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写促读 读写相长(上)

2017-10-10张敏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7年34期
关键词:藤野写作水平山水

张敏

语文中的“读”与“写”,从来都是“与生俱来”的依存关系。唯有“读书破万卷”,方能“下笔如有神”。学生作文写不好,其原因不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而是竹筒倒豆子,“哗”的一声没了。这就是没有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读书与写作的关系所造成的窘境。

阅读有益于写作,但写作更能促进阅读。以写促读、读以致用是提升我们写作水平的有效策略。

1.立足课本,实现以写促读

提炼教材,立足课堂,研究课文中“读写结合”题的设计角度。当我们沉下心来对教材文本进行梳理提炼时,就会发现“读写结合”是教材编写的重要理念,课文本身就是一座“以写促读”学习活动的宝藏。

例如:《藤野先生》一文,下面的题目就是典型的“读写结合”练习:

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象,模仿作者口吻,給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显然,要完成这项“写”的作业,就必须认真“读”文本,要带着明确的目的读,绝不同于平常的“泛泛而读”。只有“反复读”,通过“读”走进文本、走近作者、读懂人物心理,才可能将自己与作者的情感交汇融通,才可能模仿出鲁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得体的汇报信。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学习中,以课文为范例,通过精读、研读等方法,充分体会课文的结构布局、风格韵味,作者的思想脉络等,为写作提供借鉴。在阅读吸纳的基础上,利用它们的经典性和示范性,仿照作文,以此来培养我们规范作文的意识。学有范文,又有亲身感受,所写作文就会条理清晰、顺序合理,描写具体,情景交融。通过写作实践,又加深了对相关文章的理解,将阅读和写作有机融合,我们的读写兴趣也会逐渐浓厚。

例如下面这篇改写:

与朱元思书

即使风有颜色,烟有光芒,它们也都是明净的。在风吹云绕中穿行,你也许会爱上两岸的苍翠峰峦;在烟波无忧、碧水澄明中抬头,你也许会爱上高远的苍穹。眼前都是茫茫的苍翠深远,一色的深青浅碧,这样的天,这样的山,谁能说更偏爱谁一点呢?

在富阳至桐庐的一百多里水路上,竟然就让我遇到了这样的奇景。泼墨是绝世好画,成曲是天籁之音,这样的山水,真是天下奇绝啊!

于行舟上低头,只见满目的碧色,荡开层层轻波。这样一方碧色的砚,研了满满的墨,等着你用千丈的深度来书写胸中无处可发的赞叹。你看那一条条的鱼,一粒粒的石,都争先恐后地想让你看清楚,记住这里每一点微小的美。银浪如鳞,湍流胜箭,心好像突然就轻了,轻得可以飞起来。

我借着这欲飞的心,极目远眺。两岸的高山,竞相争高。重峦叠嶂,直指向天。如诗如画,如歌如曲。不要怪自然中没有琴弦,泉水击石的清韵,善鸣的鸟嘤嘤放歌,难道不是天地绝响?更不必说山中的蝉鸣千啭,猿啼不绝了。

在这世间,还有这样的地方吗?想必热衷于名利的人们来到这儿,都会流连忘返啊!那些苍茂的树木伸出树枝,将这山水隐蔽起来,只有阳光偷偷地从细缝里露出头来,照亮这一江碧色。

看来这样的山水,必然是有守护的!

这样,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以写促读”,与文本对话,与作品人物同悲喜,与作者进行思想碰撞。甚至,背诵精彩文段,也是一个积累写作素材的过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体和句型积累多了,自然就会摄取、运用和创新。当“写”给“读”提供了动力,“读”给“写”提供了“源头”,就一定能够读写相长。

当我们真正“读”进去,“背”下来,“写”出来,需要老师讲的东西就不多了。

如此“读写结合”的训练,提高的不仅是我们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更是提升了我们的语文素养。endprint

猜你喜欢

藤野写作水平山水
空蒙山水间
《山水间》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山水朋友
满腹狐疑
藤野先生谈鲁迅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展示成果 激发写作欲望 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也许成了生活
Pocket Mon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