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基于河北省H高校的调查

2017-10-11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教育学生

王 华

(1. 华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2.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现状及对策思考
——基于河北省H高校的调查

王 华1,2

(1. 华北科技学院 人文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2.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本文选取H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抽样问卷调查,运用统计学知识分析认为:大学生安全意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总体安全意识水平不高,安全意识教育成效低于预期;做好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应从更新教育理念、优化教育内容、丰富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方法等方面努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水平。

大学生 ;安全意识;安全教育

Abstract: With sampling questionnaire survey,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college students’ safety awareness of H University by the analysis of the statistical knowledge. The problems are such as: the lower of overall level of safety awareness and the safety awareness education than it is expected. In order to better safety awarenes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t should be updating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ptimizing the educational content, enriching the form of education, innovating education methods and other effort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safety awar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Keywords:college students; safety awareness; safety education

大学生安全问题正日益成为学校、家庭以及社会各方关注的热点问题。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各种安全事故屡屡见诸报端。就在山东准大学生徐玉玉被骗走9900元学费心脏骤停不幸离世事件发生不久,山东理工大学学生宋振宁也因遭遇电信诈骗,承受不住压力不幸离开了人世。接着又有湖北准大学生接到电信诈骗电话后被骗4万元学费和生活费[1]。此外,诸如大学生网络交友、陷入传销、遭遇就业诈骗等事件时有发生。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已经成为高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本文试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形式,选取河北省H高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安全意识及其教育现状,并基于此提出加强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的建议。

1 研究设计

1.1 调查样本选取

本文以H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调研对象。H高校为中央部委主管的行业特色型理工科新建本科院校,2011年获得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培养资格。该校在校学生有16000余人,全校共设置47个本科专业,涉及工学、理学、文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和艺术学八大学科门类。学校地处京冀交界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较多,治安形势不容乐观,面临安全形势较为严峻[2]。考虑到学校理工科特点,在抽取调查样本时,先按照理工类、文管类和艺体类进行分类,之后进行随机抽样,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86份,有效率96.5%,抽检样本在允许误差5%、置信区间95%的范围内是可信的[3]。被调查者构成情况如表1所示,基本契合该校学生分布特性。

表1 被调查者分布

1.2 问卷设计及其检验

通过文献查阅、实际访谈、专家评价等方法确定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状况的涉及因素,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共包括三大部分19道题目,题型有单选题、多选题和问答题,客观题和主观题结合,5级量表法测试安全态度和取向。第一部分为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户籍和消费水平;第二部分为安全意识,其中6~11题均运用5级量表法,12题测试安全行为,采用3级量表法;第三部分为安全教育,13~15题、17题采用多项选择形式,16题为5级量表,18题单选,19题为主观题,提出建议。

调查问卷中“安全知识水平、安全行为状况”采用量表形式,信度检验采用克朗巴赫信度系数(α)分析法,效度检验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法,对因子进行KMO(Kaiser-Meyer-Olkin)值检验,结果见表2。从检验结果可以看出,该调查问卷在相关项目的设计信度和效度都较高,基本符合学生的实际安全认知水平。

表2 变量的α系数和KMO检测结果*

*注:根据统计学原理,α系数在0.7-0.9之间高度可信,大于0.9十分可信;KMO值在0.7-0.9之间适合,大于0.9非常适合。本次检测两种变量的渐进显著性P值均为0.000,差异非常显著。

2 调查结果分析

2.1 普遍重视安全,但日常安全意识较低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普遍非常重视安全问题。对于安全问题在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这一比例高达90%以上。在对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上,性别、专业和年级差异均不太明显,认为安全问题非常重要的大学生占到80.5%,有19.4%的大学生认为比较重要,有0.52%的大学生认为安全问题无所谓。对于各类安全问题,大学生都表现出非常重视的态度,其中对于人身安全和心理安全问题的重视人数最多,分别达到40.2%和32.9%,其他各方面安全问题的重视比例为:网络安全9.8%,财产安全6.2%,国家安全4.4%,交通安全3.6%,消防安全1.6%,食品安全1.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现阶段大学生关注安全问题的重点方面以及大学生的实际安全需求所在。

普遍重视安全和安全问题,现实中却是较低的安全意识,二者极不匹配。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安全行为方面表现出来的安全意识水平层次不齐,与大学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一致。其中,在财产保管方面,有30.8%的同学曾因疏忽大意导致财物被盗或被骗;28%的大学生表示有过轻易相信陌生人发短信或打电话诈骗钱财的情况。在消防安全方面,消防知识较为欠缺,消防安全意识明显不足。如,有57.7%的大学生表示不会或不确定使用常见灭火器;有41.5%的大学生表示在离开宿舍时不会或不确定专门检查室内电源是否切断。有61.7%的大学生表示不了解或不确定了解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近50%的大学生表示对学校安全制度不了解或不确定了解。在交通安全方面,有21%的大学生表示有过横穿马路、闯红灯等情况。在心理安全方面,有近31.6%的大学生没有正常渠道排解心理问题;有35.2%的大学生表示不会寻求外力解决自身心理问题。

2.2 总体具备常识,但认知水平较低

调查显示,大学生总体已经具备一些安全常识,对于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危险和不法侵害有所防范。但是在安全知识水平上明显不高,安全法律法规、专业安全器材使用、心理安全知识等方面明显不足,与大学生应有知识水平不相称,安全知识层次上欠缺。调查结果显示,有62.4%的大学生表示会去主动了解有关安全知识,有49.8%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掌握了比较多的安全常识。多数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仅处于一般,分别为35.0%和47.4%。

为具体分析大学生掌握安全知识的水平,依照“完全符合”、“符合”、“一般”、“不符合”、“完全不符合”的次序分别赋值1、2、3、4、5,将涉及安全知识的第10题中的12个小题的得分累计相加,命名为安全知识水平,在理论数值12~60的范围区间,理论上平均值为36,而实际上平均值为26.38,表明大学生总体上具备了安全知识,但是掌握程度较低。

将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水平得分进行分类处理,把得分处于:1~12范围的定义为“非常高”,13~24范围的定义为“较高”,25~36范围的定义为“一般”,37~48范围的定义为“较低”,49~60范围的定义为“非常低”。如表3所示,有53.6%的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水平一般,有8.0%和32.1%的大学生安全知识掌握水平处于“非常高”和“较高”等级,有6.2%的大学生安全知识水平较低。调查结果充分表明说明多数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处于一般状态,安全知识掌握的程度不高。

表3 大学生安全知识水平得分分布统计

2.3 安全教育见效,但参与意愿不足

学校“安全意识”的培养纳入办学指导思想和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了安全素质教育特色课程,进行多样化的安全教育。如防艾教育,通过现场讲座、张贴宣传挂图等形式展开,禁毒知识教育;防震减灾教育,安全紧急疏散演习;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知识培训;心理健康专题宣传;心理咨询等等。调查结果表明,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能够促进大学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在调查的大学生中,通过安全教育课程获得安全常识的有61.7%,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安全教育课程教学的占到63.5%,参加过安全知识专题讲座的有62.4%,参加过消防、地震等安全模拟演练的有49.5%,参加过安全知识宣传展览的有60.4%,参加过心理健康文化活动的有40.4%。

但是调查结果也显示,目前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实际成效不大。重视学校开展的安全教育活动的大学生人数比例不到10%,只有14.3%的大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安全教育活动,不重视或完全不重视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3.8%,而不愿意或完全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安全教育活的大学生比例高达45.9%。学校提供的安全教育活动不能有效吸引大学生积极参加,大学生的主动参与性非常弱。调查发现,安全教育的突出问题表现在:理论知识过多缺乏实践、教育手段比较单一、教育形式单调、教育内容比较陈旧,分别占到调查学生总数的73.3%、58.8%、53.9%、42%。教育资源较少的问题占到36.8%,师资队伍的问题占到16.8%,其他占15%。从大学生对学校的安全教育活动在提高自身安全意识水平的作用评价来看,显然处于较低水平。只有15%的学生明确表示有帮助,认为没帮助或完全没帮助的分别有52.8%和 12.2%的大学生,有20.2%的学生不确定是否有帮助。

3 建议

从上述调查结果分析来看,在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方面,一方面大学生的安全态度、安全意愿、安全认知较强烈,但同时安全认知还处在较低水平,安全意志薄弱,安全意识薄弱;另一方面,学校的安全教育效果较为有限,学生普遍不够重视,参与意愿不高。因此,高校安全教育应在理念、内容和形式等多方面推陈出新,激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学校和大学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提高安全教育实际成效,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水平。

3.1 更新安全教育理念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4]。“以人为本”不是仅仅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真正以人为主体,寻求个人、集体和国家需要的最大公约数,从现实出发,以提高人的质量(包括安全意识)为最终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寻求合适的培育路径。树立依法治校的理念。高校的日常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均要贯彻依法治校理念,进行法治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凝结法治思维,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5]。教育学生树立生命至上的理念。生命是宇宙创造的奇迹,世界上最珍贵的宝贝只能是生命,这个简单的事实应该作为教育的基点[6]。引导大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有己及人,引发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树立多主体参与和全程育人的理念。从大学生安全意识教育整体出发,树立多主体参与和全程育人的理念。从高校教师、大学生到高校管理者,根据自身不同角色担负着不同的责任。安全教育在时间上应贯穿整个大学阶段,从大一到大四整个阶段,涵盖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等全部环节;安全教育的主体可从学校教职员工拓展至学生友朋亲属、家庭,甚至是借助社会力量,全面覆盖大学生人身、财产、社交、网络、心理等多方面安全。做到知行统一、实践为先。安全知识传授和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安全实践,引导学生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具体教育内容要落到实处、落到细处,在实践中提高安全技能,形成良好的安全意识[7]。

3.2 优化安全教育内容

对于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要从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特点出发,紧密联系当前社会中的突出安全问题,同时结合高校安全形势的新情况、新问题,突出校本特色,进行合理组织,科学布局,力求全面、系统,真正是大学生迫切需要掌握和应对的,能够学以致用。一是加强安全法律法规的教育。主要涵盖《宪法》、《刑法》、《国家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消防法》、《集会游行示威法》、《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校纪校规。可通过知识竞赛、有奖问答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参与。二是生命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生命安全意识,学习保护生命的相关技能,形成正确的生命观,提高生命安全意识。要从传统的道路交通、防火防盗等人身财产安全教育逐步上升到生命安全教育的高度。三是加强非传统安全教育,尤其要突出网络安全和心理安全知识教育。当前,电信诈骗、信息泄漏、传销陷阱等安全问题比较突出。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来国内关于电信诈骗的案件每年增长近30%,仅2015年法院受理的电信诈骗案逾千件。预防电信诈骗的相关知识正在进入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堂,如江苏省就要求大学新生参加“入学安全知识考试”(其中防电信诈骗的内容约占60%),并要求达到80分,山东省也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列入学生入学考核必修课程。做好传统安全教育的同时,必须突出当前安全教育的重点问题,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3.3 完善安全教育形式

丰富的教育内容如果不能设计好以什么样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终究是没有什么作用的。安全意识的教育必须要得到学生的认同,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安全意识教育的实际成效才能展现。如何传授给学生需要的教育知识,使之得到学生的认同,内化为意识,外化于行为,安全教育形式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8]。在安全意识教育中,一方面,传统的理论灌输法、专题教育、案例教学、实践演练等依然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但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在案例教学中,应该注意选取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安全事例,具有及时性、典型性和普遍性的安全案例,能够及时地让大学生掌握该类安全行为的所有特征和全面信息。积极创造条件开展情景模拟和实践演练,比如消防模拟演练、地震抢险模拟演练、食物中毒模拟、劫持人质模拟等,让学生在安全实践中提升安全防范能力。另一方面,面对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根据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状况,应充分运用文本、图像、视听资料传输等多媒体技术进行安全知识传授。结合当前实际形势,进行防网络诈骗、防传销陷阱、心理问题疏导等专题教育,或以讲座的形式,或者以活动的形式,消防安全专题活动周、心理健康活动周活动等。

3.4 创新安全教育方法

由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教育工作发生了诸多变化。新媒体传播方式,诸如微信、微博、社交网站、博客、网络直播等由于其特殊的信息传播,得到许多大学生的接受并影响其学习与生活[9]。调查发现有74.1%的大学生表示他们的安全知识来自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通过突破时空限制的信息传递与交流方式,大学生可以即时了解最新安全信息和安全知识,如网络诈骗、防传销等手段,这样安全教育就可以做到全覆盖和无缝衔接。传统说教的安全知识可以转化为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能够极大提高实效性。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在微信、微博上开设校园安全平台,及时推送安全信息,适时更新安全知识,根据社会热点和当前时期安全重点内容的调整和维护[10]。整合网络平台资源,积极开发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包含大学生实用的相关安全知识教学,比如女子防身术、紧急避险、心理危机干预等等,并且配以动画、音频、视频等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意识教育问题,及时了解学生反馈,根据学生安全需求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如采用闯关小游戏、在线安全知识PK、安全微电影拍摄等多种形式相结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1] 预防电信诈骗进课堂应全面推广[DB/OL]. 人民公安报, 2016-09-01 http://www.mps.gov.cn/n2255079/n487659 4/n5104076/n5104079/c5484646/content.html.

[2] 王秀玲,蔡璟珞. 对高校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思考[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4):116-119.

[3] 袁方, 王汉生 . 社会科学研究方法[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225.

[4] 杨震.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理念与原则[J]. 中国高等教育, 2015(2):36-38.

[5] 安春元. 新时期增强高校安全教育实效性的几个关键点[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4):44-46.

[6] 刘济良.生命的沉思:生命教育理念解读[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89.

[7] 黄小欧, 李壮. 大学生安全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J]. 中国统计, 2015(1):57-58.

[8] 林坚. 大学生安全教育实现机制的体系化构建[J]. 教育与职业, 2014(2):182-183.

[9] 王兆先. 新时期高校安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7(2):116-120.

[10] 叶定剑. 当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核心构成及教育路径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1):97-100.

OntheSituationsandSuggestionsoftheSafetyConsciousnessEducationofCollegeStudents——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HUniversityinHebeiProvince

WANG Hua1,2

(1.Schoolof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NorthChinaInstituteofScienceandTechnology,Yanjiao, 065201,China;2.GraduateSchool,PartySchooloftheCentralCommitteeofC.P.C,Beijing, 100091,China)

G645

A

1672-7169(2017)03-0120-05

2017-04-25

华北科技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规划项目“大学生安全意识形成机理及培育机制研究”(14HS00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资助(3142015026,3142016026)

王华(1975-),男,安徽和县人,博士,华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安全教育、公共管理。E-mail: 545322912@qq.com

猜你喜欢

大学生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
学生写话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