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科学家王艳丽:专注成就科研梦想
2017-10-10
日前.2016年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名单公布。该奖项2004年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旨在表彰奖励在基础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取得重大和创新性成果的青年女科技工作者.是国内针对女科学家群体的重要奖项之一。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共有111个单位和38名专家推荐、提名有效候选人215人。经评审委员会评审。产生了10名入选者。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艳丽名列其中。
或许在外人看来.科掌家们不过是坐在实验室里摆弄瓶瓶罐罐、在电脑上计算些看不懂的数字符号.但实际上他们要面对超长的工作时间、发表论文的强压力以及各类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专注往往成为一种奢侈品。
专注是做科研的基础
在山东出生成长的王艳丽,因为讲话温柔,常常被误认为南方姑娘。记者问她是不是因为大学在武汉读书的关系,她回答说并不是,自己从小讲话就如此。其实她也并不喜欢讲话和表达,而对数学、物理课本里的定理和方程式要感兴趣得多。
1992年,王艳丽初次离开山东,就读于武汉大学微生物及免疫学专业。在武大,她开始真正领略科学的魅力,也坚定了在科研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谈到做科研什么才是最重要的,王艳丽回答说是“专注”。大学的某次英语课堂上,老师请同学们讲出一位自己最喜欢的人。大部分同学的答案都是名人明星,轮到王艳丽时,她想到教学楼旁边的爱因斯坦像,便回答说是爱因斯坦,结果同学们哄堂大笑。
但她却是真心的。“爱因斯坦非常聪明,做事情又专心投入,我非常欣赏他。”从事科研工作压力之大一直以来都是科学共同体内的热门话题。或许在外人看来,科学家们不过是坐在实验室里摆弄下瓶瓶罐罐、在电脑上计算些看不懂的数字符号,但实际上他们要面对超长的工作时间、发表论文的强压力以及各类基本的生存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专注往往成为一种奢侈品。
王艳丽笑言:“科学家比农民工还要辛苦,虽然不是重体力劳动,但工作时间每天都很长。”尽管如此,对于很早便明确了要在科研路上走下去的她来说,科研仍然其乐无穷。要说如何做到专注,重点就是“要集中火力解决一个方面的事情”。
科学家的荣耀时刻
王艳丽长期以来集中火力的领域,正是结构生物学。虽然是从博士阶段才正式接触,但很快她便意识到这是自己想要为之倾注无限热情的领域。
“结构生物学非常有趣,自然界中很多难以解释的事情,在对其分子进行结构解析之后便会豁然开朗。”
她领导的课题组在CRISPR/Cas系统的结构生物学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揭示了CRISPR系统从感染的病毒中获得免疫原性的分子机制和CRISPR系统通过小crRNA分子降解病毒核酸的机理,阐明了CRISPR/Cas系统抗病毒的作用机理,为CRISPR/Cas系統在工业、农业、医药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应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此之外,她还在RNA干扰领域取得重要成就,揭示了小RNA介导的调控目的mRNA的分子机理,为RNA干扰技术在核酸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等方面的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迄今为止,王艳丽已在Cell、Nature、PNAS等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论文在近5年中的SCI总引达到800多次。在不久前召开的CRISPR大会上,几乎所有主报告人都提到了王艳丽和她的同事们的工作。而能够得到国际同行的认可,对于每位科研工作者来说都是倍感骄傲和自豪的时刻。这样的褒奖于王艳丽而言,既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也是坚定走下去的鼓励。
“我眼中的女科学家”
与女科学家谈“女科学家”的时候,大部分得到的第一个答案都是“我并不喜欢‘女科学家被单独拿出来说事儿”,王艳丽也是其中一位。
刚刚颁布的诺奖再次成为社会热点新闻,进行解读的诸多角度中的一个,便是女性诺奖获得者之少。尽管不少研究已经证实在从事科学研究这件事情上女性和男性在天然条件上并不存在优劣差异,但就结果上来看,女科学家们依然处于天平翘起的那一端。
谈到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王艳丽给出的答案与Facebook首席运营官、畅销书《向前一步》作者桑德伯格的答案非常相似:在职业发展的更高阶段,女性“坐在第一排”的意愿似乎会越来越弱。
对于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科研工作者来说,执着且专注的态度更加重要。
“科研工作的确是枯燥的,我们比较幸运地在这个年纪取得了一些成果。做科研需要极强的决心,需要努力去做。别的行业应该也都是如此。无论从事哪个行业,希望大家在作出选择之后,都能努力坚持到底。”王艳丽说。
来源:《中国科学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