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

2017-10-10

科学家 2016年14期
关键词:西太平洋冥王星新视野

“新视野”号传回所有冥王星数据

新视野号在飞掠冥王星时收集了大约50GB数据,数据向地传输是通过深空网络完成的,从2015年9月开始,“新视野”号每天大约会传回173MB据,直到今年10月,终于发回了关于冥王星的所有数据。

“新视野”号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核电源”(RTG)供电,功率降低到了大约200瓦,并搭载了七种不同的科学仪器。在飞掠冥王星时“新视野”号收集了大约50GB数据,这些勘测数据被储存在两个机载记录仪上。数据向地传输是通过深空网络完成的,从2015年9月开始,“新视野”号每天大约会传回173MB的数据。

在当地时间10月25日上午5点48分,“新视野”号终于发回了关于冥王星的所有数据。整个传输过程持续了近15个月。最后的数据包括了冥王星及冥卫-卡戎Charon的图像,这些图像由“新视野”号搭载的Ralph/LEISA成像仪所拍摄。

美国西南研究院的Alan Stern表示:“新视野号收集到的冥王星系统数据,令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对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的的美丽和复杂性感到惊奇。我们未来仍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以便进一步深入理解新视野號探测器传回的观测数据。这正是我们要做的工作——毕竟我们不知道下一次冥王星勘测数据何时发送。”

“新视野”号传回的照片不仅显示了冥王星巨大的核心,更是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太阳系中最复杂的行星系统的画面。新视野号的所有数据都是按照收集的时间进行编号的。所以科学家们必须计算出它飞到冥王星的准确时间,精确到秒。

“新视野”号传回的照片显示冥王星上存在大量的冰川,还有水结冰而形成的高耸的神风,氮气结冰后形成的平原,大气雾层,以及低温火山。地质学的证据显示冥王星已经活跃了45亿年。再加上戎(冥王星卫星之一)的600英里的最低赤道峡谷等等发现,新视野号传来的每一份数据都让科学家们激动不已。

来源:环球网

“科学号”凯旋创多个国内首次

我国新一代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科学号”于10月30日上午8时,顺利抵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青岛薛家岛码头,标志着“2016年西太平洋科学考察试验研究”联合航次圆满成功,并创多个国内首次。

首次获取了完整的菲律宾深海海盆平均水深5000m的全水深温度、盐度、压力、溶解氧和营养盐的经向断面数据。该数据为研究深海海洋环流及其在全球变暖背景的响应和影响提供了宝贵的数据基础。

首次百分百成功回收我国首个“西太平洋深海压力逆式回声仪(PIES)观测阵”,该观测阵成功建立并获取了西太平洋低纬度流系连续25个月的定点观测数据。此项目以袁东亮研究员为首席科学家,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本航次首席科学家周慧博士率领任务小组在船员及工程技术部的协助下,成功回收了布放于西太平洋北赤道流及北赤道道逆流区5000m以深的3个PIES。

PIES是一种带有压力传感器的坐底式海洋观测设备,用来观测声学信号从海底到海面垂向传输时间(VATT)及海底压力变化。“PIES观测阵”布放于2014年9月1日,连续工作两年多,成功观测了发生于2014-2016年期间的超强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所获取的数据对于研究此次超强厄尔尼诺事件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对于未来更加准确预测这种气候异常现象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首次获取了西太平洋全水深痕量元素采样;本航次搭载的华东师范大学张经院士带领的研究小组成功获取了菲律宾深海海盆超过5000m深度的痕量元素样品。

首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在西太平洋海域获取了超强台风“海马”过境前后微型及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多样性样本。成功试验了3台我国自主研发的水下滑翔机,总天数达到了48天,获取了343个上层1000m的海洋要素(温度、盐度、压力、溶解氧、叶绿素)数据。

来源:《科技日报》

俄罗斯载人飞船与国际空间站顺利对接

联盟MS-02飞船搭载3名宇航员于10月19日由一枚“联盟FG”型运载火箭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升空。据俄罗斯媒体报道,该飞船本应在2016年9月23日升空。但发射前的检查显示,该飞船返回座舱着陆系统的一根缆绳被异常挤压,导致飞船发射时问被推迟至10月19日。

载有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1名美国宇航员的俄“联盟MS-02”飞船于莫斯科时间10月21日约13时(北京时间10月21日约18时)与国际空间站的“探索”号实验舱顺利对接。按计划,这3名宇航员将在国际空间站内驻守130天。

据俄罗斯航天集团发布的消息,在完成对接口闭锁固定、气压调节后,新抵达的长期考察组指令长、美国宇航员金布罗以及两名俄宇航员鲍里先科和雷日科夫将按计划进入国际空间站。此后,他们将与目前驻守该空间站的指令长、俄宇航员伊万尼申以及分别来自美国、日本的两名宇航员进行换岗交接。

在驻站期间,新一批宇航员将迎接执行送货任务的俄“进步”飞船、美国“龙”飞船和日本HTV飞船各一艘,并将开展涉及生物学、生物技术、工业技术、地球物理和医学等领域的总共54项试验,包括培植柿子椒,测试遥控月球车,让与空间站对接的货运飞船脱离、悬停、再对接以测试站内的新型视频监控系统等。此外,两名俄宇航员将尝试用简便技术制作富含益生菌的酸奶制品,如果试制成功,地面专家将考虑让以后执行长期飞行任务的俄宇航员“自产自销”这种食品。

俄航天集团专家还介绍说,新到站的俄“联盟MS-02”飞船是俄不久前完成载人飞船更新换代后发射的第二艘飞船,它采用了通过中继卫星联络的新型遥测指令系统。在对接过程中,该飞船新配备的数字视频系统和测算飞船旋转速度的传感器会协同工作,使自动对接完成得更加平稳。

来源:新华网

NASA发现罕见“南瓜”星:X射线超太阳百倍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10月27日发布消息称,天文学家利用开普勒望远镜和雨燕探测器观测到一批高速旋转的恒星,其产生的X射线是太阳X射线峰值水平的100多倍。这些恒星因旋转速度太快而被压扁成南瓜形状。研究人员认为,这是由密近双星造成的,在这种双星系统中,两个类日恒星发生了并合。

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团队负责人史蒂夫·豪厄尔说,太阳平均自转一圈需要近一个月,而新发现的这18颗恒星平均仅需几天。“这些恒星同样会出现恒星黑子、耀斑和日珥等活动,但如此快的自转速度让这些活动发挥到极致”。

其中10个新发现恒星比太阳大2.9倍到10.5倍,表面温度比太阳稍高或略低。天文学家将它们分成次巨星和巨星两类,它们大多处于比太阳更高级的进化阶段,最终将成为更大的红巨星。

这批恒星中最大的当属一个K型橙色巨星,被命名为KSw 71,比太阳大10倍,但是更冷,颜色更红,自转速度比太阳快4倍,自转一圈仅需5天半,而产生的X射线则比太阳峰值多4000多倍。KSw 71被认为是继密近双星系统里两个类日恒星并合后才形成的。

开普勒空间望远镜观测区域覆盖天鹅座和天琴座的一部分,研究人员利用它发现了93个新的X射线源,很多X射线源都是此前在X射线或紫外线中未发现的:他们还利用加州帕洛马山天文台的200英寸望远镜获得了最亮光源的光谱,这些光谱展示了这些恒星的化学组成。

来源:《科技日报》endprint

猜你喜欢

西太平洋冥王星新视野
走进波士顿,开拓新视野
西藏南部暴雪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关系
后冥王星时代“新视野”要去哪儿?
被误会的冥王星
“新视野”邂逅冥王星
冥王星那些事
探索冥王星之旅
“新视野”号抵达太阳系新大陆
捕捉冥王星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