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文艺社团的创新发展

2017-10-10顾宏杰陈功宇张智晔沙欣阳严雨徐攸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创新发展

顾宏杰++陈功宇+张智晔++沙欣阳++严雨+徐攸

摘 要: 作为高校发展校园文化的关键力量,大学生社团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校园文化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文艺类社团发展的特征内涵角度出发,分析当前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建议,从加强组织引导、完善管理模式、创新活动立意、提升活动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等方面促进高校文艺社团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大学生文艺社团 社团发展 创新发展

一、大学生文艺社团的内涵特征

社团文化是丰富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社团建设是為广大同学提供一个学习技能、提升素养、强健人格、拓宽社交、展现自我的良好机会与广阔平台,同时增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从而培养学生知行统一、创业创新的优秀品质。但从社团文化角度看,一定程度上对社团文化存在认识浅薄和错误定位,这要求我们对社团文化的特征内涵进行充分认识。

自发性与组织性相结合。当代大学生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目标,在校学生聚集在一起形成社团组织,各尽其能,自由搭配,对于社团的建设和管理在理论上拥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为了更好地维护社团运营,制定适合的规则和纪律,但是社团组织者的观念与思维不同,造成在校注册的学生组织不同程度地受到学校相关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监督,出现共同组织和治理的局面。

教育性与文娱性相结合。高校作为育人之地,对学生的成长成才给予极大的关注,因此,建设和发展好校园文化是重要工作,大学生社团应该顺应校园文化的发展,培养好、教育好、发展好广大在校学生。但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文艺社团有别于学校传统教育的方面在于文艺社团的建立源于学生兴趣爱好,社团成员可以在学校部门领导许可的条件下,自由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文化活动,从事共同爱好的项目,缓解学习的压力,调节情绪,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培养综合能力。

艺术性与社会性相结合。社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源于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及对实践的兴趣,开展校园文化可以推动学生将所感兴趣或掌握的知识与能力运用到社会实践中,文艺社团开展不同类型的活动正是给予广大学生一个展示自身才能的良好机会与广阔平台。

一致性与多元性相结合。社团文化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类型的文艺社团本着为学生服务的理念,根据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原则上追求多样性、可行性、创意性,一方面满足不同志趣爱好成员的需要,另一方面扩大社团的校园影响力,增强社团成员的归属感。

二、文艺社团发展中的现存问题

1.社团数目众多,发展水平不一。

存在社团职能性质重叠现象。从社团规模和类别看,高校社团总体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一般在20个左右,多则30、40,少则10个左右,但数量不等同于质量,部分高校学生社团盲目追求数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社团职能性质相似甚至重叠的现象,相似社团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影响社团对新血液的吸收及自身的长远发展。

缺乏合作意识。部分高校文艺社团与其他类型的社团组织在各自发展过程中合作较少,多局限于学校的大型演出活动,而在活动期间因为自身社团人数不足、社团之间合作意识淡薄,导致活动过程杂乱无序,效率低下甚至影响活动效果。社团间的沟通交流较少,更多表现在社团管理人员之间的非工作交流,导致工作中缺乏必要的配合与默契。部分兄弟社团组织之间未能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导致资源浪费,信息不流通,限制整体发展。

2.制约因素较多,社团发展受限。

学校重视程度不够。部分高校存在方针政策上的指引但具体实施上缺乏体现,也存在政策倾斜的情况,对科研竞技类社团较重视,对文娱兴趣类社团关注较少。对文艺类社团的重视程度更多集中在大型活动晚会上,对社团自身的提升作用微弱。学生社团由于是小型的学生课外活动团体,存在流动性和自由度,使社团在比较松散的环境中较难形成一个完善的制度,导致社团缺乏凝聚力[1]。

活动经费相对较少。部分社团缺乏足够的资金经费支持社团的正常运行和活动的全面开展,导致活动效果不佳,没有吸引力。目前,高校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大致有三种来源:一是从学校团委行政经费中划拨,二是收取会员费,三是社会赞助[2]。来自学校的经费划拨较少,社团对社员收取的会费较为有限,社团的活动经费更多依赖公司企业的社会赞助。商业赞助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导致获取赞助难度大,社团活动经费匮乏。

社团活动的场地、设施得不到满足。高校的场地、设施建设主要满足教育需求,用于社团发展的资源有限,社团活动缺少相应的场地,大多利用公共空间进行社团内部活动,以维持社团的正常运行。社团的常规办公资源相对有限,大多采用社团联合办公等方式。在与高校其他组织设备资源竞争中,社团通常处于劣势导致设备需求得不到满足,另外,存在申请流程繁复、工作效率不高等现象,对社团活动开展造成一定阻力。

3.组织建设薄弱,管理模式落后。

组织建设不到位。部分社团发展缺乏纪律,发展指导方向不明确,自我管理意识薄弱,这就要求学生社团不断提升自主性,从某种程度上看这有利于提高社团的自由程度,但同样存在畸形发展的危险。部分社团自身定位不准、职能不清,在运行和发展中存在盲目性,内部分工不细致,制度建设存在短板,缺少符合自身社团特性、社团实际的机制。在实际人员的选拔晋升过程中对制度的贯彻和执行过程不严,导致组织内部人员变动频繁,人员流失严重。

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社团的主要管理部门是社团管理联合会和校团委,校团委对社团的指导只能是宏观管理[3],这样的管理模式下给予社团活动充分的自主性。但是在实际中,相关管理部门对社团事务的管理相对自身其他工作部分较为有限。大部分社团自身的管理方式落后,大多只有方向原则上的规定而缺少实际可操作的具体规章制度。社团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机制不严,实际管理者对制度的认识不足,并未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而随意采用制定管理条例,在实际情况中全凭管理者的经验主义开展工作和活动。endprint

4.社团专业水平有限,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缺乏专业老师的指导。文艺类社团因自身的特性,需要相关专业的老师给予指导。大学生社团都是非营利性的,没有充足的经济能力聘请专业指导教师进行指导[4]。高校社团以学生为主体,相关指导老师主要从事社团的宏观管理,但对教师自身职称评定晋升无实际规定,相对限制了专业老师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部分指导老师身兼多职,社团管理指导并不是其工作重点,以致社团发展缺乏专业的技术指导和培训。

内部人员专业水平不高。由于文艺社团的特殊性,对其成员的文体艺术、才艺水平要求较高,部分社团成员并没有与之相当的才艺和能力。部分社团干部没有足够的社团管理经验与能力,活动策划时缺乏创意,活动开展过程应变能力不足,制约社团长远发展。部分社团干部自身能力不足,缺乏责任意识和个人担当,在社团工作中奉行利己主义。这样的不良现象会导致社团整体人心涣散,没有组织凝聚力,社团成员积极性不高,使得社团失去原有的价值。

5.活动开展缺乏特色,整体质量有待提高。

活动形式化,缺少内涵。部分社团开展活动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更多的是在完成任务,具有功利色彩,忽略活动开展的意义,活动不符合学生需求,没有吸引力,学生参与度低。活动开展泛娱乐化,不符合先进的校园文化发展方向,不能积极引领学生提升审美艺术水平,缺乏思想和艺术性,难入主流。

活动开展缺乏创新。某些社团开展活动时走“老一套”,缺少先进性和创新性,不能根据先进的校园文化前进方向积极寻求创新,活动水平相似而达不到预期的活动效果,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失去了社团的吸引力。

三、文艺社团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1.高校提高重视程度,给予专业指导。

学校应将社团发展作为校園文化提升的重要一环,提高对社团发展的重视程度,给予社团专业性的指导,明确定位,协助发展。结合社团现有的技术问题,满足成员的实际需求,聘请相关专业人员担任指导老师或社团顾问,同时,对相关专业人员的聘请任用进行规范化系统化,激励其为社团发展做出贡献,提高指导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为社团提供合理的活动经费,满足社团活动的场地设施需求。从经费层面保证社团活动合理有序地开展,避免经费不足导致活动质量不达标,保障社团的正常运作,除了正常的从行政经费中拨款外,高校还可以适当为社团提供与社会相接触和交流的渠道,实现社会对高校社团的活动赞助。社团也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机会筹集活动资金。

2.规范社团管理制度,建立严格选拔监督机制。

强化社团的制度建设,规范成员的选拔机制,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社团的规章制度。有了合理的规章制度,可以避免社团活动发生方向上的错误。增强纪律观念,明确人员选拔标准。

提高社团人员选拔与管理水平。有了规章制度就需要社团人员的遵守,就要求社团管理人员的积极引导与监督,因此对管理人员的选拔应严格化、标准化。对社团管理人员应当从个人能力、性格、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一个优秀的负责人,是成员齐心一致增强凝聚力,社团全面发展的引路人。其次,社团新鲜血液的注入是社团永葆青春活力的保证。应当根据社团特点,从才艺水平、经验水平、性格态度等方面综合考量,避免招错选错人。

3.重视整体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对社团人员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高校社团是学生课外活动的载体,也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社团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人员的全面培养,社团应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从总体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到专业技能、工作流程对社团人员进行系统化专业化的培训,以提高成员的工作能力与实践能力。

重视人才培养。在社团的活动和工作中积极寻找有能力有担当的学生,将学生干部的重点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首先,注重学生干部价值观的培养,挖掘培养优秀的学生干部以高度的责任意识、饱满的精神态度参与社团工作。其次,注重专业素质的培养,在开展活动中重视细节,全面把握活动进程。同时,重视学生干部的管理水平的提升,用一个人去影响一群人,使得社团成员团结一致。

4.提高活动质量,增强创新意识。

提升活动立意,保证活动质量。社团活动的参与度与影响力是检验社团活动质量的标准,因此,社团活动立意必须严格把关,杜绝低俗娱乐化、粗制滥造化,从源头保证活动的质量。在活动的策划与设计上,杜绝照搬照抄,结合学生实际需求开展活动。在活动准备中做好活动保障工作,制定活动流程,面面俱到,重视细节。在活动开展时,根据计划和流程一丝不苟地进行,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认真对待,避免工作失误。

结合实际情况适时创新。社团活动的吸引力需要结合学生文化的主流,活动的开展应当根据学生文化的潮流热点进行创新,充分迎合学生需求,改善活动形式,寻求与其他类型活动结合的可能。

5.建立社团文化,扩大吸引力。

互联网时代,网络交流学习发展为大学生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宣传的便捷与迅速的优势,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手机报等新兴媒体,传播通俗易懂且具有新时代内涵的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呼应,并不断发扬光大[5]。

重视社团的全面发展。注重社团学习型和实践性,娱乐性和教育性的结合,促进社团多元化全面化健康化发展,活动开展不能只以娱乐为主,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社团文化的教育意义,借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深化社团成员对社团文化内涵的认识,注重成员的智商与情商的双重培养,发展在校学生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打造社团文化特色品牌,服务于广大学生,不断提高凝聚力、影响力、创新力。

大学生社团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充分认识其内涵特征、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并针对了解的实况进行改良和纠正,才可以将社团文化发展壮大,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社会。在社团的长远发展中要有激情,更要有信心,转换思维,齐抓共管,努力建设文艺社团新气象,共同迎接校园文化新未来。

参考文献:

[1]丁玉莲,乌尼日,霍秀珍.论高校社团的特点、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105-108.

[2]邓纯余.大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其解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67-168.

[3]赵薇.浅谈大学生社团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J].学理论,2010(11):212-213.

[4]化磊.当前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工会论坛,2015(5):124-127.

[5]李苏宁,郑志勇.理论社团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J].现代商贸工业,2015(25):1.endprint

猜你喜欢

创新发展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有效性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基于供给侧改革理念的高职教育创新发展策略研究
我国数据新闻的传统因素及创新策略
群众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