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新课改
2017-10-11刘朝鲜
刘朝鲜
摘要: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要搞好初中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认真研究初中教学的各种规律,并加以有机综合,形成适应自身教学的有效方法。如何让数学课上得更理性,更科学有效?我认为要真正做到"功夫花在备课上、精力放在研究上、本领显在课堂上。"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心得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7-0250-01
长期以来,一些本来生动活泼的数学知识,由于被淹没在大量的"加、减、乘、除和乘方、开方运算"、"分式、繁分式的化简"、"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以及"各种各样的解题技巧、解题模式的训练"中,而失去了其应有的魅力。如何上好数学课是我们教师迫切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1.为学生们设计不同方案
教学过程中,要时常为学生们备课,从中来了解与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根据记录,逐渐发现不同的学生有哪些不同的情况,然后再为他们分别设计出不同类型的教学方案,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计划,加快学生们的学习速度。在为不同学生们设计不同教学方案的同时,还必须注意方案的有序性与规则性,让学生们在每个不同问题的情境中,能一个一个台阶慢慢上,步步攀高。因为每堂课虽然短短四十五分钟,但它却可以瞬间发现学生们的问题,也能瞬间解决问题,所以,老师们必须根据学生们的思维水平和学习能力来判断,来为学生们设置情境,将学生们所面临的问题,逐渐精化为容易解决,又有条理的小问题,通过这些小问题来指导学生们,自己慢慢去思考,去实践,最后到真正的解决。另外,老师们的教学流程,应该面向所有学生。不能只针对绝大部分成绩偏好的,同时比较差的学生,应多花些时间,多花些精力来慢慢引导他们。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让不同学习阶层的孩子们,在每个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中,都做到各个有收获,学生有收获,老师的教学也有收获,使教学改革的模式与学生们的学习同步到一致。
2.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传统的教材中有很多内容不适应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而新教材的内容大大贴近生活实际,删掉了一些生僻、偏难、远离生活的内容。笔者认为应当进一步改进教材内容,使之更具有趣味性、生活性、实用性。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数学教材的内容应当以解决生活问题为出发点。新教材中有很多教学内容生活味很浓,如:银行利息问题、商品利润、利润率问题、电费水费问题、煤气费用问题、节能环保问题、统计问题、污水处理问题、出租车计费问题、化肥中营养元素的含量问题等。如果教师在备课时有意识地把这些生活气息很浓的数学问题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从师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入手,以教材内容为指导,在更广泛的领域开发校本教材内容,创造性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教给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要我学"才会变成真正意义上的"我要学"。因此教材内容的改进不仅是专家的任务,而且是广大一线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改变教学形式,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基本上是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数学活动进行,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一方面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从学生生活实际入手导入新?,不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而且也增强了学生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同时又强有力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4.做好课外辅导工作
和很多老师的感受一样:现在的学生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态度上都出现一定的滑坡,而且这种下滑趋势在短期内似乎还难以逆转。作为刚升入七年级的新生,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经常不能按时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甚至有的出现厌学的情绪;针对这种现状,课外辅导和心理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我有意识地通过一些浅显易懂的问题为他们提供发言机会,给他们自我表现的机会,同时对他们在学习中的点滴进步,我都给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勇气。这样一来他们也愿意从学习中寻找成功感,从而为整个班级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5.鼓励质疑,激起向权威挑战的勇气
我们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同学在解完一道题时,总是想问老师,或找些权威的书籍,来验证其结论的正确。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他们对权威的结论从没有质疑,更谈不上创新。长此以往的结果,只能变成唯书本的"书呆子"。中学阶段,应该培养学生相信自己,敢于怀疑的精神,甚至应该养成向权威挑战的习惯,这对他们现在的学习,特别是今后的探索和研究尤为重要。若果真找出"权威"的错误,对学生来讲也是莫大的鼓舞。教学中,对新发现、对巧思妙解及時褒奖、推广,能激起他们不断进取,努力钻研的热情。而且我认为,质疑教学,对学生今后独立创造数学新成果很有帮助,也是数学探索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总之,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不墨守成规,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注重教学积累和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教师个人综合素质,才能顺应教学发展的需要,取得预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