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超越知识”是忽悠
2017-10-12李志民
文/李志民
“教育要超越知识”是忽悠
文/李志民
网络上和微信圈在谈学校教育的语境下,大谈“成功的教育就是上完大学后忘掉所学的知识”,大谈“教育要超越知识”,这些都是忽悠。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把人类积累的对自然界的认知和改造自然的经验,以及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智慧、才能与品德,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发展,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学校教育的功能不应无限扩大,教育工作者承担的是对知识的责任,包括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人类文明传承。社会不应把泛在教育的任务强加在教育机构的头上,什么事情都怪学校教育没办好。
现代学校的教育功能是适应工业社会文明逐步发展起来的,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传授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的目标是要让绝大多数学生受益,通过教育让多数人有更强的生存能力,更多的知识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享受更好的人生。超越知识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与学校教育相距甚远。
网络上和微信圈在谈学校教育的语境下,大谈“成功的教育就是上完大学后忘掉所学的知识”,大谈“教育要超越知识”,这些都是忽悠。学校就是传授知识,学生就要参加考试。请所谓的“教育专家”不要再误导社会对学校功能的认识,对考试的认识。学生首先要学好课堂知识,学校课堂讲授的知识内容是前人对知识规律性的总结、推导归纳、系统分析、约定认知等,这样的知识传授效率高,效益好,才是学校的主要功能。因为学校安排的课程是有完整的教学设计,对某年龄段的某类学生具有针对性。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而且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20年前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互联网,6年前大多数人不知道微信,1年前还没有共享自行车。掌握新知识、应用新技能、使用新工具都需要学习。当然学习的渠道可以是学校,可以是家庭,可以是单位,可以是社会。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新知识层出不穷,目前各大学都缺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软件定义网络等相关新学科的教师,有些知识可能都来不及做规律性的分析和总结,并不是学习知识不重要。
创新思维要靠深厚的知识功底;理性的思维需要靠经验和知识积累;没有知识作支撑的想象力是妄想;没有知识基础的价值取向无非是人群中多了一些猴子;深层次的美与丑需要知识判断,善与恶的区分需要知识甄别。困难的解决要靠知识感悟,和谐的社会需要知识人群。幸福的人生要靠知识铺路,高尚的心灵需要知识启迪。
超越知识的教育也许是广义的教育所指,但没有超越知识的学校教育。学校的功能就是传授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但传授什么样的知识、人生各个阶段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各个年龄段学习什么知识效率高,知识的循序渐进规律、因材施教等确实需要认真研究,合理规划。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传授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掌握学习技巧,学会融会贯通,是学校和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