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初甘肃军政建制与西北边防

2017-10-09张彤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军政重要性

张彤

摘 要:清代甘肃军政建制是清代整个军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甘肃地处西北边防的战略节点上,对于拱卫中央王朝有着重要作用。同时,甘肃在清初西北边防体系中的战略地位和主体性地位突出,清廷在用兵西北廓清叛乱时将其作为军事战略支撑点和军备后勤供应保障基地。因此,清廷历来十分重视对西北边疆问题的经略和治理,从中央王朝军政治边政策的总体战略部署到具体实践,无不凸显出甘肃作为军事要地的重要性。

关键词:清初甘肃;军政;西北边防;重要性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的重要时期。清代版图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毛泽东曾谈到:“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1]费孝通也说中华民族“经过接触、混杂、联合和融合,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2]即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西北处于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故而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对西北的经略和治理。清王朝建立后,面对西北一线的复杂战局,尤其重视甘肃的军政建制。考察清代前期甘肃军政建制,对巩固国家西北边疆以及维护王朝统治就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本文拟就清初甘肃军政的建制境况试图说明甘肃在总体战略布局下的重要地位和特殊作用。

一、甘肃八旗驻防与绿营建制

清代行省的军政建制包括两个系统,“即以巡抚为主,包括藩臬二司及学政在内的民政系统和以总督为主,包括提督及总兵在内的军事系统。”[3]清初,甘肃省的行政建制仍沿袭明朝,“甘肃,明陕西布政使司及陕西行都指挥使司也。清顺治初,因明制,设甘肃巡抚,驻宁夏。五年,徙甘肃巡抚驻兰州。康熙三年,分陕西为左、右布政使司,以由布政使司驻巩昌,领四府如故。六年,改陕西右布政使司为巩昌布政使司。七年,又改甘肃布政使司,徙治兰州。雍正三年,裁行都指挥使司及诸衙所,改置甘州、凉州、宁夏、西宁,升肃州及秦、阶州为直隶州。乾隆三年,废临洮府徙兰州,因更名。二十四年,置安西府。二十九年,裁巡抚,以陕甘总督治兰州,行巡抚事。三十八年,置镇西府于巴里坤、迪化直隶州乌鲁木齐。三十九年,降安西府为直隶州。四十二年,升泾州为直隶州。”[4]那么,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甘肃省所辖有兰州、平凉、巩昌、庆阳、宁夏、西宁、凉州、甘州、镇西等9府,泾州、阶州、秦州、肃州、安西、迪化等6个直隶州。大概相当于今天的甘肃省和青海、宁夏、新疆东部的部分地区。此时,陕、甘两省正式分治。

甘肃军事建制在整个清王朝的战略布防中有着独特的重要作用,“督以军门,临咽喉之要地,寄锁钥于丈人,以一纪律,以靖戎羌,以辑黎庶。内连东陕三千,实为左臂;外控西藏二万,更处中枢。视汉及明,其责不尤据且重哉!”[5]其中,最主要的军事系统包括八旗和绿营制度两部分。清代八旗驻防号称“山海要隘,往往布满”[6]的态势,在全国形成了严密的军事网络。清代八旗驻防分为京师驻防和直省驻防两部分,甘肃驻防便属于直省驻防体系。绿营兵也是清代军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终清一代同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八旗、绿营统称“经制兵”,即国家正规军。八旗和绿营虽说是两支组织与系统不同的军队,但二者相辅相成,都作为清代重要的军事防御体系,它们对经略清朝边疆和稳固清王朝的统治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甘肃驻防八旗的驻防情况

从历史经验和现实需要讲,王朝统治者为了便宜行事,在对边疆的军事战略布防上十分重视“驻防”的效力,“古人云:‘千里持粮士有饥。则知调拨之兵,非惟缓不救急,抑徒糜费国币,疲劳士卒。故国家驻防之兵,最为良制。尽选虎贲劲旅,屯戍四方,督其操练,严其律令,有四方稍有不靖,自可驱除,不须远方调拨以误时日。”[8]甘肃驻防属于边疆驻防体系,自平定三藩后,阶级矛盾逐渐缓和,且此时随着沙俄的入侵和漠西蒙古准噶尔部的崛起和进逼,康熙中叶起,清廷将军事进攻重心从直省东部和南部渐向西北转移。甘肃行省的八旗驻防分布于宁夏、庄浪、凉州三处。宁夏自古就是中原门户,史称“贺兰山环其西北,黄河襟其东南,诚关隘重镇也。”[9]康熙朝曾为防止三藩军队北上,遣派1名副都统率领八旗兵在此驻防。雍正元年(1723),青海和硕特蒙古罗卜藏丹津起兵造反,年羹尧被濯升为抚远大将军,西宁一役,宁夏的战略地位就更加凸显。雍正三年(1725),和硕特蒙古战败投降归清,于是在宁夏正式设防。至乾隆十一年(1746),宁夏驻防甲兵总达3400名,使宁夏成为北方的军事重镇。雍正十三年(1735年),准噶尔部兵败,大军班师回朝,清廷遂商议边境驻防事宜。凉州和庄浪驻防正式建立于乾隆二年(1737),在凉州设将军和副都统各1员,庄浪设副都统1员。“设甘肃凉州八旗满、蒙、汉兵凡二千人。设驻防庄浪八旗满、蒙、漢兵凡千人。”[10]凉州八旗驻防兵共计1510名,庄浪八旗驻防兵共计844名,总计5842名。

(二)甘肃驻防绿营的驻防情况

甘肃绿营兵建立于清代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清代统治者入关后,每逢占领一地,就接受明朝的降军,重新组建成一种自成系统且别于八旗的军事制度,即绿营制度。清廷建立绿营军制的原因有三:“第一,八旗军队数量过少,所以不得不用汉人军队。第二,清朝建立绿营是用以汉人制汉人的政策来统治中国。第三,清朝建立绿营制度,是要用有定的镇守的兵力,以镇压随时爆发的无定的事变。”[11]清廷即入关,根基不固,为了维系其统治,亟需在问鼎中原后建立一套因地制宜的治理系统。因汉军在行军打仗时用的是绿色旗,故而称其为绿旗兵或绿营兵。绿营兵分三种:即马兵、战兵、守兵。“战守皆步兵,额外外委皆马兵。”[12]绿营建制即以总督为最高统领,提督与总兵为主力,共分标、协、营、汛四级建制。这一制度通过清廷的发展和改变以臻完善,实行大小相制、集权与分寄的统驭原则。集权与分寄原则,“是用于国家行政系统上的职权方面的。集权便是将国家的事权集中于中央政府,分寄便是将国家一部分的职权分寄于地方最高长官的督、抚。”[13]这一原则是对当时适合清廷军事统治的准确反映。endprint

各行省绿营建制据“地理形势而定营制的缓冲疏密,酌兵数的多少。”[14]即以山川形势为据,因地制宜,从各地实际出发进行兵额配置。清代前期因西北用兵的需要而对甘肃绿营建制进行较大规模的整治。甘肃绿营建制初设时归川陕总督管辖,但在乾隆年间,甘肃分设总督,尔后将川陕总督改为陕甘总督,甘肃巡抚和提督也经历了设立与裁撤的交替变化。此后,甘肃绿营建制形成的基本格局是一提督四镇的建制,甘肃提督同时辖肃州、凉州、西宁、宁夏四镇。根据罗尔纲《绿营兵志》的研究与记载,至乾隆二十七年,甘肃绿营驻防额兵总数为56064名,这在全国各省的绿营驻防中属于兵额较多的地区。

二、甘肃对西北边防的重要性

西北素称三边之地,一直在我国悠久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古代中国,西北作为中央王朝的“臂腋”地区,在历代王朝用兵西北布防中的战略地位自然不言而喻。甘肃作为塞防要地,在西北边防体系中又处于独特的战略地位,“甘肃北达蒙部,南杂番、回,西接新疆、宁夏,以河套为屏障,西宁与撒喇相错处,为西陲奥区。”[15]甘肃也是边疆地区与腹内地区的连接部和交汇点,甘肃八旗和绿营驻防方便向新疆调兵,甘肃“设置驻防,以便就近调遣,既加快作战速度,又便于筹集粮饷,作用发挥得比南方各省驻防更为突出。”[16]甘肃军队曾在清廷征伐新疆、西藏、内外蒙古的过程中立下汗马功劳,甘肃西临青海,北靠新疆,是清政府统一新疆和青海的前沿阵地;“甘肃省遂由边疆要地一下子变为‘腹心之地,再没有汉唐盛世匈奴与羌戎、突厥与吐蕃南北夹击的那种岌岌可危之感。”[17]因此,甘肃作为关键地区和敏感地带,与边疆的命运休戚相关。

三、余论

西北自古地广人稀且多沙漠曠野,历来兵燹不断。清廷在平叛边疆战乱时,甘肃的军事布防起到了重要的便利作用,如乾隆在平定大金川之乱和复叛时,曾从陕甘二省调兵遣将七万人左右。且此时甘肃兵源的战力极强:“公谏曰:‘甘、凉兵为天下劲卒,”[18]当时新疆北路的屯田兵首先是由甘肃的甘、凉、肃等地调过去的,南北两路的绿营换防兵丁也是调自陕、甘两省。总之,清初面对西北频仍的战事,清廷在甘肃的军事驻防既是必要的又是现实的,更是直接关乎清廷命运的关键抉择。甘肃作为西北军事重镇和咽喉要道,在清前期中央政府的军事战略体系布防中处于独特的地位,为清廷开疆拓土的军事征伐实践立下了汗马功劳。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22.

[2]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9.

[3]杨军民.“甘、凉兵为天下劲卒:清代甘肃驻防绿营考论”[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6).

[4][6][10]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2109,2110,3870,3901.

[5]钟赓起.甘州府志[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1995:251.

[7]《武皇帝实录》.转引自:清史研究所所编.清史论文选集[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1979:243.

[8][18]昭梿.啸亭杂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0:92,338.

[9]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1.

[11][13][14]罗尔纲.绿营兵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4:1,2,236,239,202.

[12]谷苞等.西北通史[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2005:135.

[15]赵尔巽等.清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1976:4066.

[16]定宜庄.清代八旗驻防研究[M].辽宁民族出版社,1992:43.

[17]中国志(下卷)[M].北京:华龄出版社,1995:1777.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军政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开创辉煌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东北抗联的军政学校
WU军政观察社:在正经中爆发宇宙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印记考释三则
新中国大行政区军政委员会的缘起与演变
军政委员会制度与党委制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