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无神论思想基础

2017-10-09冯琦李春秋

资治文摘 2017年6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

冯琦+李春秋

【摘要】理想信念是人的一种思想意识,是社会存在在人的思想观念上的反映。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建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基础之上的,要筑牢理想信念的思想基础。

【关键词】理想信念;无神论;思想基础

理想信念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之上产生的社会意识形态。理想信念一经形成就会变成人的自觉行动的动机,促使人们在行动中迸发出强烈的情感、意志和力量,对社会历史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共产党员理想信念的伟大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强调“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把广大人民团结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习近平总书记在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谈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随后,习近平总书记一再论述理想信念问题,反复强调要坚定理想信念,充分展现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理想的决心和信心。

共产党人是彻底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牢牢筑起无神论的哲学基础。

一、共产党人理想信念得以确立的依据

首先,坚定理想信念,是由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决定的。无产阶级把消灭一切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即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共产主义理想以来,世界真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始终为实现共产主义目标而奋斗。中国共产党党章总纲明确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其次,坚定理想信念是保持共产党人本色、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内在要求。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定明确的理想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理想信念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动摇了就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就是因为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并为之自觉奋斗。少数党员迷茫、彷徨,甚至变节投降;有的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而不能自拔,从根本上说,是他们背离了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十八大报告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5月4日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指出:“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没有理想信念,就会导致精神上的‘缺钙。”无数事实表明,一个人的理想信念越坚定,目标越远大,追求越执着,就越能做到在顺境之时不停步,在逆境之时不气馁,共产党人尤其如此。邓小平指出:“以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种精神动力。”

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内团结、与党外团结的思想政治基础。团结就是大局,团结就是力量。邓小平曾说:“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就没有一切。”又说:“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用科学理想信念要求我们的党员,教育我们的人民,凝聚党心民心,攻坚克难,这是我们思想政治优势。在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我们仍然需要发挥这样的优势。

再次,坚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应对新形势考验的迫切需要。十八大报告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报告在列举十年来工作存在的不足时,客观地指出:“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事实正是这样:

上世纪末,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有少数共产党员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发生困惑、动摇,发出“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悲观论调。

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格局,给中国发展带来巨大进步,给人们的经济生活、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带来巨大影响,特别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空前激荡,共产党员也不例外。例如,西方思潮的影响,主要是价值观、生活方式的影响,“月亮还是西方的圆”的崇洋媚外思想在少数党员中反映出来。

再如,“商潮”的冲击。市场经济的一些特点:价值规律、求利目的、等价交换、竞争性等,有利于培养人们的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公平观念等。但市场经济也存在消极作用,有的人崇尚金钱万能,滋生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有人提出“理想,理想,有钱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以此作为人生信条。“钱多多干,钱少少干,无钱不干。”有的人说:“共產主义是遥远将来的事,还是现实点好”,把眼前实惠作为唯一追求,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有少数党员干部奉行“权力万能”,以权谋私,贪赃枉法,堕落了,变质了。党内腐败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理想信念丧失。

刘云山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践行者。”年青党员干部尤其重要,我们党近年来吸收大批年青党员,他们是党的新鲜血液,是党的未来和希望,但他们毕竟年轻、阅历少,对党的了解还不深,需要经历更多锻炼考验,不断坚定科学理想信念。

二、从唯物史观出发,确立人民群众在理想信念中的主体地位

“中国梦”中的“梦”,不是生理现象的“梦”,而是人的认识中的“梦想”,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理想,是理想的具体化、形象化。把理想、梦想作为同义语使用。什么是理想?学界普遍认为,是指人们关于未来的有实现可能的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就个人而言,理想就是人生的奋斗目标。人各有理想、梦想;各个民族也不例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价值目标。价值目标作为主体的总意向和最高目的,联系着主体的行为活动,贯穿在主体的全部社会实践中,反映着主体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目标的主体可以是个人、群体(民族、国家、社会、阶级)或人类。中国梦、理想信念的承载主体是人,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民群众。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大考古文博系2009级本科团支部全体同学的信中说:“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包括广大青年在内的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共产党的事业,伟大的根基和力量存在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奋斗之中。

其一,人民群众是中国梦价值目标的主体。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上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人民群众有不同的内容。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同时,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利益从根本上代表人类整体的要求和利益,反映了社会进步的总趋势。因此说,人民群众是价值的主体。在中国,人民群众担当了历史主体地位的角色,是中国梦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和享受者的主体。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在中国梦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其二,中国梦集中体现了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梦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兼顾和包容了各族人民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中国梦最终为了实现中国各族人民的利益乃至世界人民的利益,不是一己之私,一得之功。從总体上说,中国梦是国家整体利益、民族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机结合。中国梦的价值目标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着眼于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民族复兴与谋求人民幸福紧密结合。中国梦的实现,确保各民族人民能充分享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权益,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享受。“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因此,中国梦才有如此巨大的感召力、凝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坚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其三,中国梦是中国人民的自觉能动选择。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们的行为选择受客观必然性的制约,不可为所欲为;同时,又认为人们在行为选择中又有意志自由,有巨大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人们可以在多种可能性中根据自己的价值需求、理想和信念进行选择。据此,中国人民经过长期探索,付出巨大代价,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最终选择了实现中国梦的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其四,中国梦价值目标的实现靠人民群众。

唯物辩证法认为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中国梦(共性)存在于个人梦(个性)之中。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不是个体梦的简单综合或相加,而是与群体梦的有机结合。中国梦的价值目标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目标的实现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凝心聚力,尽职尽责,勇于担当。

三、筑牢理想信念的无神论思想基础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

理想、梦想,是人们的社会意识、精神现象,是人们在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们生活在世界上,不可避免地充满各种各样的追求、期待;在认识和改造实践中要有各种各样的物质、精神需要,而现实又往往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于是便产生了理想、梦想、追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无疑,理想属于中国人民的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共产党人的理想是遵循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准确把握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认识成果,是从世情、国情、党情出发提出的战略目标。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想信念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的一切都在普遍转变发展之中,这种发展是有规律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宗教唯心论则相反,一是对自然现象的无知解释,二是对人类社会现象的歪曲反映,三是宗教神学家的随心所欲回答。因此,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必然与宗教唯心论相对立。换言之,共产党人和一切为实现科学社会主义而奋斗的人们,必须与宗教有神论划清界限。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共产党员要做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者,严守党章规定,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决不能在宗教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和信念。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宣传教育,引导他们相信科学、学习科学、传播科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第二,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95周年大会上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而后,他又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固本培元,把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引导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信”,就是相信自己,是人的优秀心理品质,体现在人的自尊、自立、自强精神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有了科学的自信品格,就可以经受住成功和失败的考验。“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我们就能毫无畏惧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就能坚定不移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有不屈不挠、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品格。我们的党就是从自信中经历艰难险阻走过来的。在危难之时,我们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前进之中,我们相信自己从事的事业是正义的,正义的事业是一定能成功的。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四个自信”中,文化自信作为构筑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进程中更基础和深厚的力量,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柱,它使道路自信有了动力来源,使理论自信有了理性依据,使制度自信有了保障途径。使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真正内源于心、外化于行。文化自信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之中渗透,在中华民族的历史的实践中,影响广泛而深远。没有文化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就没有生长的根基,就缺少活力,更难以持久。

“四个自信”不是主观臆想、盲目乐观,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

“四个自信”来源于我们党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我们相信,人类社会必然由于自身的基本矛盾运动,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永恒不变的社会形态是不存在的。马克思指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的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宣告并预言:“资产阶级的灭亡和共产主义的胜利同样是不可避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逻辑,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做出的历史选择。

“四个自信”来源于中国各族人民的成功实践。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变成日益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我们对党和人民创造的历史伟业倍加自豪,对党和人民确立的理想信念倍加坚定,对党肩负的历史责任倍加清醒。”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以及文化是完全符合中国发展需要的,并将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这种自信正是源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四个自信”来源于全国人民主体地位的确立和创造性的发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由此决定人民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要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说:“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回首过去,审视现在,展望未来。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坚定。

第三,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清醒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是否有科学而坚定的理想信念,与他的理论水平有着紧密关系。理论上模糊不清,必然导致理想信念摇摆不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的专门会议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讲座研究深化改进作风的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把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思想武装,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学习理论要与实现理想实践结合起来。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中,领会理论的正确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

科学的理想信念是建立在深刻把握客观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的人生追求和价值选择。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共产党员必须坚持科学的世界观,客观地联系发展地观察客观事物,分清本质和非本质、主流与非主流,否则势必动摇信念,迷失方向。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目的、人生意义(或价值)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人生观的核心。坚持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就是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根本目的,在行动上尊重和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如何评价和创造价值的根本观点体系。共产党人要树立的价值观是为人民谋利益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要努力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共产党人才能在前进道路上经受起磨炼和考验,矢志不移地与全国人民一起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

【注释】

[1]《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3]《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1)。

[4]《习近平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N].《长春日报》,2016-09-19(6)。

[5]《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6]《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7]《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4(2)。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63页。

[9]《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90页。

[10]《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16页。

[11]《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12]《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2)。

[13]《建设一支宏大高素质干部队伍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N].《人民日报》,2013-06-30(1)。

[14]《勇做走在时代前面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N].《人民日报》,2013-05-05(1)。

[15]《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1)。

[16]《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3-18(1)。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2页。

[18]《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宗教理论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水平》[N].《人民日报》,2014-04-24(1)。

[19]《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0]《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为全面从严治党打下重要政治基础》[N].《人民日报》,2016-06-30(1)。

[21]《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2]《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7-02(2)。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82-83页。

[2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284页。

[25]《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1)。

[2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0頁。

[27]《深入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证》[N].《人民日报》,2013-06-19(1)。

[28]《对照检查中央八项规定落实情况讨论研究深化改进作风举措》[N].《人民日报》,2013-06-26(1)。

作者简介;冯琦(1993-)性别:男籍贯:山东济宁,民族:汉,学历:2016级硕士在读,职称:无,学校:首都师范大学,研究方向: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李春秋(1937—),性别:男,籍贯:广西,民族:汉,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坚定理想信念 补足精神之钙》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什么?
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奋斗的方向和动力
革命理想高于天
“中国梦”视域下的青年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