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盆景先辈叶恩甫与附石盆景
2017-10-10广东谢荣耀
广东/谢荣耀
岭南盆景先辈叶恩甫与附石盆景
广东/谢荣耀
岭南盆景过去基本没有附石的形态,虽然也有人在盆中以山石、植物、蒲草等搭配构成景观,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附石盆景。岭南真正意义上的附石盆景,是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而叶恩甫先生则是这一盆景造型的先驱者(图1)。
图1 附石盆景的探索先驱——叶恩甫
叶恩甫 (1896—1966),广东佛山商人,出身于广东佛山富商叶氏家族。其所居叶家庄为家族在清末时所建,占地面积近4000平方米,自占一巷,又称宝善坊。庄内有祠堂、门楼、书房、住宅区和花园景观,布局合理,独具匠心。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后人有意在此建立叶恩甫岭南盆景纪念馆。
叶恩甫十分喜爱栽培伺弄盆景。上世纪初创建的盆景会社——玄社,叶恩甫也是其中成员,他与盆景名流多有来往,还与当时曾住过佛山筷子路的素仁交流甚多。他经常利用其叶家庄园举办各种盆景活动和展览。1964年他在佛山中山公园群英阁举办个人盆景展览,展出个人盆景作品数十盆,全部配上古旧酸枝几架,品位高雅。这一活动开创了岭南乃至中国个人盆景展览的先河(图2)。
图2 1964年在佛山中山公园群英阁举办的叶恩甫个人盆景展
叶先生一生痴迷盆景,并视之为心头肉,民间流传着不少有关他与盆景的风雅趣事。如在日本侵华踏入佛山时,他带领全家老少逃难,身上不带食品衣被等用品,却捧一盆“势挂斜阳”相思盆景逃离,令家人可笑可恼,成为佳话。据其后人介绍,他的离世亦与盆景有关。“文革”之初,社会秩序较乱,他在庄园的古盆和盆景两次被人翻墙进入盗窃,气恼之下一病不起。由此可见其对盆景的痴迷和感情。
叶恩甫对岭南盆景的贡献,还在于他创立和擅长的树桩附石盆景。所谓附石,即是以植物和山石为素材,利用植物的根干,紧贴岩缝石隙而生,攀援而上。假以时日,根石相连,难舍难分,盘根错节,成为一体,古香古色,耐人寻味(图3)。
图3 叶恩甫60年代附石盆景
这种造型风格,对岭南盆景发展和后人影响较大。此后,岭南的附石盆景逐步兴起,陆续出现了不少附石高手和精品。特别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后,佛山和香港的附石盆景发展迅速,创作和出现了很多附石盆景精品,不少还在省市和全国盆景展览中取得奖项,丰富了岭南盆景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为岭南盆景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图4、5)。
图4 榆树附石《雾笔生花》作者:庞渭光
图5 福建茶附石《咬定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