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闪耀千年文明之光的康北高原圣地

2017-10-10王金城刘锟

中国西部 2017年9期
关键词:甘孜格萨尔茶马

文/王金城 刘锟

闪耀千年文明之光的康北高原圣地

文/王金城 刘锟

康北高原之上,拥有1300多年建制史的甘孜县位于川藏交通枢纽,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它内连康定、成都,外接青海、西藏、甘肃,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就了其灿烂的多元文化,堪称康北历史人文中心。

甘孜县城所在地甘孜镇位于县境南部绒岔河与雅砻江交汇处东北岸的山原台地,海拔3410米,距州府康定385公里,距省会成都742公里,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由东至西纵贯县城南部。千百年来,世代生息繁衍在这片土地上的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用他们惊人的智慧,超常的创造力,谱写了灿烂辉煌的历史。

走进甘孜,品读甘孜。让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去亲近甘孜灿烂历史人文中熠熠闪光的“珠玑”!

千年回眸,多元文化在康北高原熠熠生辉

上下千年,纵古论今,甘孜得“天时”,拥“地利”,江山多娇,英雄辈出,群星灿烂。来到甘孜,我们经过多日寻访,结合多方史料证实,终于基本上厘清甘孜的前世今生。

据仁果乡吉里龙1983年出土的石棺墓考证,早在战国时就有先民在甘孜繁衍生息,当时甘孜为白利摸徒部落牧居的地方,唐、宋时属吐蕃,隋为白利国。据史书记载,1253年,白利国归附元朝,属朵甘思司都元帅府辖治;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漠西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占领康北,封蒙古族王子七人于孔撒、甘孜县麻书二安抚司,白利、东科二长官司。到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孔撒安抚司升为宣抚司,同治元年(1862年)置麻书汛,宣统三年(1911年)置甘孜委员会,时任四川总督赵尔丰对甘孜地区进行改土归流,设置了近似县级的甘孜委员,建制从此开始,属边北道邓柯府管辖。民国元年(1912年),尹昌衡更名甘孜委员为甘孜县,县名沿用至今。

1936年,红军长征经过甘孜,建立了藏区首个红色政权博巴政府。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52师抵达甘孜,甘孜获得和平解放。

千百年来,甘孜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噶玛噶举教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倡建霍尔十三座寺庙的哲蚌寺法王昂翁彭措、著名爱国人士阿旺嘉措、著名宗教爱国人士五世格达活佛、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位藏族将军杨世喜、第一位藏族博士格勒博士等等。阿旺嘉措和五世格达活佛是其中的重要代表,在甘孜,我们听到很多关于他们的传说。

阿旺嘉措于1894年出生于甘孜县绒坝岔区仁果乡燃灯村一户贫民家中,幼年时父母双亡,他带着弟妹靠行乞度日,12岁时与4个弟弟先后入甘孜大金寺出家为僧。阿旺嘉措有一颗爱国之心,对帝国主义侵略西藏,胁迫噶厦地方政府签订非法的不平等条约,妄图将西藏从中国分裂出去的历史悲剧痛彻心扉。热振活佛当政后,曾领导三大寺僧众祈祷祖国抗日战争胜利,并采取措施打击西藏地方政府中亲英势力的分裂活动。与热振活佛有着共同反帝爱国思想的阿旺嘉措对此非常赞赏,以积极的态度支持他。新中国成立后,阿旺嘉措积极支援解放军进军西藏和抗美援朝,坚决维护藏区团结,积极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反对任何破坏国家统一的阴谋。他曾经说过:“共产党就像尔吉仁布钦(莲花生祖师),既是人民的救星,也我们佛教徒的救星。”

五世格达活佛则是位热爱红军、热爱共产党的著名宗教领袖,亲自参与成立了甘孜博巴政府,支持西藏和平解放,与朱德总司令一起谱写了“军爱民、民拥军”的历史佳话。

作为藏羌彝文化走廊重要节点的甘孜,历史古迹众多,拥有甘孜寺、白利寺、德贡波等43座古刹名寺,加上当地风格独特的寺庙建筑、民间建筑以及藏画、手工艺品、民间舞蹈、文学艺术等成为其历史文明的重要符号和元素,灿烂的文化在康北高原熠熠生辉。

传奇圣地,格萨尔王赞歌处处传颂

“甘孜城啊甘孜城,甘孜城座落在霍尔遗址上……”这是在甘孜广为流传的一道弦子唱词,既表明甘孜城是建在昔日霍尔国的遗址之上,也指出了甘孜是格萨尔王长期战斗、生活、修行的地方。

岭·格萨尔是藏族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和领袖,与甘孜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甘孜,到处都流传着关于他的美丽传说。在奶龙神山上考察,我们看到格萨尔王的修行洞、赛马处、降妖处,看到格萨尔王的降生图案,岩石天然堆砌而成的“格萨尔王仓库”和“家犬”“奶牛”“拴马石”等。来到来马镇的扎日拥康神山,我们看到格萨尔王征战时留下的号角、战鼓。另外,在甘孜民间,还有多位说唱老艺人保留着多本格萨尔王说唱本。如今,格萨尔王已经成为甘孜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

据松巴·益西班觉的《答问》(答六世班禅问)一书中记载:“格萨尔生在康地上部,在黄河、金沙江、澜沧江三水环绕的地带,德格地区的左边,他的父母帐房所在地叫尼玛更钦。格萨尔生后不久,母子二人就被他的叔父曹同驱逐到黄河发源地扎陵湖和鄂陵湖附近的拉隆玉多地方。”格萨尔王不仅勇武超人,而且智慧无穷,韬略非凡。他是武智双全的岭国统帅,使当时雪域康巴150多个大小部落和邦国实现了统一。因此,在藏区有很多关于格萨尔王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 格萨尔王在甘孜之封山神的传说

据民间传说,格萨尔原是在仙境的仙子,叫顿珠嘎尔,后经众神商量派他到人间降魔除妖,搭救众生,扶弱抑强,安定三界。格萨尔在下界投生为一个弃妇的儿子,他的人间父亲僧伦是一个部落的小首领。因其叔父曹同进谗言,格萨尔出生后不久,母子二人便被驱逐出岭国,从此过着四处流浪的生活。在流浪的途中,拉丹增(马颈神)赐给他一匹小马(格萨尔的战马),途经甘孜绒坝岔时,格萨尔亲自把昔色乡境内的堆西娘娘(海拔4293米)封为霍尔领域内的最大山神,并把小马托寄山神保管和饲养。因此,民间相传康区最好的良马出自于甘孜绒坝岔,特别是昔色一带,传说他们的马是格萨尔的战马留传下来的马种。

▲ 格萨尔王在甘孜之镇山神磐石的故事

传说格萨尔母子二人迁到黄河发源地拉隆玉多地方居住后。母亲挖人参果,儿子挖地老鼠和猎取野兽为食,过着苦难的生活。格萨尔十五岁时,岭国派人邀请他参加赛马会,他借助神力获得赛马魁首,因此称王并得美女珠牡为王后。第二年,北方妖魔陆赞从空中抢走了格萨尔王的次妃梅萨绑吉,格萨尔王单人独马深入魔国与妖魔激战,射死了魔王陆赞。次妃梅萨绑吉为了独占格萨尔,让他喝了脏水解渴,喝下后就霉气冲心失去记忆,在魔国逗留了九年。在此期间,霍尔白帐王为抢娶格萨尔的王后,率兵入侵岭国。王后珠牡身着格萨尔的盔甲,手持长枪,带领岭军与霍尔军激战三年,最终由于叔父曹同出卖,岭军兵败。霍尔白帐王焚烧房屋,抢走了珠牡王后。之后,格萨尔带着次妃梅萨绑吉来到现在离甘孜县城50里处的绒坝岔现来马镇境内,把次妃的住处安排好以后,自己便骑马出征去了。次妃梅萨绑吉经常坐在一块磐石上等格萨尔回来,因此藏族人民把这块磐石视为“镇山神”。

▲ 格萨尔王在甘孜之花精喇嘛的传说

话说格萨尔辞别次妃梅萨绑吉,来到距甘孜县城东北方向六公里吉绒龙的席岭村(现斯俄五村),该村境内有座海螺山现在称为“席岭隆”(藏语,意为修善地),山上有天葬台,还有一处历代高僧闭关修行的山洞。传说第一个住进山洞修行的是一名年轻英俊的喇嘛(即年轻时的格萨尔王),他每天中午出洞食朵花精,然后再进洞继续念经修行,当地人们把他称为“梅朵喇嘛”,把山洞称为“智博”,意为“花精喇嘛的修行洞”。观音菩萨知道格萨尔看破红尘,决心弃戎从禅并装扮成花精喇嘛在此修行,随即召集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商量办法,激发格萨尔的斗志,使他出山从戎,扶弱抑强。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金刚手菩萨依计装扮成岭国逃难的一家祖孙三代,来到格萨尔修行的山洞附近,上演了一出激发规劝格萨尔的好戏,令他后悔、难过和羞愧。格萨尔旋即出洞,单人独马去讨伐霍尔白帐王。他闯入霍尔国后,经过多番激战,最终杀死白帐王,救出王后珠牡,得胜归来。从此,这山洞就成了历代高僧闭关修行的仙洞。

格萨尔王既是藏区群众的英雄和统帅,还是藏族人民心中的神。人们把他神化,雕刻在每一处神山圣地,还把他深深刻在心中,世世代代顶礼膜拜,祈愿他的精神永世流传,庇佑藏区人民安康幸福,扎西德勒(藏语,意为吉祥如意)!

近年来,甘孜县依托格萨尔文化博大的精神内涵、厚重的文化底蕴,借助“飞地旅游经济”模式,整合甘孜县一百个村的资源进行集约打造,建设藏区文化旅游度假区——格萨尔文化百村产业基地。

茶马古道,品味甲恩酥油茶的醇香

历史上的甘孜,不仅是川藏线北线要冲,还是茶马古道北线上的重镇。

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以川藏、滇藏、青藏三路为主,还有若干支线,连接成都、甘孜等地汇合到拉萨,然后再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抵达西亚、西非红海海岸。

千百年来,以茶叶贸易为主的茶马古道蜿蜒曲折于世界屋脊之上,穿过崇山峻岭和江河,翻过皑皑雪山,越过茫茫草原,像一道金桥把内地与藏区相连接。由于唐代以来这种贸易主要是以内地之茶与藏区之马交换的形式进行,故历史上称之为“茶马互市”或“茶马贸易”,这条商贸通道就被称为“茶马古道”。明代的川藏茶道分为“南路”(黎碉道)和“西路”(松茂道)两条。甘孜就位于打箭炉(康定)至西藏的茶道路线上,由打箭炉北行,经道孚、章古(炉霍)到甘孜,由中扎科、浪多、柯洛洞、林葱(原邓柯县)至卡松渡过金沙江,经纳夺、江达至昌都,然后经类乌齐、三十九族地区(丁青、巴青、索县等地),至拉萨,习惯上被称为“川藏商道”。由于这条通道所经大部分地区为草原,适合大群驮队行住,所以自明至清,一直是川藏茶商驮队喜走之路。

因为“茶马互市”的繁荣,甘孜在历史上被称为除康定外的“西康第二商埠”。著名摄影家孙明经在1939年的《西康手记》中记载,据当时的甘孜县长章家麟介绍说,“甘孜城内居民有300余家,其中三分之一是汉人。资本在千两以上的商家有26家之多,其中陕商8家,川商7家,喇嘛寺商7家,土司商2家。”

位于茶马古道上的甘孜,与茶叶有着久远的历史渊源,自然也有深厚的茶文化。

茶是甘孜藏族人民必不可少的主要生活品,同时也是藏族群众待人接物的礼仪表现。在我国众多的民族中,没有哪一个民族能比藏族更嗜爱饮茶,茶对他们来说就如阳光、空气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藏族谚语有“汉家饭饱腹,藏家茶饱肚”之说,可见茶在藏族日常生活中,比粮食还重要。在甘孜,“喝茶”既包含了进餐之意,又融进了品“茗”的愉悦之情。除了藏区常见的干茶叶(俗称大茶或边茶)、清茶、奶汁茶、酥油茶、牛油糌粑茶、骨头茶外,甘孜还有一种独具风味的茶——甲恩茶。甲恩茶是其它藏区少见的清茶,在甘孜县城乡极为普遍。据查,其起源于民国时期甘孜县色西底乡汤麦村。

历史上由于交通不便,经济困难,不少贫苦藏民做甲恩茶的原料取自于野生植物“俄色”树的树叶。每年七八月份“俄色”树开始结果时,人们便采下树上的叶子装入麻袋或背兜内沤上一段时间,使绿叶变为黄色,再放入清水中淘洗干净,盛入一大锅内加上“毕朵”(当地一种土碱),掺水一道煮至水干色乌黑,然后将煮好的甲恩茶晒干收好,每次烧茶抓上一撮就行。解放后,广大农民早已改甲恩茶的原料为金尖茶和白碱或苏打,制作加工法同前种一样,煮出的甲恩茶色美味醇,而且利胃降血,是具有甘孜特色的上好饮品。

甲恩酥油茶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先用茶罐把茶烧开,再把茶倒入专制的茶桶中,加入酥油、盐、少许牛奶或奶粉,用搅棒上下反复搅打四五十次后即可饮用。甲恩茶不仅色美味香,回味无穷,还有御寒、耐饿、提神的功效。

随着甘孜经济的日益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甘孜的清茶、干茶、奶茶、酥油茶、甲恩茶、牛油糌粑茶、骨头茶,也逐步从群众的餐桌旁走出来,与内地的“毛峰”“龙井”等名茶一起走向市区各茶楼馆所,使甘孜本地传统茶文化与内地茶文化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如今,甘孜藏族群众各种茶具中盛满的,已经不再是作为单一的生活必需品的清凉茶水,而是一种升华了的融情调、雅馨、结缘、交流为一体的茶文化,也体现了甘孜县的发展与变迁。

有人说:“茶马古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域称谓,蕴藏着不尽的文化遗产。”其实,不只是茶马古道,在甘孜这个闪耀着千年文明之光的康北高原圣地,蕴藏着许多文化瑰宝,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责任编辑/凌云 设计/李薇)

猜你喜欢

甘孜格萨尔茶马
茶马古道的前世今生
丁真的甘孜,到底有多极致?
《上河降魔记》所见《格萨尔》在舟曲境内的流传
关于建立“格萨尔文献数据中心”的初步构想
茶马古道
《格萨尔》的音乐体系
40年西藏《格萨尔》工作回顾
穿越秘境而来的茶马古道
甘孜藏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茶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