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齐家文化陶鬲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2017-10-10

福建质量管理 2017年15期
关键词:齐家考古学甘肃省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齐家文化陶鬲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石静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以三袋足为特征的陶鬲是一项伟大的发明,它作为炊蒸器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齐家文化中的陶鬲虽不是其代表器物,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习惯和炊蒸器的整体情况。本文以发掘出土的齐家文化陶鬲为研究对象,对已经发表的考古材料进行梳理和统计,对齐家文化陶鬲的发现、分布情况进行介绍,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化因素分析的方法,从包括陶鬲在内的诸多因素出发探析齐家文化中陶鬲数量较少的原因。

陶鬲;饮食;齐家文化

陶鬲造型十分独特,是我国古代特有的炊煮器之一。它是腹足分界不明显,具有三个中空袋足的器物。新石器时代晚期农业生产的发展,人们制陶技术取得巨大的进步,制陶技术的进步表现在炊器方面就是出现了大量鬶、鬲等袋足炊器。袋足炊器更适合用于炊煮,火焰可以沿着空心的三个袋足分布于器物裆部和整个器壁,这不仅增加了器壁与火焰的接触面,还大大提高了炊煮速率。

一、齐家文化陶鬲分布情况

从已发表的考古调查和发掘报告来看,齐家文化诸遗址中出土的陶鬲主要集中在甘肃省和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也有少量分布(见表一)。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三足器所占比重较少,出土的完整陶鬲数量不多,但是有大量的残片和一些可辨认的鬲足,完整陶鬲共12件残鬲足18件。

表一 齐家文化出土陶鬲情况分布汇总表

二、齐家文化中陶鬲数量较少的原因

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完整的陶鬲只有12件,对于齐家文化中完整陶鬲数量的较少的现象,笔者给出以下几点原因:

其一,与陶鬲的本身材质有关。陶器本身就具有易碎性,再加上陶鬲作为炊器不可避免的要进行高温的烘烤,提高了其炸裂的可能性;陶鬲制作一般是器口和足部分开制成,这就大大降低了整体的结实度;陶鬲作为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炊蒸器之一,在使用过程中要经常进行移动,可能在此过程中有一定的破损;陶鬲与陶罐可互为替代品,但陶鬲制作工序较一般陶器如陶罐复杂,这也可能是陶鬲较少的原因。在20余处齐家文化遗址每个遗址都有施绳纹的陶鬲碎片,从出土的陶鬲片来看,这些陶鬲应该是高裆高足类型。这些说明齐家文化中陶鬲的数量要比12件多的多,只是因为某种原因未能完整保存下来而已。

其二,齐家文化中发现大量的罐,因其制作携带方便,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陶鬲的功用。齐家文化时期主要的饮食方法是煮食,在齐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双耳罐和单耳罐。在部分齐家文化的遗址中发现双耳罐和单耳罐的器表或底部有烟炱的痕迹。青海喇家遗址[1]出土夹砂褐陶两件,器形大小与泥质双耳罐相同,用途不一,泥质双耳罐均为存储器,夹砂陶皆属炊煮器。宁夏固原店河出土罐33件,器表有烟炱痕迹。此外,临潭磨沟齐家文化墓地、宁夏固原海家湾、宁夏西吉县兴隆镇出土的陶罐器表均有烟熏痕迹。罐口径大,腹部深而且底部平坦,能够容纳更多的食物,口径大,方便食物的放入和倒出,支高罐子就可以进行煮食。

其三,蒸食是齐家时期的饮食方法之一,甑和甗是主要的蒸食工具,甗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鬲和甑。甑的上部像陶罐,底部有小孔,当放在鬲上,鬲中的水开以后水蒸气就可以把饭里的食物蒸熟。鬲和甑一般是互相搭配使用,相比于甗来说,使用和移动不方便。在甘肃武威皇娘娘台遗址中发现了甗2件,采集的一件在交接处的内壁有沿一周可承箅。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发现甗一件。甗的作用和陶鬲一样,同为炊蒸器。甗由鬲和甗组成,上部为甑,下部为鬲,用于煮水,二者之间有镂空的篦子,用来放置食物,通过水蒸气透过篦子达到炊蒸的目的。甗的出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陶鬲,使得陶鬲的数量有所减少。

其四,陶鬲的作用为蒸煮,作为炊蒸器也是和甑配合使用才能达到炊蒸的目的。在齐家文化大何庄遗址中发现5件鼎足。《尔雅·释器》有:“鼎绝大谓之鼐,圜弇上谓之鼒,附耳外谓之,款足者谓之鬲。”《梦溪笔谈》有:“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所以,鼎和鬲的功用相似,所以可以代替鬲和甑配合使用,以达到炊蒸的目的。新石器时代中期最主要的炊器是鼎,齐家文化中鼎的比重有所减少但是还占据一定的位置。

其五,从距今4500年开始,甘青地区气候逐渐恶化,逐渐干旱化,这一转变促使以农业为主的齐家文化向半农半牧模式转化。永靖秦魏家出土的大量的猪、羊、牛的下颚骨,这反映出畜牧业的比重有所增加,人们的迁移增多,加之陶鬲器型本身的原因,足壁较薄,易碎,不易远距离携带等原因,保存到现在完整的器物比较少。

诸多因素造成齐家文化的陶鬲保存下来的比较少,但是造型较为丰富,通过器物数量以及造型的变化,我们仍旧可以窥探到齐家文化饮食生活的一角,所以对于齐家文化陶鬲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阐释了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

[1]高天麟.黄河流域龙山时代陶鬲研究[J].考古学报,1996(4):399-432.

[2]蔺新建.东北地区陶鬲谱系研究[J].辽海文物学刊,1995(1).

[3]卜工.燕山地区夏商时期的陶鬲谱系[J].北方文物,1989(2).

[4]阎宏东.神木石峁遗址陶器分析[J].文博,2010(6).

[5]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古文化遗存[J].考古学报,1960(2).

[6]甘肃省文物管理委员会.甘肃临洮、临夏两县考古调查简报[J].考古,1958(9).

[7]程晓钟.甘肃省庄浪县出土的高领袋足鬲[J].华夏考古,1996(2):90.

[8]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古文化遗存[J].考古学报,1960(2):20.

[9]苏秉琦.瓦鬲的研究.苏秉琦考古学论述选集[C],文物出版社,1984.

[10]何介钧.中国陶鬲之研究.中国考古学会第七次年会论文集[C],文物出版社,1992.

[11]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伊金霍洛旗白敖包墓地发掘简报.内蒙古文物考古文集第2辑[C],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

[1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柳湾[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13][晋]郑璞著.尔雅·释器[M],北京:中华书局,1988.

[14][宋]沈括著,侯真平校点.梦溪笔谈[M],湖南:岳麓书社,1998.

[15]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肃工作队.甘肃永靖大何庄遗址发掘报告[J].考古学报,1974(1):53.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2(12):19.

[17]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宁夏固原店河齐家文化墓葬清理简报[J].考古,1987(8):676.

[18]甘肃省博物馆.武威皇娘娘台遗址第四次发掘[J].考古学报,1978(4):441.

[19]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甘青工作队、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青海民和县喇家遗址2000年发掘简报[J].考古,2002(12):21.

石静(1993—),女,满族,河南南阳人,考古学硕士在读,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研究方向考古学。

猜你喜欢

齐家考古学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认知与传承:东西方考古学理论差异比较——以新考古学为例
General -lumps,-breathers,and hybrid solutions to(2+1)-dimensional generalized KDKK equation∗
辽代圹墓的考古学初步观察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齐家文化玉器赏鉴
“比较方法”在考古学中的运用——考古学者的“利器”之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