牛又换一种方式,将小床立起来,床头水平放在垂直的床板上开始钉,但是由于床板较薄,牛牛一钉,床板就明显一弯,还是钉不进去。试了几次之后,牛牛把他遇到的问题抛向了木工坊的其他小朋友,希望大家能帮助他解决这个难题。

对爸爸妈妈说

在看牛牛钉床头时,我也在思考该怎么处理这个难题,我的办法是将小床的床腿卡在桌子边上,再水平放置床头进行固定。我想引导牛牛了解并使用我的办法,但看到他开始积极尝试第二种方法时,我选择了继续观察。《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在指导孩子解决问题时,家长一定要鼓励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调整和帮助:孩子们自己解决了难题

在展示過程中,牛牛提出问题后,孩子们各抒己见。我引导牛牛记录大家给他的建议,并鼓励大家一起尝试这些不同的方式,看哪种方式最合适。最后,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尝试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解决方案。

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中,成人要当好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及时发现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游戏,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相信孩子、适当放手。endprint

猜你喜欢

牛牛木工拉拉
家乡的变化
把麻烦挂在树上
拉拉布的“智慧”
黄木工
黄木工
牛牛妞妞笑话集
短耳兔拉拉
牛牛种太阳
牛牛的耳朵
预见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