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坂东玉三郎:演舞修文终不已

2017-10-12邱嘉敏

世界文化 2017年10期
关键词:歌舞伎牡丹亭梅兰芳

邱嘉敏

京都南座剧院拥满观众却肃穆宁静,一如舞台上凝结着浅浅春烟的碧水虚塘,微风悄悄吹动的绿叶红花。此刻,观众的目光无一例外地被台上温润如玉的杜丽娘吸引,她的一颦一笑都令人随之且泣且欣。几十年前,《牡丹亭》在中国著名演员张继青先生的精湛演绎下,以苏州为起点,在全世界掀起昆曲狂潮;几十年后,日本国宝级歌舞伎演员坂东玉三郎在花甲之龄远渡中国求学,巧妙地融汇两国国粹创造了中日版《牡丹亭》,于东京首发,再一次震撼世界。

造化弄人

歌舞伎是日本重要的表演藝术之一,涉及日本文化、习俗、法律、社会心理和宗教民族等方方面面的文化现象,对于所处社会的审美意识和自我认同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坂东玉三郎则是日本歌舞伎界一个显贵的世袭称号,如今的坂东玉三郎是这一称号的第五代传人,其原名为榆原伸一。

榆原伸一,1950年4月出生于日本一个歌舞伎世家,自幼便从父亲和爷爷的表演和言语中对戏剧有所了解,但并无喜爱之意。造化弄人,6岁那年,榆原患上了小儿麻痹症,生活变得难以料理,右下膝甚至无法行走。这一突如其来的厄运使榆原陷入巨大的无助中,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被迫暂停,转而进行康复治疗。随着康复治疗的进行,他的家人发现即使他恢复了也会留下行动迟缓、吃力的后遗症。于是,榆原不得已开始学习舞蹈来减弱症状。“我温慢的脾性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因为我学习动作要比别人花上更多的时间,而且往往毫无效果。”他在一次采访中说道,表情中流露出一种略带悲伤的平和。

令人惊讶的是,随着传统舞蹈学习的深入,榆原与生俱来的瘦弱纤细的身型开始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他的腿因为肌肉无力而移动轻缓,手部力量也随之低于正常人的水平,活动起来飘飘摇摇,羸弱却也温柔。可以说,瘦削的体态加上“手无缚鸡之力”的状态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他成为一名女形(男旦)演员。

转眼间,师从坂东玉三郎第四代传人已满一年,病痛与优势杂糅,迫于无奈与天资聪颖并行,7岁的他获得了初次登台的机会。榆原伸一这次表演的具体内容不得而知,表演的角色也无足轻重,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在整个演出期间,他被舞台庄严宏大的布局所吸引,被其他表演者张弛有度的表演所感动,突然间萌生了新的表演体验,改变以往生疏的舞台技巧,并一反过去被动的态度,决心在此领域有所建树。

天赋与汗水

爱因斯坦说:“天才来源于1%的天赋与99%的努力。”这句话用来形容坂东玉三郎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源氏物语》是日本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细腻温婉的笔触开启了日本的“物哀”时代,吸引了世界许多翻译大师的兴趣,其中源氏家族的爱恨情仇、纠缠瓜葛更是被无数名家反复研究分析,可谓日本文化界的巨擘,也是歌舞伎界的试金石。勤奋进取的坂东当然不会放过这块难打磨的巨石,他很快便决定挑战其中俊朗儒雅、心思缜密的光之君一角。光之君是《源氏物语》的主人公,他风流倜傥又满腹才情,生性柔弱得视女性为同类,饰演者既要显示其与日月同辉的俊朗飘逸,又要展现他才高八斗的豪情,还要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他耽于女色的浪荡。这一要求对于有声形式的电影电视演员尚且严苛,更别说是仅凭手足表现的歌舞伎了。坂东玉三郎为了这个角色反复研读《源氏物语》和它各种版本的解析,甚至其中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点他都花上十天半月去弄得精透,一丝不苟的态度为人大加称赞。待到开始排练时,他对待舞台布局容不得一分半厘的差错,台词言语字字斟酌、句句揣摩,举手投足反复品味比对。不少观众纷纷表示,观看坂东的表演一定要全程全神贯注并不断返场,每一分秒都是他花上数小时甚至数天研究出来的最佳表演形式,是无言的多重享受。毫无疑问,坂东玉三郎以超高水平完成了对光之君的塑造,二者的名字一度被画上等号,这一作品也成为他的代表作之一。

如果说对于光之君一角坂东玉三郎可以凭借天赋(清新脱尘的光之君对男旦身型的要求)取胜,那么鹭娘则真正考验出他日积月累修炼的舞台感染力和形体表现力。《京鹭子娘道成寺》是歌舞伎中最出名的剧目之一,讲述的是道成寺新铸的吊钟完工,在庆祝大典上大钟下坠,舞娘发现大钟的下面居然是三番五次违背婚约、仓皇逃跑的她的爱人,怒不可遏的舞娘于是化身为蛇,连人带钟彻底烧毁。这出琉璃剧的女主角清姬是一名美艳的女子,她穿着华丽的舞衣,带着高挺的“乌帽子”,为寺庙翩翩起舞,极尽妩媚姿态。除此之外,演员还要在眉宇间流露出清姬与游僧安珍重逢时由同生到同死的情绪转变,痴情不能没有火冒三丈,愤怒又要暗含柔情似水,决绝时又充满极致的优柔寡断。这一次的大剧目,坂东玉三郎感到了明显的困难,怀春少女是怎样的?一心钻研技艺的他还真无从下手。“不管是表演男人还是女人,坂东先生在舞台上展现出来的世界,和现实世界相比总是充满虚幻却更加贴切真实,有一种非常扣人心弦的吸引力。”坂东玉三郎在回归现实生活去观察、记录和模仿怀春的青涩少女之后,不仅活灵活现地表现出了清姬,还运用丰富的舞台经验,巧妙地使舞台和自身切合,从布局到展位都力求舞台感染力达到极致,基于现实而超于现实。就这样,经过数以万次的调整排练,坂东玉三郎再一次成功演绎了这一日本经典剧目,观众连连叫好,演出常常爆满,更有许多知名艺术评论家表示:“鹭娘成就了坂东玉三郎,坂东玉三郎成就了鹭娘。”

稍微研究过歌舞伎的人都知道,剧目《镜狮子》在日本歌舞伎界享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从能乐移植过来的,需要结合带有宗教意味的假面悲剧的能(日本传统艺术形式之一),还要蕴含世俗化的滑稽科白剧。《镜狮子》讲述的是传说在中国山西五台山附近有一风景优美之处,终年牡丹盛开,莺燕翩翩起舞,蝴蝶鲜花共玩,而一只狮子便生活在此处。相较于前面列举的作品,这出剧目可以说是“难于上青天”了,它要求表演者一人分饰两角:温婉动人的少女和刚强勇猛的狮子,表演者的艺术修养如果达不到顶级高度是万万不能去尝试的。“我们歌舞伎演员,对剧目从动心到成形是一次困难,从成形到完美又是一次困难。”坂东在一次答记者问中明确表示,他选择剧目不在名气,而在于能不能挑战自己,能不能达到一个新的艺术水平,既然选择了就要穷尽心力地完成。从这寥寥几句我们无法知道整个过程坂东玉三郎经历了什么,低调温厚的他也未曾公开鼓吹过一星半点。直到一年后在梅兰芳大剧院,大师直接用无言的完美表演表明了他所付出的艰辛,其精湛的技艺令观众折服,更有甚者三次返场,屡屡潸然泪下。在前半场,他是桃花春面的迷人少女,束着高挺的假发,穿着几十公斤重的演出服,踩着微高的小鞋,举手投足间尽显柔美,人们看到一半竟以为是一位真实的妙龄女郎;在后半场,他摇身一变成为一头巨狮,以腰部为重点连续甩动绵长的白发堪称绝技,飒爽的舞风和适才截然不同,粗犷迷人的体态让部分观众难辨两角是否为一人所演。自此,《镜狮子》也成了坂东玉三郎的标签之一,现场表演更是被拍摄成片,产销不绝,堪称歌舞伎界的殿堂级作品。坂东凭借自身天赋,勤奋不息,克服病痛,精益求精,一步步成为一代艺术大师,享有“歌舞伎的奇迹”之赞誉。endprint

牡丹种心

许多人因为坂东玉三郎的扮相与我国京剧大师梅兰芳相似,将他称作“歌舞伎界的梅兰芳”,而事实上他本人一生最敬重的人也正是梅兰芳。这份情缘要追溯到坂东玉三郎小时候,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歌舞伎的表演名家,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与访日的梅兰芳大师同台演出,并与京剧结缘。他们对梅兰芳怀揣着朝圣般的感情,茶余饭后总是要讲述一番,年少的坂东也因此在耳濡目染中对大师油然生起敬意,对京剧有所向往。“除了歌舞伎,我最想演的是京剧《杨贵妃》 。”20岁的坂东这样告诉父亲,当即遭到父亲的嘲笑与呵斥。

37岁这年,坂东玉三郎专程来到北京,向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学习京剧《贵妃醉酒》。此剧本是梅兰芳在20世纪50年代倾尽心血精雕细琢之作,从人物感情变化到舞台美学角度都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与完善,开场的四平调乃京剧珍品,是梅派经典剧目之一。坂东玉三郎学习期间虚心认真,其中的台步和水袖在后来被他应用到了歌舞伎版的 《玄宗与杨贵妃》中。这是坂东第一次将中日戏剧文化融合在一起,得到了业界广泛的赞誉。

日本的《牡丹灯笼》是歌舞伎作品里特别的一类,与中国的昆曲在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一直为坂东所青睐。1986年,中国昆曲皇后张继青在全世界演出,所到之处无不惊艳世人,场场爆满,高赞“张三梦”(《牡丹亭·惊梦·寻梦》《朱买臣休妻·痴梦》)。坂东在日本慕名而去观看《牡丹亭》演出,音乐、台词、唱腔等给他带来巨大的震撼,昆曲的含蓄典雅之美令他如痴如醉。回到家中,坂东玉三郎坐卧难安,好似整个灵魂都被刚才的演出勾了去。“我自己是最喜欢牡丹花的,成片地栽种在后院,加上祖辈的交情,便恨不得立刻学习昆曲(京剧之始源),立刻学习《牡丹亭》。”坂東玉三郎每每聊起那时酝酿赴华学习的情形,都会激动万分。

坂东玉三郎不久便托友人联系张继青先生,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和学习之意。不料即使坂东已是日本国宝级艺术大师,苏州昆剧院的人还是说什么都不肯接受请求,因为他连中文都不会说,更别提唱苏州话了。“中国版的《牡丹亭》是要用苏州话唱的,我一点也不会,觉得十分羞愧。后来我就主要靠听音,先用耳朵听记住曲调旋律,再用日语发音的五个元音对着苏州话的意思来模仿,最后像标心电图一样标出高低音。”坂东玉三郎曾在报道中写道,他后来使出浑身解数终于“混”进课堂,成为一名最差的弟子——15分钟的台词他要花上半年时间去学习。

皇天不负苦心人,经过四五年的学习,年近花甲的坂东玉三郎终于出师了。他将16岁的杜丽娘的举手投足演绎出动人的写意之美,一颦一笑精妙地传达出汤显祖穿越五百多年的虚实意境。这位迷上昆曲的当代顶级女形甘愿脱下几十年的看家本事,像个懵懂小儿一般悉心学习昆曲,令昆曲界专业人士深受感动。“化上妆的那一刻,我就是她,她就是我。”坂东玉三郎面对蜂拥而至的采访者腼腆地笑了笑,虚心地接受批评指正,毫不掩饰对杜丽娘的喜爱。

“你别唱日本戏了,改唱昆曲得了!”苏州昆剧院的演员对他热切地说道。中日版《牡丹亭》的成功演出着实让两国戏剧界人士激动不已,这是坂东玉三郎职业生涯的伟大成就,更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里程碑式事件。“情不知其所起,一往而深”,《牡丹亭》里传唱千古的一句话冥冥之中似乎暗示着:在千百年后的一天,有一个痴人要为它放下全部的荣耀,要为它失了智。

年事已高的坂东玉三郎如今鲜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但依旧不遗余力地支持和促进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他多次走出国门,带着东方智慧同其他国家合作,同西方艺术进行交融。他与不同舞种的世界大师合作编排,与不同领域的音乐好友合作曲目,掀起一阵阵文化旋风,在世界享有顶级的地位和极高的尊重。而他依旧是那个守候传统的歌舞伎艺术大师,同时又是超越文化的世界艺术先锋。endprint

猜你喜欢

歌舞伎牡丹亭梅兰芳
梅兰芳评传
牡丹亭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吴兴国与猿之助——从京剧与歌舞伎的创新前沿看戏剧流派发展规律
传承400年,歌舞伎依然叫座
论功法、行当和家系角度考察日本歌舞伎女形表演艺术的传承
梅兰芳苦练基本功
读《牡丹亭》
论歌舞伎的庶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