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融合策略研究

2017-10-09卞伟静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德育融合

卞伟静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历经岁月积淀,在世界文化中独具特色。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发展需要从中国优秀文化中汲取力量。从古至今,中国走“重德轻智”的教育路线。德育水平不仅影响我国公民道德素质水平更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甚至对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重要影响。现代社会发展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面临诸多挑战,急需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承担起文化责任,积极开发中国优秀文化中的精髓,与德育融合,在德育课程、德育教育过程等环节彰显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托古改新,以古创新,不断探索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促进德育工作的新发展。

关键词:学校德育;优秀传统文化;融合

关于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弘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在全国高校开展发扬传统文化的活动得到教育部的大力支持。这充分说明了学校做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在德育教育中促进青少年道德素养与品格素养的提高,其意义重大。新时代背景下,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融合发展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势在必行。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笔者阅读相关资料之后,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如下几种界定:(1)李宗桂撰写的 《中国文化概论》 指出:其所谓中国文化就是中国传统文化。(2)而且,中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定义在张岱年、 方克立主编的 《中国文化概论》也有体现。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创造、沉淀,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中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为中国民族体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精粹,彰显了中华文化独特的气象和精神面貌。

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的必要性

(一)提高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要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

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功能与德育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具有一致性和内在统一性。因此,将优秀传统文化寓于道德教育之中,增加道德教育教学的生动活泼性,并且在德育课程中,使学生接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

(二)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利于营造和谐的德育氛围

优秀传统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生活,学生从中得到理想激励,使学校发挥出德育引领作用,令学生在生活学习之余充分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学生道德教育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三)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相融合,提供德育工作的方法论

传统文化以“道德感化”“合理感化”为主要内容,中国学校德育在不断发展中形成的“以道德教育为主,智力教育为辅”的教育模式,也是学校德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想取得良好效果,可以借鉴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传统优秀文化与现代德育融合的契合点

(一)二者都具有育人功能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我国历代先贤们整理、凝结、发展,在几千年的时间检验中,产生了深厚的底蕴和深邃的哲理,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结晶。现代德育融合传统文化,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索,传统优秀文化在现今的重要育人作用有待发掘。

(二)二者都具有导向功能

德育的导向作用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相似之处,集中体现在人生观、世界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

(三)二者都具有凝聚功能

德育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为内容并且加之以共同理想教育等信念,使分散的个体凝聚起来,能够形成强大的道德合力。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优秀内核,并且作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来源其凝聚能力不容忽视。

(四)二者都具有传承功能

现代德育在致力于培养受教育者形成符合现代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素质的同时,不能忽略传统优秀文化在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的优良成分。现代德育只有在传承优良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富有生命力。符合国情和本民族实际的现代德育发展,需要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传統优秀文化历经时代风雨的洗礼仍流传不衰,得益于它优秀的传承功能。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德育教育相融合

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育方式上,灌输式手段集中

灌输教育不仅体现在主观上,还包括客观上的灌输。灌输在学生身上最明显的表现就是教师无视学生的内在需要。在教育内容上,当前德育教育不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内容一成不变,与社会生活结合度不高。在与传统文化的融合过程中一味强调重大理想的树立,却忽略学生个人内在的需要。在教育中,过多的使用灌输式教育,使学生难以在现实的学习与生活的实际中找到共鸣,无法营造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氛围。

(二)教师层面:教师国学素质不强

目前教育方面存在大量教师采用传统保守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的现象,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度不够。教师不能正确把握和处理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无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且对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二者融合的认同与实践认识不够全面深入。

五、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融合策略

(一)学校层面

1.以校园文化为载体,进行传统文化与德育融合工作

校园文化对人的道德修养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不能实时看到作用,但是在长期的影响中,能够使学生的道德发生质变。校园文化想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第一,硬件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校的硬件设施的作用,例如可以借助校园广播、板报设计、宣传栏等设施,充分发挥其作用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达到“目濡耳染,不学以能”的目的。第二,软件方面:为了宣传普及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举办相关主题的班会、校园文化节、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

2.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发挥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文化引导作用

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加强任课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使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课程与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实现德育发展和文化传承的共赢局面。二是需要提高各科教师特别是德育教育方面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样教师就可以在平时的授课中,将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让学生耳濡目染,达到提升德育水平的目的。endprint

(二)家庭层面

传承家庭美德是德育教育的重要方面。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老师,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渗透在每一次言行举止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为直接。因此,当代德育不能忽视其家庭因素。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不仅要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并且必须要转变思想,认识到道德教育与学业成绩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重要性甚至更超学习成绩。因此,家长必须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率先在生活中体现孝敬父母、和睦邻里、待人友爱等的优良品德。

(三)社会层面

德育不仅仅是理论教育,更应运用到社会实践上,从实践中接受德育的影响。

1.社会为德育提供实践活动

(1)参观博物馆。博物馆体现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德育教育中应发挥出博物馆传播优秀文化的作用。作为传播媒介,博物馆的作用不容忽视。

(2)参加书法课。书法艺术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最精粹的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子,为大众所喜爱。从优秀的传世书法经典中,我们认识到书法家在书法上体现出优秀的造诣,而且具有高尚的品德修养。“心正则笔正”就是大书法家柳公权所说,蕴含着丰富的德育道理。

2.社会要为学德育创造积极环境

陶行知先生说过,“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在社会这所学校里,是没有围墙的,学生会受到各种价值观的影响。社会应营造出和谐的氛围,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的社会环境,能够为德育教育提供肥沃的土壤,提升德育教育的时效性。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与挑战,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为学校德育添砖加瓦,强化学校德育的有效手段。

(四)教育手段层面

现代德育教育应当与互联网相结合,使网络成为除课堂之外,进行学习的第二手段。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手段日新月异,更加方便快捷。这样的趋势,使我们必须正视现实,与时代发展相结合,使新科技新实物与德育教育相融合。

六、结语

我们应当“用优秀的文化塑造人”,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的目标。社会不断发展,文化多样性成为不容忽视的现状,面对外来文化的冲击,德育工作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所以,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教育相融合,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学校教育应当将优秀傳统文化作为德育教育的载体,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其引领我们的言行,推动学生德育建设。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关乎中华民族的振兴以及伟大中国梦的实现。人是现代德育的核心要素,在培养人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慎重前行,在新课程改革的视域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德育紧密融合,传承其精髓部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冯颜利,廖小明.问题·旨趣·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探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20.

[3]欧阳登科.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德育相融的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08).

[4]黄立红.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德育工作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3.

[5]陈卫平.“国学热”与当代学校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J].学术界,2007,(06).

[6]吴潜涛.论中华民族精神的科学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2003,(04).

[7]黄高峰.当前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0,(03).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德育融合
内生德育: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路径探索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对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实效问题的理论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