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工作太忙?试试神奇的留言小便笺
2017-10-11爱朵
爱朵
一个小小的便笺,就如同一座和女儿沟通的桥梁,拉近了彼此的距离,让沟通变得妙趣横生。
有段时间,我特别忙,和女儿的交流也有些敷衍。直到一个周末,女儿的姑姑来家里玩儿,小丫头整天和她黏在一起。一天,姑姑兴致盎然地给我提起女儿和她诉说的种种趣事及困惑,我对此竟一无所知,才惊觉自己敷衍的态度已经在无形中挫伤了女儿向我分享的小心灵。仔细想想,她曾多次埋怨我不耐烦,却没有引起我的重视,难怪我们最近的对话变得越来越简短。
我陷入了思考。一个人想要倾诉的欲望往往转瞬即逝,首次开口被拒后,很容易就此打住。如果仅仅因为忙,就把女儿的小心思推到一边,甚至损伤了她愿意向我展示内心世界的积极性,显然不可取。可作为一个成年人,难免琐事缠身,想要时时刻刻保持一份闲情逸致和她慢慢聊、细细揣摩,好像又不太现实。这样的矛盾该如何解决?
冥思苦想之际,我无意中瞄到书桌上的备忘录,忽然有了主意。
晚上,我特意准备好一盘水果,在温馨愉悦的氛围中,很真诚地为自己之前敷衍的态度向女儿道歉,并一本正经地表明立场:“无论什么事,我都愿意倾听、探讨,只是有时候确实太忙了,难免会有一些不恰当的言行,但绝对不是不想搭理你。希望你大人大量,能多包容一下,可以在我不忙的时候重新聊。”摆明态度很重要,没有这颗定心丸,孩子很容易对家长某些无意识的言行产生误解。
果然,女儿长舒一口气:“原来是这样啊!”我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便笺本:“有时候,我们会忽然很想说某个话题,如果没来得及说就容易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我们把便笺本作为留言本吧。当我们想跟对方说某件事,对方又正忙时,可以先把要点写下来,等我们都有时间了,再来讨论。”
女儿当即同意。而对于如何用好这本便笺,我还是动了番心思。
首先,为了让话题不至于太过严肃,给人一种“只可言正事、大事”的错觉,我率先写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尽量让她感受到浓浓的生活味儿,进而在放松的状态下畅所欲言。于是,我们的本子上留下了很多看似毫无意义却又实实在在的拉近距离、加深感情的对话。
比如:“亲,我听说有家面馆的鸡杂面特别好吃,周末带你去尝尝哈!”“哎哟,先谢谢了哦!我看见你的书都卷边了,这两个书皮送你吧!”“哇,你今天的字是不是出车祸了?怎么全部都朝右边偏呢?这不公平,争取明天朝左边撞哈!”“哈哈哈,没问题!”“夏天来了,荷花开了,樱桃红了,芭蕉绿了,真美啊!”“嗯,蚊子美不美呢?”……
接下来,我从她写下的只言片语中去捕捉值得用心琢磨的话题,最好在当天挤出时间,以一个倾听者的身份去协助她梳理事情始末,思考应对方法,并把主动权交到她的手上,而不是越俎代庖地充当一个主宰者、决策者。
比如,通过一条“我不想再和某某做好朋友”的留言,我及时了解到了她和好友之间的小矛盾,进而得以有一个契机引导她正确认识“嫉妒”;一条“为什么一年级的节目并不好看,还得了一等奖?一点儿都不公平”的留言,得以和她谈论何为公平;一条“我好害怕明天没考好”的留言,让我弄清了她对考试的种种看法与顾虑……
后来,我开始故意记录一些和她一起經历的某个有启发意义的场景。比如,我带她去打乒乓球,遇上一个很弱的对手,但对方不但没有因为接不到球而沮丧,反而很幽默地说:“我已经做好不停牺牲的准备了!”我立马掏出便笺本把这件事记下来,感慨一句:“如果是我,能像他那样豁达乐观吗?”慢慢地,女儿也开始学着我,逐渐把目光从自己身上扩散到周围的人和事上,尝试自己观察、反思。
一段时间后,我忽然发现这本便笺带给我的惊喜远远超出了预期。它极大地拉近了我和女儿的感情。当女儿越来越喜欢带着俏皮的笑容向我发出“亲,聊聊呗”的邀请时,我忽然意识到,曾经,我自以为很负责地架了一座和女儿沟通的桥梁,目标明确,专为“大事”放行,结果三言两语地打发了不少“鸡毛蒜皮”的小事,让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淡薄。我忽略了孩子眼里的大事、小事很难和我们保持在同一个判断标准上,所以,那座只为“大事”放行的桥,看上去威武雄壮,却少有生气。
而小便笺上话题的多样性、回应的及时性和解决问题的切实性,在悄无声息中给这座桥铺上了泥土,种上了花草,让原本生硬单调的桥变得焕然一新,生机勃勃。站在桥头,她不再心生顾虑,束手束脚,而是会大大方方地踏上来,随意溜达,畅所欲言,百无禁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