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探究
2017-10-09闵程邢佳
闵程+邢佳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已经逐渐解体,其中互助养老作为一种尊重农村老人传统生活习惯的新型养老模式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基于湖北省互助养老试点作为研究对象,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路径分析的方法,对农村老人在互助养老中获得的幸福感与五大需求之间的关系及传导机制进行探讨研究。
【关键词】互助养老;需求层次理論;路径分析法
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基金课题“异质性需求视角下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优化探究——基于对湖北省钟祥、仙桃市试点的实证调研”(项目编号:201610520098)。
一、引言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原有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农村养老体系面临崩溃的新形势下,老人面临老无所养,老而难养的现实困境。勉强可以维持养老成本的农村老人,又面临心理需求难以进一步满足的尴尬境地。如何搭建一种可以满足基本生存需求老人,又能给予其精神慰藉获取心理满足的农村养老模式,具有紧迫性、必要性和极大的现实意义。互助养老作为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诞生自2008年,发起于河北省邯郸市的肥乡县,是一种尊重农村老人传统生活习惯的新型养老模式,融合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三者的优点,其模式更强调普通居民间相互的帮扶与慰藉,更加适合解决农村当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养老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政府很难用充足的经费来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的状况。
关于我国互助养老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郭丹阳(2013)对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进行定性研究,认为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具有投入低、效益好、操作性强、满足老人不离土不离乡情感需求等优势,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可行性。王强(2013)以河北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为主要研究对象,利用社会保障理论、社会嵌入理论、养老模式等相关理论,分析了目前农村互助养老模式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制约农村互助养老发展的因素,提出通过转变观念、丰富互助内容、整合养老资源、吸引多元主体参与、完善法规政策等措施加以完善。赵悌伟(2015)利用钻石模型分析探讨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得出互助养老模式在农村养老中的优点,给出完善补充互助养老模式的初步构想,针对此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设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农村养老志愿服务、合理调配医疗资源以及积极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等提升措施。现有研究对于互助养老的优缺点以及模式发展的困境给予了一定的阐述,但是很少有从农村老人获得的幸福感出发,从老人的各种需求出发,这是本文的研究的重点。
二、研究模型构建
本研究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本研究中引入了结构方程模型(SEM)来对各个需求对于幸福感获得的影响程度进行量化分析。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SEM的经典模型架构,结合本研究的变量设计,构建了农村老人通过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从互助养老模式中获得的幸福感的模型。模型包括6个潜变量: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从互助养老模式中获得)幸福感。模型假设五大需求均对幸福感存在直接影响,而需求之间的存在相关关系。每个潜变量下设有若干个观测变量。
三、数据分析
1.样本描述性分析
本次调研选取了湖北省公布的互助养老试点地为调研地点,具体包括考核结果为优秀的幸福小区,考核结果为合格的华容社区、新街社区、楚藩社区的老年人协会和老年人互助照料中心。问卷调查主要面向在互助照料中心活动的各位老人展开。本次调研共获得了224份问卷,经整理后获得完整的有效问卷210份,问卷有效率达到93.75%。
样本数据基本信息的描述性统计如下。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受访对象略高于女性,但男女基本保持平衡。从年龄分布来看,65-70岁的老人是互助中心的主要群体。文化程度方面,老人大多为文盲、小学和初中的文化水平,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分布较少。婚姻状况方面,单身的老人和非单身的老人分布基本平衡。在全部受访老人中,70.48%的老人表示自己未和儿女同住,约89.52%的老人选择了儿女给予自己的照料一般或不太充足。通过了解到,老人的子女们大多在县城或较大城市外出打工,留在村镇的较少。这也反映出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流,农村空心化严重,空巢老人情况普遍。这部分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是需要密切关注的社会问题。
2.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保证样本数据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本文使用CronbachsAlpha系数对问卷信度进行分析,采用KMO统计量和Bartlett球形检验对问卷效度进行检测。问卷的整体标准化CronbachsAlpha值为0.896,KMO统计量为0.901,Bartlett球形检验也通过了显著性检验,表明问卷数据具有很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宜进行后续的统计分析和研究问题的解释。
3.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以及本文的模型图,运用AMOS21.0对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输出模型的每一条传导路径的标准系数、显著度、以及模型的自由度和卡方检验值。由原始模型整体的卡方值为256.696,显著水平为0.000,可以认为模型整体是合适的,说明该模型可以进行下面其他的结果分析。
观察路径标准系数表可以看出,模型绝大多数的路径系数都是高度显著的,P值大多数都是小于0.001;但是路径“生理需求→幸福感”、“安全需求→幸福感”、“自我实现需求→幸福感”和“尊重需求→幸福感”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尤其是“安全需求→幸福感”这一条路径,P值达到了0.94,说明安全需求对幸福感可能不存在直接的影响,也就是说农村老人在互助养老中心对于安全感的需求相比于其他维度而言,并没有那么高。endprint
4.模型修正
鉴于原始模型存在一定不足,有四条重要路径的系数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有必要对当前模型进行修正,使之在保持整体拟合效果的同时还能让每一个路径系数保持显著。AMOS软件提供了两种模型修正指标,分别是“临界比率(Critical Ratio)”和“修正指数(Modification Index,简称MI值)”。本文通过临界比率的方法进行修正。
在经过第一次模型拟合结果中,找出MI值最大的一组变量,其中“e3?e10”的MI值最大,达到17.303。说明观测变量C13和C34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因此在残差变量e3和e10之间增加一条双向相关路径,并对模型进行新一轮拟合。
通过增加新路径,并重新估计模型,重要路径系数的显著度发生了变动,与此同时,模型检验的卡方值由256.696下降到了236.566,下降幅度明显,说明模型整体得到了较好的改善。现有模型的所有路径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因此路径设置是合理的,相应路径系数也是可信的,可以用于分析各变量之间的影响关系。
四、研究结论
通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模型并进行了多次修正,最终得到各路径的标准系数,得到了以下几点结论:1.在影响农村老人在互助养老中心获得的幸福感的各种内生变量中,情感与归属需求的影响最为显著,路径标准系数为0.688,其次是生理需求,路径标准系数为0.62,最后是自我实现需求以及尊重需求,并且后两者的影响力远远低于前者。而安全需求对于老人在互助养老中心获得的幸福感基本上没有影响,路径系数为0.02。这说明,农村老人选择互助养老这种模型进行养老,最为看重的是在养老中心获得情感与归属感,并且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照料,也就表明更加细致的照料以及给予老人更多的情感关怀以及心灵慰藉,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老人在互助养老中心的幸福感。
2.就各潜变量下的观测變量而言,相应路径系数可以反映出观测变量对于潜变量的重要性,即路径系数越大说明潜变量的变化在越大程度上是由该观测变量引起的。因此,最能体现生理需求的观测变量为C14(生活照顾),其路径系数为0.867,说明必要的生活照顾是影响农村老人在互助养老中心获得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三个观测变量的标准系数也都超过0.8,说明其他的衣食住方面也都较为重要;最能体现情感与归属需求的观测变量为C31(社交需求),其路径系数为0.759,说明农村老人在互助养老中心更多的是通过与其他老人交流和聊天,来获得情感满足以及归属感,从而最大程度获得幸福感;在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各个观测变量中,每条路径的标准系数也都超过了0.7,说明老人在互助养老中心除了需要生理照料以及情感关怀以外,同样希望能够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参考文献】
[1]赵志强,杨青.制度嵌入性视角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J].农村经济,2013.
[2]薛苗.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研究综述[J].管理观察,2015.
[3]王强.河北省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硕士论文,2013.
[4]郭丹阳.中国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可行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5]赵悌伟?基于钻石模型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研究—以济南市苗海村为例[C].山东财经大学,2015.
作者简介:闵程,女,1995年2月,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专业2013级本科生;邢佳,女,1995年5月,河北保定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3级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