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源战略研究与对策分析

2017-10-09岳亚娜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对策

岳亚娜

摘要:现代企业之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之争。人才是企业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资源。企业对于人才不光要有经济投入,还要有精神和感情投入,目的就是为了留住人才、善用人才,为了防止人才流失。在现今市场经济环境下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已经全面打响,任何一家企业都会注重自身人才队伍的建设。本文就是基于对企业间人力资源战略的研究和分析而提出的针对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人力资源;战略;对策

人才是国家的财富,更是企业的财富,未来企业的竞争,必定是人才的竞争。有了人才,就有了市场机会,有了人才就有了企业发展的保证。人才的来源有两个渠道:一是培养,二是引进。但人才问题又非常特殊。既然是人才,和普通员工的区别在于,企业不仅要用其力,更要用其智。否则,即使留得住其人,也未必留得住其才、用得了其智。因此,对于企业人才问题的解决,还要考虑精神层面的要求,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企业人力资源战略主要问题

企业间人才争夺是指各企业对人才的激烈竞争。在发达国家经济体中人才争夺已经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手段。目前,我国企业也越来越认识到人才争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说,一场没有硝烟的人才争夺战已经在我国全面展开。人才争夺可以发生在公开的人才市场上,也可以发生在两个特定的企业之间(俗称“挖人”)。人才市场上展开的人才争夺是对整个人才市场上人才供给情况做出的积极反应,它通常发生在高校、招聘会、媒体广告和互联网上,主要针对那些对当前所在企业感到不满意的员工或者刚刚进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而两个特定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是一个企业集中招募另一企业所拥有的人才,通过“挖人”,企业不仅获得人才所拥有的知识、技能,而且还可能获取竞争对手的技术和商业秘密甚至能够动摇竞争对手的军心和士气。

在中国深入实施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时期,一场前所未有的人才争夺战正在全国打响。企业人才难引、人才难留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在企业间人才争夺大战的背后,抢人才不易,守人才更难。企业遇到“人才瓶颈”,在培养、引进、评价、激励人才和人才流动等方面,鼓励创新的人才政策落实还不是很到位,导致人才请不来、留不住,企业创新借不上人才的力。为人才营造施展创新才华的平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已經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人才”成为争夺的核心焦点。应该说,随着经济发展进入知识密集和技术密集时代,“人之贵”愈发凸显。

人才思动,如何成为人才市场中最有利的竞争者成为当下每个企业决策者都必须关注和深思的议题。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多达795万人,比去年增加30万人。那么,企业应如何擦亮自己的雇主品牌,成为这场人才争夺战的最终赢家。优厚的物质条件只是把人才吸引过来的第一步,“把人才留下,才是第二步的竞争。

在不少人看来,如今企业生产已市场化,企业需引进多少人才、引进什么样的人才,最后留住什么人才和给留下人才创造何种机会,应该是企业自己的事,企业完全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这些问题,政府没必要也没有责任来事必躬亲。话虽这么说,但企业生存发展与政府各类规章制度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的制度设计,对企业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给人才提供晋升空间必然会产生巨大影响。

二、企业人力资源战略对策分析

正确定位人才目标,企业必须通过认真细致的分析来确定哪些人才适合作为争夺目标。一般来说,企业应该考虑争夺目标对本企业的价值以及企业需要给他们支付的报酬之间的平衡。为了从人才争夺中受益,企业必须确保争夺目标为本企业创造的价值大于企业为此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争夺过程所花费的各种成本和企业日后支付给人才的报酬。对于在公开人才市场上进行的人才争夺,企业需要根据空缺职位的要求,利用各种有效的识别方法来判断争夺目标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等条件与空缺职位的匹配程度。对于两个特定企业之间的人才争夺,企业应该将争夺目标锁定在那些对本企业的价值高于其当前所在企业价值的人才。

发挥不同争夺手段之间的协同效应,争夺人才的手段有多种多样,企业不应仅仅关注单一手段(如薪酬)而忽略其他手段。不可否认薪酬在人才争夺过程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它关系到人们的生活水平、折射个人的成功和身份以及体现自身的价值。但是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地考虑采取其他非物质的手段,如培训机会、企业文化和发展空间等来争夺所需要的人才。当前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和全面报酬方面的研究一直强调各种人才资源管理实践之间的协同效应,即1+1>2的作用。

注重人才争夺的信息支撑,人才争夺策略的有效性也取决于企业对人才市场信息的掌握程度。人才争夺是一个动态过程,其他企业的一举一动都可能影响人才争夺的整体格局。因此,只有准确了解其他企业的人才存量和人才管理方法,企业才能设计出一套有效的争夺策略。应该说,企业需要掌握的信息非常广泛,包括:①其他企业正在招聘哪一类人才,提供什么样的条件;②其他企业采取什么样的招聘方法;③其他企业给人才提供的薪资水平;④其他企业的用人政策;⑤其他企业人才流入的来源和流出的方向;⑥人才市场上有哪些创新的争夺手段;⑦企业间人才争夺的攻防模式等等。

完善相应制度,为企业留住人才营造宽松社会环境。政府要进一步消减行政审批事项、为企业降税减费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在企业引进人才落户、子女就业升学、人才选拔和职称晋升等方面实行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人才科学评价体系,为企业人才提供上升渠道和发展空间,营造企业人才成长环境,使企业的人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参考文献:

[1]钱振波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政策.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7.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战略对策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战略
战略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