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松的户籍制度对我国人口红利的影响
2017-10-09姚瑶
姚瑶
【摘要】人口红利是一种特殊的资源禀赋,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本文在已有的人口红利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之上,将关注重点放在户籍制度对人口红利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宽松的户籍制度将会使生育率同比下降,造成人口增速减缓、老龄化加重、劳动力供给下降,造成东西部地区发展越来越不平衡,抑制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大城市制度的放开将会带来负的人口红利。
【关键词】户籍制度;人口红利;经济增长
引言
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人口红利通过对生产领域,消费和储蓄的影响,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在人口红利产生作用的机制中,政府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例如户籍管理制度从宏观层面上改变人口结构,从而改变劳动力供给,影响经济发展的轨迹。近年来,随着国家户籍改革浪潮的推进,各大城市为了响应中央号召纷纷表示要放宽当地的户籍壁垒,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但是各大一线城市不仅没有放宽户籍政策,反而制定了更紧缩的户籍制度。特别是北上广一线城市,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人,更是户口“含金量”最多的几个城市,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这些城市,因此当地政府如何在本地人口和外地人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制定适宜的政策制度显得迫在眉睫。
一、国内外综述研究
1.国外综述研究。国际上对人口红利的研究最早始于对东亚奇迹的研究,经济学家们发现,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东亚地区的人口转变异常迅速,转变期间劳动力比重的上升以及人口负担的下降,为经济增长创造出非常有利的人口红利窗口。人口红利的概念最先由Bloom&Williamson(1988)提出:“社会追加的人口生产性为经济增长贡献了一个具有促进作用的人口红利。”总和生育率的变化会导致经济增长产生变化,虽然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Bloom&Williamson认为一国的经济增长有可能来自于该国人口红利的影响,通过他们对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分析,Bloom&Williamson在2002年正式提出了人口红利的概念。
在对人口红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时,经济学家发现劳动力结构的变化会带来显著的人口红利,特别是在幼年与中青年人口比例和老年与中青年比例的下降过程中,显著提高了劳动年龄人口的生产性和积极性,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更加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增长。Lindh&Malmberg(1999)、Bailey(2006)、Chong&Jeon(2006)、Canning(2007)等经济学家们都实证分析了在生育水平变动过程中改变了人口年龄结构,而在人口年龄结构改变的过程中所带来的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具有积极的作用。
生育率的变化也能够带来人口红利的提高,Barro(1995)考察了100个国家从1960至1985年之间生育率的变化,Barro发现随着生育率的降低,人口红利开始逐渐上升,而后又出现了下降的趋势,生育率与人口红利产生了一種“倒U型”的关系。
但不容忽视的是,对于人口红利作用于经济增长需要一系列条件,如Bloom&Finlay(2008)提出的教育、经济政策,兑现人口红利是需要一定的资源禀赋、制度以及政策条件的,这些条件不满足,人口红利就不能充分有效甚至是无法释放。
2.国内研究综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令世界瞩目,国内对人口红利的研究也颇为丰富。蔡昉1999年对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分解得出,东亚奇迹中约1/4为人口结构因素。Wang Feng&Andrew Mason(2004)通过因素分解法对中国的人口年龄结构进行研究,他们度量出1960~2000年以前,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享有人口负担的下降带来的红利。穆光宗(2008)认为只有在满足较低的人口抚养负担、较为充沛的劳动力供给以及较为合格的人力资本的条件下,人口机会窗口才能有效作用于经济增长。刘元春、孙立(2009)认为只有在较低失业率以及较高劳动参与了的前提下,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才能充分发挥。对于人口红利作用于经济增长需要的一系列条件,很多学者也都有论述,如教育、经济政策(Bloom&Finlay,2008),合宜的制度环境(都阳,2007),改革开放、教育制度、就业制度、户籍制度和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蔡昉,2009),以及经济发展政策、人口控制政策、教育普及政策(李魁,2010)。蔡昉(2010)认为城市化率还不够高,仍有相当比重的农业户籍人口,随着户籍制度等公共措施的不断完善,可以通过城市化进一步挖掘潜在的人口红利。我国目前处在城市化阶段,工业化正在深化发展,使得快速稳定的经济仍可期待,因此,政府更应该顺应这种趋势做出制度的变革和政策的调整,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和经济结构转型。
二、宽松的户籍制度带来的负人口红利
制度研究起源于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和诺斯的开拓性研究。他们认为:“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西欧的发展正是西方兴起的原因所在”。制度的变革会导致规则的改变,人们为趋利避害,其行为方式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经济发展的方式不同。因此,有效的制度安排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安排则会抑制经济增长和发展。
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户籍制度除了执行人口登记和管理职能外,还与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密切相关,不同的户口身份上捆绑着有差别的福利待遇,例如教育和医疗,这在大城市和小城市间的区别尤其明显,大城市本地户口往往比外地户口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福利待遇。大城市的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本地居民的福利待遇,户籍壁垒不降反升,让大多数外地人口望尘莫及。但是如果实现宽松的户籍政策,那么带来的负面影响将会远远高于正面效应。
1.人口增速减缓,改变人口年龄结构。大城市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发展的最先进水平,每年都会有不同阶层的外来人员大量涌入一线城市。如果全面放开了大城市的户籍壁垒,让所有外来务工人员毫无限制的在本地落户,那么首先带来最直接的一个影响就是:生育率同比下降,人口增速放缓,老龄化加重。大城市虽然拥有最好的资源,但它的生活成本和生育成本却高于其他中小型城市,以上海市为例,据统计近年来上海市的人口一直呈现负增长的趋势,每100户人家只有2-3家愿意生小孩。endprint
2.降低消费水平和储蓄率。首先,随着放宽户籍制度带来的人口老龄化会导致社会负担加重,劳动生产率下降,进而导致消费模式和消费水平发生变化,对经济发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碍。其次,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年龄越大的人消费水平越低,这样就会使得人均收入提高所带来的消费水平提高的速度减小。最后,年轻时消费者的储蓄倾向会比较低,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储蓄率会不断上升,增加的储蓄是为了将来的养老,但是退休后就会消耗年轻时积累的财富,这个时候储蓄率就会下降。因此,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提高会降低未来的消费水平和储蓄率。
3.造成城市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往往是人们选择就业的动机,由于大城市的经济发展好,所以给予职工的福利待遇也要高于各中小型城市,这就促使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入大量的劳动力,其中也包括很多高素质人群,例如各大高校毕业的大学生。如果实行宽松的户籍政策,则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素质人群相继留在大城市,结果将造成供过于求、人才浪费,也使得他们的人力资本收益大打折扣,并扭曲了人才配置。更为重要的是,随着落后地区的人才相继流入大城市,本地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让本就不发达的地区更加落后,却让发达地区更加发达,这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使东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越来越不平衡。
结论
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不断实行和深入,中央也表示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體化的实现。虽然人为将居民进行多元划分并进行区别对待的户籍制度对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如果完全放开这些户籍壁垒让人口无限制的自由流动又会给城市之间的经济发展带来诸多不利:使大城市原本就不高的生育率越来越低,人口增速减缓,人口老龄化加重,劳动力供给下降,落后地区人才流失愈发严重,造成地区间的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带来负的人口红利,这对一个城市的未来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就目前来说,我们不应该放开大城市的户籍制度,除非将来找到一些更为成熟的方法,否则就应该维持现状,实施较高的户籍门槛。
【参考文献】
[1]Lee,Ronald D.The Formal Demography of Population Aging,Transfer,and the Economic Life Cycle,in Demography of Aging.National Academy Press,1994:pp.20~22.
[2]NIELSEN H S.Wage discrimination in Zambia:an extension of the Oaxaca-Blinder decomposition[J].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2000,7(6):405-408.
[3]王军,王广州.中国育龄人群的生育意愿及其影响估计[J].中国人口科学,2013(4):26-35.
[4]宋月萍,宋正亮.户籍制度对大学生工资的影响-来自北京市的证据[J].人口与经济,2016(4):103-112.
[5]车士义,郭琳.结构转变、制度变迁下的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J].人口研究,2011(2):3-14.
[6]王金营,杨磊.中国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0(5):15-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