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研究
2017-10-10高荣
高 荣
(山西省公路局 忻州分局,山西 忻州 034000)
0 引言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构建网络设施衔接合理、技术装备先进适用、运输服务安全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交通运输领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1]。太原作为山西省省会城市,一直是全省经济、金融、贸易、运输和科技创新的中心。过去的十余年,是太原的道路交通发展最迅速、成就最显著的时期,道路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运输服务能力不断提升,交通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高,这有力地支撑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
当前,太原市中心城道路交通体系已相对较为完备,但与一线大城市之间仍存在一定差距。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太原市的道路交通体系将逐步由高(快)速道路、主次干路网等设施为主的建设阶段进入“完善功能、注重管理、提升服务”的交通设施建设和品质提升并重发展阶段,这个阶段要对道路功能和网络进行全面提升。
在此背景下,交通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对标国内一流、契合太原实际的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以该体系为导向,聚焦政策措施,提升交通管理水平。具体来讲,该体系是反映太原市道路交通发展目标的一系列指标,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发布,让公众了解到本市道路交通发展目标,同时,从政府工作的角度,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可以统一思想,聚焦重点,形成合力来推动道路交通短板问题的解决。
道路服务水平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运营服务标准,包括地面公交、城市配送等动态交通的运行效率、服务水平达到什么程度。二是设施供给和养护标准,包括道路、隧桥、停车等基础设施供给、养护能力要达到什么水平。依据该内涵,本研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具体和细化的指标体系,为建立和完善太原市的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提供帮助。
1 评价指标体系
1.1 构建思路
1.1.1 主要存在的问题
目前,太原市在道路设施运营供给、运营和养护方面存在的短板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a)中心城区道路设施容量挖潜能力有限,中心城周边地区道路网密度和结构有待调整。
b)郊区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相对滞后,区与区对接道路、区内“断头路”仍待推进,新城内部路网有待完善。
c)道路拥堵高峰时段延长、拥堵范围扩大。
d)停车矛盾日益加剧,中心城居住区内夜间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公共停车场推进缓慢。
e)交通设施养护、维护资金尚需进一步加大投入。
1.1.2 评价指标选取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从道路设施、道路交通、静态交通3个方面选取适当的评价内容[2],然后根据评价内容确立相应的评价指标,最后利用评价指标构建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原则[3]:
a)评价指标要做到能够向社会发布,简明易懂,能够在市域范围内进行综合评定。
b)评价指标能够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总体状况加以概括,具有明显属性特征和高度浓缩性。
c)评价指标能够量化,并且便于计算,指标标准的制定要区分城市道路与公路,并且要分区域(中心城区和郊区)、分阶段执行。
1.2 评价内容
1.2.1 道路设施
在道路设施方面,本研究将设施供给水平和设施养护状况作为两项主要的评价内容。
设施量是最直观反映设施供给水平的指标,它可以反映道路基础设施发展的规模与水平。设施量可以从设施总量、密度、通达性等多个方面来表征。本研究选取“全市道路总里程”和“中心城区路网密度”作为设施量的分项评价指标。
目前,关于设施养护状况的技术评价指标种类繁多,相应的国家规范、地方标准也有很多。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体系面向社会大众。因此,针对设施养护状况的评价。本研究从市民群众使用道路设施的实际感受出发,从众多专业技术指标中选取几项与出行最密切相关的指标:针对路面,车辆行驶的舒适性、路容路貌,路面破损是与出行者最直接相关的方面,因此选取“路面行驶质量指数”、“路面损坏状况指数”作为分项评价指标;针对桥隧构造物,设施的安全是最重要的方面,桥梁破损状况直接反应了桥梁的安全性能,因此选取“桥梁状况指数”作为分项评价指标;除此之外,道路其他与出行直接相关的附属设施,由于目前暂时没有成熟的、针对性的技术指标,因此选取综合性的“道路完好率”作为评价指标。
1.2.2 道路交通
出行的畅通或拥堵以及路网关键节点的通行效率是市民群众感受最直接的道路交通运行状况,因此,在道路交通方面,本研究将出行拥堵状况和路网通行效率作为两项评价内容。从出行者最关心的时间、车速和拥堵情况这3个方面来选取指标[4],而快速路、地面干道、高速公路是服务出行最主要的设施,所以在选取指标时主要考虑这几类设施的交通运行状况。具体的指标选取包括通勤时间、快速路高峰车速、快速路高峰拥堵里程比例、地面干道高峰车速、地面干道高峰拥堵里程比例和ETC流量比例。
1.2.3 静态交通
静态交通主要指停车,针对静态交通的评价内容包含3个方面,分别是停车设施供给、停车设施使用以及停车服务。在停车设施供给方面,针对全市范围内的停车位供给水平,选取“车均车位”作为评价指标;针对居民住宅区停车状况,选取“住宅区户均车位”作为评价指标;此外,停车设施结构比例是否合理也影响整体的停车设施供给水平,因此选取“泊位供应结构比例”(配建停车、独立停车、道路停车)作为评价指标;在停车设施使用方面,泊位周转率是最能反映停车设施运行状况的数据,泊位周转率又可分为路内泊位周转率和路外泊位周转率,因此选取“路内周转率”、“路外周转率”对泊位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在停车服务方面,与公众直接相关的主要是停车信息的发布,本研究选取“公共停车信息服务覆盖率”作为评价指标。
1.3 评价体系
本研究以道路服务水平作为总体目标,以道路设施指数、道路交通指数、静态交通指数作为3个大类指标,以1.2中选取评价指标作为相应的分项指标构建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表1 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
2 指标评价方法
本节主要是建立各分项指标的评价方法,采用定量的方法,通过评分、公式计算等方式获得评价结果。
2.1 道路设施指数
2.1.1 全市道路总里程
全市道路总里程可通过每年太原市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获取,单位:km。
2.1.2 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
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等于中心城区道路总里程与中心城区面积的比,单位:km/km2,如式(1)所示。中心城区道路网密度=中心城区道路总里程/中心城区面积. (1)
2.1.3 路面行驶质量指数
城市道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Riding Quality Index)可对标上海,参照上海市《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DG/TJ08-92—2013)计算,如式(2)所示。
式中:IRI为国际平整度指数;RQI的数值范围为0~5。如果计算值为负值,则RQI取为0。
公路的路面行驶质量指数RQI可参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计算[5],如式(3)所示。
式中:IRI为国际平整度指数;a0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0.026,其他等级公路采用0.018 5;a1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采用0.65,其他等级公路采用0.58。
2.1.4 路面损坏状况指数
城市道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Pavement Surface Condition Index)可参照上海市《城市道路养护技术规程》(DG/TJ08-92—2013)计算,如式(4)所示。
式中:PCI的数值范围为0~100,如出现负值,则PCI取为 0;n、m、DPij、ωij均参考上述规范取值。
公路的路面损坏状况指数PCI可参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计算,如式(5)、式(6)所示。
式中:DR为路面破损率(Pavement Distress Ratio),为各种损坏的折合损坏面积之和与路面调查面积之百分比,%;相关参数参考上述规范取值。
2.1.5 桥梁状况指数
城市桥梁的桥梁状况指数BCI(Bridge Condition Index)可参照《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 99—2003)计算[6],如式(7)所示。
式中:BCIm、BCIs、BCIx分别是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技术状况指数;wm、ws、wx分别是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权重,参照规范取值;BCIm、BCIs、BCIx的计算方法参照规范执行。
公路桥梁的桥梁状况指数BCI可参照《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计算,如式(8)所示。
式中:GDiBCI是第i类桥梁损坏的总扣分,最高分值为100,扣分标准参照规范执行。
2.1.6 道路完好率
道路完好率可参照《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06)计算[7],如式(9)所示。
式中:λz为道路完好率;μi为各类设施综合比例系数,相关参数的假设参照规范执行。
2.2 道路交通指数
2.2.1 通勤时间
通勤时间指市民从住所到工作场所花费的平均时间,该指标值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单位:min。
2.2.2 快速路高峰车速
快速路高峰车速指在高峰时段内,快速路上所有运行车辆的平均车速,该指标值可通过交管部门获取,单位:km/h。
2.2.3 快速路高峰拥堵里程比例
快速路高峰拥堵里程比例指在高峰时段内,快速路路网处于不同拥堵水平的路段里程比例,该指标值可通过交管部门获取,单位:%。
2.2.4 地面干道高峰车速
地面干道高峰车速指在高峰时段内,地面道路(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所有运行车辆的平均车速,该指标值可通过交管部门获取,单位:km/h。
2.2.5 地面干道高峰拥堵里程比例
地面干道高峰拥堵里程比例指在高峰时段内,地面道路路网(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处于不同拥堵水平的路段里程比例,该指标值可通过交管部门获取,单位:%。
2.2.6 ETC流量比例
ETC流量比例指在一定评定时间段内,ETC流量占高速公路网总流量的比例,该指标值可通过高速公路管理部门获取,单位:%。
2.3 静态交通指数
2.3.1 车均车位
车均车位指全市范围内的停车位总量与机动车保有量的比值,该指标值可以反映全市的停车设施供给水平,单位:车位/车,如式(10)所示。
2.3.2 住宅区户均车位
住宅区户均车位指住宅区内的停车位总量与所有居住户总数的比值,单位:车位/户,如式(11)所示。
2.3.3 泊位供应结构比例
泊位供应结构分为3个部分,分别为配建停车设施、单独停车设施、占道停车设施。不同停车设施的供应比例将影响整体停车设施的供给水平和服务水平。这里的泊位供应结构比例指配建停车设施、单独停车设施、占道停车设施三者的比例分配。3类停车设施总量都可以通过相关部门获取。
2.3.4 路内周转率
路内周转率指在一定时段内,路边停车泊位被重复使用的次数,它反映路边停车设施的利用程度。
2.3.5 路外周转率
路外周转率指在一定时段内,路外停车泊位被重复使用的次数,它反映路外停车设施的利用程度。
2.3.6 公共停车信息服务覆盖率
公共停车信息服务覆盖率指全市范围内已接入公共停车信息平台的停车场数与停车场总数的比值,如式(12)所示。
3 结语
本研究针对太原市道路交通设施供给、运营与养护方面的短板问题,从使用者的实际感受出发,分别从道路设施、道路交通、静态交通3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最后形成了由3个大类指标、18个分项评价指标组成的道路服务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每一项指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描述。道路服务水平评价体系建立之后,可以为相关的交通管理部门提供决策帮助,提升道路交通管理水平,有利于聚焦政府宏观调控力量,解决道路交通的短板问题。
由于时间局限,本研究只能把握重点,对当前市民群众最关心的一些道路、停车等设施供给、服务问题展开研究,未能面面俱到。可在随后的实际应用中不断补充和调整,使该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