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宁县澧溪镇牌楼村:“党建花”结出“富民果”
2017-10-12于龙广
□ 本刊记者 于龙广
武宁县澧溪镇牌楼村:“党建花”结出“富民果”
□ 本刊记者 于龙广
“牌楼地,西流水,一片荷叶盖金龟,谁人葬在金龟上,世世代代穿朝衣。”这是武宁县澧溪镇牌楼村当地流传已久的民谣。地处武宁县西大门的澧溪镇牌楼村,原名花门楼,历史底蕴深厚,相传是古时皇帝为了表彰刑部主事方偃里忠君爱国、实心用事、刚正廉洁所敕建。据史书记载,牌楼村总共出了72位进士。
时光荏苒,斗转星移,历史的罅隙穿越千年,在这个崭新的时代,牌楼村依旧传承着当年实心用事的精神,党建引领促发展,产业撑起致富路,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武宁县澧溪镇牌楼村白莲基地
武宁县澧溪镇北湾村白莲基地
在骄阳似火的盛夏走进牌楼,你会看到这样一幅清凉的景象:百亩荷田一望无际,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在层层叠叠的翠绿荷叶丛中,一株株粉红色的荷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妖娆盛开,有的已经结上了莲蓬,走在田埂上,空气中弥漫的全是荷花的清香,真是“一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目前正值荷花盛开期和莲子挂果期,每天来赏花和采莲子的游客络绎不绝。
牌楼村党支部书记肖李向记者介绍:“这是村里今年投入十余万元新发展的一个村有经济项目,目前种植太空30号优质白莲84亩,已经吸纳17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贫困户不仅可以参与年底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务工赚钱。”
据了解,牌楼村现有贫困户37户,127人,大部分贫困户因缺少资金、技术、门路而陷入贫困。为了带动贫困户脱贫,今年4月,牌楼村两委研究决定,由村党支部牵头,把党员骨干和贫困户组织起来成立白莲专业合作社,将“党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打出了“莲田扶贫+扶勤扶智”的“组合拳”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
白莲种植投入低、见效快、效益高,每亩可产干莲子150斤至200斤,亩产值可达5000元以上,是种植水稻的10倍之多。贫困户王素云说:“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干活,她自己也没有技术,不能外出务工,只能在家干农活。”村里种了白莲后,她主动要求加入了合作社,在基地务工,一天能拿到120元的工资。村支书肖李告诉记者:“王素云家的房子十分破旧,村里已经为她另外选好地基建了一个新房,面积比老房子更大,不要她出一分钱,过几天她就可以搬到新房子里去住了,村里还准备把她的老房子征收进行改造,依托白莲基地办一个农家乐。”
牌楼村党支部实行班子成员与合作社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鼓励和引导吸收17户贫困户通过资金入股分红的方式参与合作社,用白莲种植合作社的“大手”拉起贫困户的“小手”,帮助贫困户找到长期稳定的致富路子,有效增强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形成贫困户增收、集体经济增量、合作社增效、党支部作用增强的多赢局面。
目前,新鲜莲子大量上市,在宣传推介游客采摘的同时,镇村干部也积极出谋划策开启了“白+黑”的销售模式,白天组织党员群众到集镇中心、县城菜市场进行分点销售,晚上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征集大家的意见,积极寻找商家、水果店、超市进行合作,实现统一销售,拓宽莲子销售渠道。这些都大大提升了当地村民种植白莲脱贫致富的信心。
时下,武宁县的脱贫攻坚整改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如何帮助贫困户在“短平快”项目中增加收入,如何发展因地制宜的产业,是目前摆在武宁县各乡镇、村党组织脱贫工作中的一道难题。牌楼村做到把党建工作与发展产业、精准脱贫相融合,创新“党建+产业”精准脱贫新模式,让“党建花”结出“富民果”,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也为其他贫困村提供了很好的可借鉴的经验。
下一步,牌楼村的白莲合作社将在现有的基础上,继续投入资金,计划扩种150亩白莲,同时将筹集资金进行基地绿化、景观建设,使基地成为集观赏、住宿、餐饮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基地。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观光、体验,也可以为贫困户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群众致富。
■责任编辑:徐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