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纹饰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文化秩序
2017-10-09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中国古典纹饰应用于现代设计的文化秩序
李超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94)
时下“中国风”设计正逐渐成为流行风尚,然而对于“中国风”元素的提取与运用却存在诸多混乱与误区,不仅破坏了古典元素的美感,也不利于正确弘扬民族文化。本文从装饰领域出发,通过分析中国古典纹饰常见的形式,根据特征属性、功能用途等进行简单的分类,谈论了古典纹饰的历史渊源及容易触碰的误区,志在梳理其中的文化内涵,为混乱的“中国风”现象确立一个文化秩序,为现代设计中古典纹饰的合理运用提供一个可借鉴的规范。
文化;中国风;古典纹饰;秩序
一、文化复兴热与混乱的“中国风”元素
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人文底蕴与独特的的艺术魅力,时下国内正掀起一股复兴中国古典文化的潮流,诸如“汉服社”、“国学讲堂”之流的活动方兴未艾,近期影视作品如《秦时明月》、《芈月传》也引发了国民对先秦文化的浓厚兴趣——中国古典文化的复兴呈现出生气勃勃的大好势头。同时,“中国风”设计也正逐渐在国际间成为流行风尚。
在浩瀚的中国文化历史中,古代先民留下了无数珍贵的文化遗存。而古典纹饰作为最贴近生活的一类文化资源,纵向看从远古的神兽图腾,到明清的吉祥花纹多个朝代,横向看从建筑、家具、服饰、民间工艺等多个领域,不仅鲜明地反映了华夏民族独特的精神内质与风俗习惯,也具有极高的艺术境界与鉴赏价值。因此古典纹饰作为浓郁的“中国风”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被广泛运用。
如何处理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的关系,是横亘在设计师面前的挑战。就国外而言,西方人对中国元素的理解就很不同于国人,一些外国设计师的“中国风”作品在我们看来往往不伦不类;就国内设计而言,对古典元素的运用也普遍停留在“装饰”的层面,许多古典纹饰往往被牵强附会地随意套用,不免因堆砌而显俗气,更甚者,设计师对古典纹饰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思想情感一知半解,却想当然地错用这些元素,不仅破坏了古典纹饰的美感,而且造成了文化的曲解与混乱。
譬如交通,只有遵守约定的规范与秩序,道路才能畅通——对于 “中国风”元素也是如此。要想在现代设计中展现“中国风”的古典之美,亟待形成一个文化秩序,规范古典纹饰的应用,否则只会贻笑大方。
二、古典纹饰的历史渊源与分类
中国古典纹饰的发展不断吸收前代装饰的传统,从西周的神秘抽象,隋唐的丰腴艳丽,五代的写实细腻,元代的粗犷刚劲,发展至明清的吉祥寓意,按照特征属性与功能用途,常见的古典纹饰可分为下列五个大类。
(一)瑞兽类
1.远古图腾与龙凤纹
龙与凤都是远古先民臆造的图腾神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已经成为民族的一种象征与标志。在西周时期,华夏民族的礼乐衣冠体系逐步形成,以“礼”为核心的森严等级制度是贯穿华夏文明的主线。古代的服饰始终与等级观念紧密相连,特别是宋元以来,随着理学的发展,在装饰领域反映意识形态的倾向性越来越强,龙凤纹成为天子、诸侯以及皇室成员的专属纹饰。
在大众印象中,似乎龙纹就是帝王与阳刚的代表,而凤纹则用于阴柔的女性,如皇后、公主的服饰器物。这里存在着误区,传统纹样常见“呼应式”的装饰形式,在装饰位置上彼此关联,相互配合,如明朝孝靖皇后的凤冠就饰有九龙九凤(如图2-1),龙凤对应。此外,古人认为凤是百鸟之王,“出于东方君子之国”,“非梧桐不止,非醴泉不饮”,华贵美丽又具有高尚的品德,与君子的形象相符合,“见则天下安宁”,代表安定的社会秩序,因而盛行于西周玉器、青铜器的装饰艺术,与性别并无联系。孔子周游列国,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放歌“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就以凤鸟暗喻孔子。
图2-1 九龙九凤冠
2.祭祀文化与礼器
关于祭祀文化与礼器的古典纹饰,与青铜器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夏商时代的纹饰多以动物为主,青铜器作为主要的载体,也使其纹饰蒙上了一层古朴、庄重与神秘的色彩。除经典的饕餮纹外,还有夔龙纹、凤鸟纹、蟠螭纹等奇形怪状的虚拟怪兽纹,显示出肃穆与冰冷的历史厚重感。但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青铜器的功能也逐渐由祭器、礼器向日用器具转化,纹饰也逐渐自由化与大众化,发展出表现宴乐、狩猎、攻战等主题的纹饰,如象纹、鱼纹、蝉纹、鹿纹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远古先民在器物上绘制纹样,进行祷祝、祭祀、占卜等活动,刻画的符号带有对天地与神明的敬畏[1],并不都如饕餮纹一般逐渐衍变为日常装饰,在现代化较为落后的地区,当地的人们仍然相信这样的纹样具有纳吉求福、辟邪祈禳的神性。另外,古人重视死者与丧葬,如汉代棺饰物“翣”,以及棺木上绘制的各种具有驱鬼能力的神怪图案(如图2-2的镇墓兽),代表着亡者的世界。因此运用这类纹饰务必要慎重,如果只看到图案的精美而盲目将之应用于日常生活用品的装饰,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图2-2 铜镇墓兽座
(二)植物类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自然观,反映在装饰艺术上就是植物纹样的大量运用。除去那些有寓意的植物,一般植物纹样多以辅纹出现在装饰中,如汉代的四叶纹、树纹、蔓草纹,唐代的对称性小簇花等。
1.植物纹饰与宗教属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动荡,佛教作为当时人们心灵的慰藉随之兴盛。受此影响,植物纹样大大增加,出现了忍冬纹、锯齿纹等纹饰,尤其是莲花纹的大量运用体现了佛教独特的艺术表现力[2],从南朝至清代一直盛行不衰(如图2-3)。
图2-3 莲花纹瓷器
2.哲学文化与阶级精神
以梅、兰、竹、菊为代表的花卉,其独特的生长特性暗合儒家的“君子”形象,常用来比喻君子高洁的品格与气质。儒家哲学为了生动地形容君子的品格,塑造了很多这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类似的纹饰还有松柏、菊花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些都是在长久的历史文化发展中逐渐被赋予了内在的社会价值,代表了士人阶级的哲学文化与精神境界。
(三)器物类
用寓意吉祥的器物组成的吉祥图案,或借用谐音与其他物体组合成吉祥图案,是古代较为常用的吉祥纹饰形式。以明代的八吉祥纹为代表,八吉祥又称八宝,指的是八种佛教的法物: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其中的盘长象征连绵不断,明清时期被广泛采用,有四合盘长、万代盘长、方胜盘长等多种变化,也是“中国结”的一种(如图2-4),显示出别致的东方神韵。另外器物类的还有如意纹、宝杵纹、古钱纹等,在瓷器上尤为多见。
图2-4 盘长结
(四)抽象类
1.几何形式
几何纹饰兴起于新石器时代的陶制器皿,因而早期的纹饰显得相对简单粗略,但实用性高,包括三角形、方形、菱形、回形、线性、绳形、锥形、弦形、逗点形等(如图2-5的彩陶纹),具有鲜明的远古社会的烙印。随着社会生产力与技术工艺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意识与艺术水平也逐渐提高。到秦汉时期,几何纹饰的发展在漆器装饰上已趋于成熟,最常见的主要有菱形、三角形、圆、直线等,多用于辅纹,与其他纹饰配合在一起,互相印衬,共同构成一幅和谐的图案。
图2-5 彩陶纹
2.文字、符号类
由于历史的文化传承,客观对象逐渐固定化为观念的替代品,以“卍”符为代表,“卍”原为梵文,是佛教的吉祥标志,最常见于寺庙的如来佛像。但在唐朝武则天长寿二年,“卍”符被采用为文字,定音为“万”,寓意吉祥万福之所集。“卍”符向四面八方纵横延展,相连成各种花纹,寓意绵长久远、富贵不断[3]。因此“卍”符此后也常被用于地毯、丝织品和木制品花边的装饰,而不仅仅局限于寺庙、佛像、经幢等,宗教色彩就相对弱化了。对于此类纹饰的运用,一定要深入了解这些符号的历史渊源与发展过程,不能只是片面、断层地参考、沿用某个时期的纹饰形式,否则就会有断章取义之弊。
此外一些代表吉祥意义的汉字如“福”、“寿”、“喜”等,古人对其情有独钟。但需要注意的是,当这些文字成为装饰纹样,必然经过了艺术的加工变化,如“囍”会被刻意拉长,寓意天长地久、新婚欢喜,然而这在现代装饰艺术中很容易被忽略。可见即使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元素,其视觉造型背后也蕴含着古人的形式艺术之美。
(五)谐音与寓意类
象征吉祥的图案艺术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特色。明清时期的纹饰吸收前代装饰传统,造型已趋于程式化,在思想方面则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理想与纹饰形象地结合起来,从日月星辰、花鸟虫鱼到日用器皿,都表现一定的含义,即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如石榴——多子,牡丹——富贵,鲤鱼——富余,诸如此类。
同时,多种纹饰之间往往互相搭配,构成多种复合图案,使原本不成寓意的纹饰获得新的吉祥内涵,如“蝙蝠,寿桃,灵芝——福至心灵”,“梅花、喜鹊——喜上眉梢”,体现了汉语言的趣味性。此类纹饰更多意义上是一种民俗文化,要注意地域之间存在的文化差异。
三、结束语
中国古典纹饰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复杂,可以说浩如烟海,每一种纹饰背后都掩藏着一部厚重曲折的文化史,寥寥数言不能尽其意。故而本文只能粗浅涉猎一些常见的古典纹饰,简要进行分类与阐述,管中窥豹,提倡古典元素运用的文化秩序观念。
研究古典纹饰的历史渊源与情境氛围,强调其文化秩序,不是意图复古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糟粕,更不是把古典元素的使用程式化与僵化,而是要求设计师立足于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合理正确地选取、运用古典元素。只有在学习与继承的基础上,才能突破旧有程式,再现民族文化中的古典之美,并使之符合现代社会的审美与价值观念,开辟出现代设计艺术的新道路。
[1]王志强.传统纹样和当代装饰设计艺术[J].美与时代,2006(04)
[2]陈路.中国传统纹样对于当下设计的意义[J].中华文化画报,2006(10)
[3]陈誉.雕梁画栋——浅析中国传统纹饰在古典建筑中的运用[J].艺术科技,2014(04)
李超(1993.05-),男,汉,硕士研究生,南京理工大学,传统文化/交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