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

2017-10-09黄爱青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加工贸易比较优势转型升级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应采取推动加工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发展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发挥比较优势以调整加工贸易区域分布,鼓励企业合作以推动加工贸易主体内资化,减少加工贸易给环境和资源带来的压力等策略。

关键词: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增长,已成为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之一,其中加工制造业也已成为我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一个重要着力点就是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一、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现状

1.加工贸易出口规模稳步增长,但比重持续下降

2001-2004年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一直稳居在55.0%左右,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加工贸易到一定时期会受到各种内外部环境影响,2004年以后,我国出口贸易增速缓慢,比重也持续下降;受金融危机影响,到2015年末加工贸易出口增速降至-9.78%,比重也跌至35%。这说明在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加工贸易的风险抵抗力会变弱。

2.加工贸易方式以进料加工为主

根据我国加工贸易增长形态的发展趋势看,进料加工同比增速远超过来料加工增速。2013年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的出口产值分别占当年加工出口贸易的10.7%和89.3%。2014年则为10.2%和89.8%。进料加工出口比重的增加体现了我国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有雄厚基础,为了获取更大的利润,加工出口企业更重视发展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制定发展新的销售战略。

3.加工贸易的主体是外商投资企业,市场多元化显著

由于中国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开放水平也逐渐提高,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许多外商选择在中国从事加工贸易,获取利润,截至2015年世界500强有480多家已经落户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占我国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不断提高,对我国国内产业经济发展有很高的带动功能。

同时,我国加工贸易对外市场多元化显著。2015年,欧盟、美国、东盟为中国前三大贸易伙伴,同时,新兴市场也保持飞速增长,中国对部分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较大,其中对越南、印度、泰国出口分别增长3.9%、7.4%和11.6%。

4.加工贸易主要集中于工业制成品,高新技术产品发展空间大

一直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主要以工业为主,农业和服务业比重较低,我国企业处于产业链低端,增值系数低,这对产业转型不利。同时,外商将大量被淘汰的废弃设备机械转移到我国,导致环境生态破坏,不利于可持续发展。随着越来越多来华投资加工贸易的外商企业,使得加工贸易中的机电产业和高新技术产品比重越来越大,加工贸易出口产品明显发生了改善,2015年,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分别占进出口总额的53.47%和30.40%。

5.加工贸易大力推进了我国就业、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发展

加工贸易是我国开放经济和对外贸易的重要部分。三十几年的发展历程,加工贸易对解决就业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中国商务部数据显示,加工贸易实现就业人数大于四千万人。加工贸易的发展与整个外贸的回稳向好,和整个就业压力缓解有直接关系。

同时,加工贸易对经济的贡献率不断增长,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正向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加工贸易产业结构层次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继续发展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基础上,开始迅速涌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产业结构层次的迅速提升带动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比如计算机、手机等高新技术产业在短时間内快速形成规模大生产。

二、我国加工贸易存在的主要问题

1.加工贸易的溢出效应未能充分发挥,整体竞争力低

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我国加工贸易企业主要进行低端产品的生产组装,技术含量低,忽略了研究开发的重要性,过于保守的只负责简单的低端附加程序。我国原有的工业基础没有充分利用,附加值水平低。产业分布层次和价值链都很低。同时,在加工中间投入品时,没有实现国内替换,依赖进口使得国内企业无法带来新的机会和市场,加工贸易的溢出效果不大。

2.我国加工贸易区域分布不平衡,区域间差距大

东部地区沿海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基础好,对外开放程度高,国家政策支持大,因而加工贸易发展迅猛,广东、福建、江苏、山东和上海这五个沿海城市的加工贸易额占全国加工贸易总额的80%以上。而经济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因廉价劳动力和丰富资金资源等被东部沿海地区吸引走,导致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规模小,生产水平落后,加工贸易发展举步维艰。这不仅是因为中西部地区地理优势欠佳,还归根于我国内陆与沿海地区没有形成有效的转移和传递机制。

3.民族企业未能成为加工贸易的主体

我国加工贸易主要由外商投资企业主导,80%以上的加工出口贸易来自外资企业,本土民族企业发展缓慢。一方面,民族企业未能成为加工贸易主导力量,因此参与国际加工贸易的能力非常薄弱,导致我国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另一方面,外商投资企业主导加工贸易市场,使我国加工贸易更容易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及其他外界环境影响,严重阻碍我国加工贸易整体升级和调整完善。

4.加工贸易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出口以初级产品为主,技术含量低,资源投入大;以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为主的加工贸易方式耗能大,污染高,产生了严重的外部不经济。

三、推进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及建议

1.推动加工贸易向价值链高端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

努力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上,延长附加值链条。把握丰富劳动力的资源优势的同时让其他潜在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加工贸易朝着电子信息化、高新技术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endprint

通过“微笑曲线”的分析,我国既要向上游产品发展,即发展零部件等组装配件产业发展,沿着“简单发展—复杂组装—零部件制造—产品研发—自有品牌产品研发、设计、生产”的方向发展;同时也要向下游产业发展,即品牌、销售、售后等服务型产业发展。从整体上提高我国加工贸易行业的利润。

2.发挥比较优势,调整加工贸易区域分布

我国地域广阔,应依据各地产业特色合理布局加工贸易,制定完善的地方性区域优惠、产业优惠政策。比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经济,能源资源丰富,该地区可通过利用丰富的农场、旅游、矿产等资源发展高附加值出口加工贸易产品,例如四川的药材加工产业、宁夏的牧业加工产业、云南的生物制品产业等。而作为经济较为发达,加工贸易水平相对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可大力发展高端技术产品。如东北老工业基地、新兴的珠三角地带、环渤海经济圈,都应积极完善加工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重点发展知识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

3.鼓励企业合作,推动加工贸易主体内资化

目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发展是“大进大出”“两头在外”的状态。这种状态必然会导致大量购进原材料,通过简单加工再出口至国外市场。这种机械的、技术含量低的加工贸易环节显然阻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外商投资企业通过该模式,垄断销售渠道和高新技术,获取巨大利润。

因此,一方面,我国应鼓励培育实力相当的内资企业投资参与加工贸易。对于国有企业要加快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运用强烈的竞争理念和激励机制发挥产业的工业和技术基础,进而对相关产业的发展产生带动功能。而民营企业作为真正的市场微观主体,我国必须大力倡导民营企业参与加工贸易,放开对民营技术和资本密集企业的限制政策,积极推动加工贸易主体的内资化。另一方面,政府要落实扶持政策,完善退税政策、知识产权保护政策等一系列加工贸易服务配套政策。

4.減少加工贸易给环境、资源带来的压力

在环保方面,力争少生产高能耗、高污染的服装纺织业,多向高新技术产品转移,这需要从组装加工简单的工艺,向在产业链中占支配地位的技术扩展,由劳动密集转向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的同时减少污染,使加工贸易与社会和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徐蓉.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基于国内价值链整合角度[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2]李晨.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路径选择[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10.

[3]汤碧,陈莉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的中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研究[J].国际贸易,2012(10)

[4]邓娜.中国加工贸易的发展历程及政策演变[J].开放导报,2012(12)

[5]赵敏.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作者简介:

黄爱青(1980-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经济学专业。endprint

猜你喜欢

加工贸易比较优势转型升级
房地产开发模式转型升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