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屏山县老君山发现一例白腰文鸟的巨型越冬巢

2017-10-12孔赤平吴永恒付义强

四川动物 2017年5期
关键词:老君山乐山师范学院

孔赤平, 吴永恒, 付义强

(1.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2. 西南山地濒危鸟类保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屏山县老君山发现一例白腰文鸟的巨型越冬巢

白腰文鸟Lonchurastriata是一种广布于印度、中国南方、东南亚及苏门答腊等地的常见留鸟,体长约11 cm(约翰·马敬能等,2000),属梅花雀科Estrildidae(郑光美,2011)。该鸟冬季有利用旧巢越冬的习性,一般10只或10余只同居一巢,故有“十姐妹”之称(赵正阶,2001)。

2013年12月31日15∶00左右,笔者在四川屏山县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时,看到一群白腰文鸟正在频繁地衔巢材。通过跟踪,发现1个新巢托在一丛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的枝桠中(图1:左)。该巢位于老君山脚下(小地名“水观音”,海拔约900 m)一条溪流旁的慈竹林内(图1:右),巢位高4.5 m,距最近的居民点约100 m。巢体由芒属Miscanthusspp.植物的花穗编织而成,外观像一个绒球。观察显示,当夜有20~25只白腰文鸟在该巢内留宿。这是首次发现白腰文鸟筑新巢越冬,可能是对当地冬季严酷气候的一种适应。

据张敬旗等(2005)的研究,白腰文鸟在四川南充营椭球状巢,巢外径(13.25±1.64) cm×(14.64±1.91) cm (n=49),窝卵数5.61枚±0.78枚(n=18)。而此次发现的该例越冬巢呈圆球状,目测巢外径约30 cm,显著大于繁殖巢。按该鸟年繁殖2~3窝计算(赵正阶,2001),当年一对亲鸟难以成功抚育约20个子代。因此,它们有可能来自不同的家族群。若如此,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

2005年冬季,笔者(付义强)曾在江西九江县城子镇做越冬鸟类多样性调查。该乡镇位于长江中下游,紧靠长江边上,冬季多北风,气候寒冷。当地的白腰文鸟以另外一种方式越冬:它们多在低矮的农舍内寻找合适的夜栖场所(如横梁),或像“叠罗汉”一样排成上下两层,或单独排成一行,用身体相互取暖。由此可见,为了抵御寒冬,白腰文鸟或借助建筑物,或利用旧巢,或筑新巢,采用“抱团取暖”的方式集群越冬,显示了对不同环境的强大适应能力。

孔赤平1, 2, 吴永恒1, 2, 付义强2*

(1. 新疆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乌鲁木齐830052;2. 西南山地濒危鸟类保护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乐山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四川乐山614004)

乐山师范学院鸟类生态与进化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

*通信作者, E-mail:fyq512@126.com

猜你喜欢

老君山乐山师范学院
文化遗踪——峨眉山—乐山大佛
遵义师范学院作品
“新时代山乡巨变”
—— 《老君山人》
通化师范学院美术学院作品选登
老君山
陈飞:情系老君山
梦幻老君山
洛阳师范学院
《赠乐山五言律诗轴》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