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真相
2017-10-11
不要真相
被称为“良心大剧”的《白鹿原》匆匆收尾,白嘉轩的掌上明珠、革命女青年白灵在收尾前匆匆死了。此前,不喜欢该演员的网友恶意吐槽:再忍两天吧,很快就被填井了。躲过敌人枪林弹雨的白灵,命丧于自家的“审干”,原著就这么写的。“茅奖”评审时叫作者回去改,改了就拿奖。满脸沟壑的老汉把文字中带色的地方抹了抹,交了差。
白灵没被填井,而死在了敌军炮火中——谢谢编导,让我长出了一口气。读过史书,略知审干冤案之惨烈;但在沙发、香茗的陪伴下,还是不要“情景重现”罢。多一点气吞山河、荡气回肠有多好!死的都死了,活的还活着;何苦动不动给我们看真相?故纸堆摆在那儿,有志者钻进去好了。
赵一曼被捕后,敌寇施以酷刑,惨绝人寰。有人以“忠实记录”为名,细致入微地描写了对烈士下体的摧残,引发烈士后代强烈不满,并诉诸法律。对方搬出敌伪档案,白纸黑字却依然败诉。即便不是别有用心,也是对历史、对先烈的恶意消费。真相不是消费品,它是历史长河的一页。我们只能怀敬畏之心呵护它,免遭涂改。有些真相展于阳光下坦坦荡荡,有些静眠于史册有待时光的传唤。
每个大事件都有大真相,每个细微末节都有小真相。光阴无情,许多真相如那把佩剑沉入水底,我们望着这叶扁舟刻下的印记不知所措。MH370失踪三年多了。随着最后一艘搜救船的离开,逝者家属们绝望的情绪凝固在心底。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国际大搜救,搜救区像被箅过一般,换来了一张12万平方公里海床的详细声纳测绘图。人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南印度洋的海底地形,比如哪里有海岭,哪里有海沟;学术界、工业界直接得到了宝贵的第一手科研资料;南印度洋的渔民由此获得了更准确的鱼群信息……没有这次“良机”,谁肯投入2亿澳元(约合10亿元人民币)去换取海底的“真相”?但对逝者来说,这一切都等于零。祭奠亲人过后,有的还在坚持,有的开始索赔。他们觉得亲人走得如此遥远,已无法追赶;他们的冤魂似已跟地球结成一体,开始了漫长的世纪变迁。真相如烟,心境如灰,都散落了。
有些真相的争论莫衷一是,久了令人疲惫而倦怠。鲁迅活到了“反右”又会怎样?有人引了毛泽东的评议并予佐证;另有人断然否定,也是有理有据。这种荒诞的人设究竟价值几何,为求“真相”费了专家们那么多口舌和唾沫?老舍自沉太平湖的故事,版本尤其多,亲手打捞者已分别有三个,被戏称“捞上来三个老舍”。另有考据说,老舍挨了批斗后,回家又遇冷脸,才动了弃世的念头。“真相”太多,相互矛盾,估计老舍本人都听急了。学者尽可深入考证;但作为普通人,我们只须知道这个伟大的作家、这位善良的老人,在那个邪恶的时代被邪恶势力害死了。这就是真相。够了。名人的故事多,版本多,真相里的“黑洞”多,吃“真相”这碗饭的也就多。杨振宁在奖单里列在李政道前边,有人说颁奖时杨耍了点小聪明,后来其父还向李道了歉。杨断然否认。双方都有证人,看客们都弄糊涂了。列名顺序之战热火朝天,当年诺奖的成果是什么,倒是没几人能说明白。
真相的烦恼谁都有。好端端的微信朋友,突然把自己拉黑了。哪天把他惹恼了?还是他心情糟糕、离群辟谷了?还是……真相也许不重要,但它身后说不清道不明的秘密,却把心里弄得毛毛的。这才是真相的魅力啊—— 一切都“大白”了,这赤条条的世界还有啥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