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传承发展孔子孝道思想之我见

2017-10-10郭立年文小兵蔡敏

文教资料 2017年18期
关键词:传承与发展高职院校

郭立年+++文小兵+++蔡敏

摘 要: 百德孝为本,百善孝为先。传承发展孔子孝道思想,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责任担当和仁爱精神,是提高高职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文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传承发展孔子孝道思想,要正确认识其价值,准确把握其内容,明确实现价值传承的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孔子孝道思想 传承与发展

传承发展孔子孝道思想,要正确认识其价值,因为至今还有某些人对其存在误解;要准确把握其内容,因为其中不乏跟现时代不相适应的元素;要明确传承的路径方法,因为要实现价值传承不能仅仅停留于理论认识层面,还必须经过情感体验和躬行践履才能真正内化为个体的素质修养。

一、正确认识孔子孝道思想的价值

至今还有一些人认为,孔子孝道思想是“吃人”的封建礼教的根源,是扼杀自由人性的教条,是腐朽落后的封建思想,这是一种误解。孔子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大圣人之一。据1988年《堪培拉时报》消息,当年第一届诺贝尔奖得主国际会议提出建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由此可见,孔子在世界上的影响之大、地位之高。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者爱人”,怎么会“吃人”呢?以“三纲五常”为架构的封建礼教,是汉代以后的儒生为了迎合统治者维护统治的需要打着儒家旗号建立起来的,后来宋代朱熹甚至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将其发展到极致,严重曲解了或者说基本上背离了孔孟孝道思想。这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的。因此,传承发展孔子孝道思想,必须回到原点,回到先秦儒家经典。

孔子是他之前的古代文化的集大成者,他的孝道思想是对古代孝文化的继承和提升。其主要价值:一是他把孝作为实行仁的根本,并由家庭伦理道德推广、扩展到“泛爱众”的仁德,有利于家庭和睦、人际关系和谐和社会稳定,有利于形成尊老爱幼的社会风尚,增强民族凝聚力。他认为,将孝这种人内心中敬爱父母的至诚情感,推广到兄长身上就是悌,推广到朋友身上就是信义,推广到众人身上就是仁爱,推广到万物身上就是慈善。二是他认为对父母不仅要奉养而且要敬养,要将物质的满足与精神的慰藉结合起来,对人类社会养老尊亲具有普遍意义和永恒的价值。三是他明确提出了谏亲的思想。他认为,当父母有错时不能一味顺从,子女在不违背礼的前提下有规劝父母改正错误的义务。孝不是愚孝,忠不能愚忠,这是孔子孝道思想极有价值的内容。四是他认为孝必须受礼的约束,并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礼的规定,为孝的具体落实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对中华民族礼仪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规定在《孝经》里有详细的表述,当然有的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孔子孝道思想已经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二、准确把握孔子孝道思想的内容

1.对父母既要奉养更要敬养。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1]为政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1]为政孔子认为,奉养父母不能仅仅提供衣食,满足其物质需要,而且要满足其精神需要,内心要有至诚的尊敬、敬爱之情,表现在外则是始终如一、任劳任怨、和颜悦色的良好态度。“曾子养曾晳,必有酒肉;将彻,必请所与;问有余,必曰‘有。”[2]离娄上曾参是践行了孔子思想的典范,奉养父亲做到了养其“志”,也就是敬养。

2.既要“无违”又要“几谏”。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1]为政曾子曰:“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3]谏诤章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1]里仁“无违”即不违背孝道的种种礼节,并不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父母的意志。孔子认为:父母有错时,子女要谏诤,规劝其改正错误,让父母免于陷入不义,但又要怀敬爱之情,态度柔和、语气委婉,不失其礼;因为父母也是平常人,不可能不犯错。长期以来,有人认为孝敬就是要一切顺从父母,否则就是忤逆。在封建社会甚至有“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等谬论。这些都是违背孔子孝道思想的。同时,孔子认为父慈与子孝、君礼与臣忠、兄友与弟恭是相辅相成的,尊长必须作好表率,此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1]颜渊。

3.将尽孝贯穿父母生前死后。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1]为政孔子認为,孝敬父母要善始善终,生前按礼的要求敬养,死后循礼的要求安葬及祭祀亡灵。他还提出了“三年之丧”,但又说为父母操办丧事“与其易也,宁戚”[1]八佾(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礼是仁的外在表现,仁是礼的内在要求。可见,孔子既注重形式又更重视内在的要求。从现在的角度来看,礼的程序未免过于烦琐,尤其是“三年之丧”是没有必要也无法做到了。因此,我们要推陈出新,对待父母的丧事,既要礼仪上节俭又不能失去内心因父母过世而应有悲伤之情,以及对父母的怀念、感恩之情。

4.由尊重长辈推广到广敬博爱。“睦于父母之党,可谓孝矣”[4]坊记。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1]学而孔子认为,由敬爱父母、尊敬兄长推广到与父母的亲人也和睦相处,才可以称作孝。由此,还可推广到“泛爱众”即尊重长辈、博爱大众。后来,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梁惠王上,进一步将孝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由孝敬父母推广到“睦于父母之党”,进而博爱众人,孔子为我们提升学生道德修养提供了符合人性发展规律的逻辑思路。

5.爱惜身体与立身扬名。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3]开宗明义章孔子认为,爱惜父母给的身体,是孝的开始;人生有所建树,让父母获得荣耀,是孝的终极目标。这一传统观念曾经造就了众多杰出的爱国爱民的英才。但是,它毕竟是从个人和家庭的角度来说的,视野未免狭小。在新的时代,我们应该突破个人和家庭局限,将个人理想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结合起来,与中国梦的实现融为一体。

三、明确实现价值传承的路径方法

一是将孝道教育与培养感恩意识结合起来。孝是一切善行的根源,是美好德行的基础,是道德修养的根本和起点。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是好的,但也有部分同学孝道观念淡薄。其主要表现:言行上不尊重父母,听不进父母的正确意见;不能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善意批评,不能与同学团结友爱、和谐相处;不珍惜父母的劳动成果,存在攀比、奢侈、浪费现象;沉迷网络游戏,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不珍视他人及动植物的生命;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追求。因此,加强孝道教育十分必要。首先,要结合学习孔子孝道思想,摆事实、讲道理,将父母生育、养育、教育子女的辛劳讲清楚,触动学生的思想灵魂,激发情感认同;其次要通过组织主题班会等活动,让学生将父母的恩情说出来、唱出来、写出来,将情感认同上升为理性认识;再次,要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并通过引导学生探讨如何感恩父母,感恩学校、老师、朋友,感恩社会等问题,将感恩之情转化为治学、修德、立业的内在动力和实际行动。

二是将感恩教育与培养责任意识结合起来。责任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和本质。培养责任意识,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学生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感恩能萌生责任意识,孝是感恩父母,能萌生对父母负责的意识;悌是感恩兄长,能萌生对兄长负责的意识;守信义是对朋友负责;泛爱众对大众负责;忠是对社会、对国家负责。因此,结合孝道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是可行的并且意义重大。首先要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自觉珍视生命,科学规划好自己的未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最大限度地开发潜能,发展和完善自己。其次要培养学生对父母、对家庭负責的意识。意识到自己所承载的家人的期望,从而主动地承担对家庭及亲人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再次要培养对朋友、对同学、对将来的职业、对社会和国家负责的意识,培养责任担当和仁爱精神。此外,还要让学生懂得,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人,就必定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三是注重在躬行践履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心怀感恩的人,胸襟宽广,言行笃实,常常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享受到人际关系和谐带来的快乐;施恩与履行责任,能体现自己的力量与价值,收获他人的理解、认可和善意的回应,获得内心的坦然与愉悦、精神的充实与丰盈。这种幸福感反过来成为持久激励人们自觉躬行践履的强大力量。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体验自己行为所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另一方面要在实践中引导他们学会反思和自省,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逐步将感恩、施恩与尽责转化为自觉主动的行为。比如:开展感恩父母的活动,利用寒暑假为父母分担家务,跟父母一起生产劳动;开展帮扶救困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渡过难关,为敬老院的老人打扫卫生;开展义务支教和志愿者活动,帮助小学、初中学生补习功课,利用所学技能为附近社区居民服务,等等,为学生提供情感体验的实践机会。还可通过开展以“我的+”为主题的班会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反省自己,提高自我教育能力。

参考文献:

[1]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孟子[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2.

[3]孝经[A].十三经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4]礼记[A].十三经注书[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选择利用“四书”中的人文教育资源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17BZY048)

猜你喜欢

传承与发展高职院校
浅谈贵州地区布依族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