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西:闪耀在“丝绸之路”上的草业明珠
——“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推进大会”召开

2017-10-09张院萍

中国畜牧业 2017年18期
关键词:定西定西市牧业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定西:闪耀在“丝绸之路”上的草业明珠
——“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推进大会”召开

文│本刊记者 张院萍

总结草牧业快速发展取得的经验成绩,展望未来定西“西部草都”的美好前景。9月6~7日,由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农业大学和兰州大学发起,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定西市政府共同主办的“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推进大会”,在定西市安定区召开。

定西位于甘肃中部,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和新欧亚大陆桥必经之地,距省会兰州98千米,素有“甘肃咽喉、兰州门户”之称,草牧产业是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当前,我市正处于加快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能够邀请到国内外草牧业方面的知名专家及企业家相聚定西,开展草牧产业领域成果交流,对进一步提升全市草牧产业发展水平具有重大意义。”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的致辞热诚恳切。

“举办本次大会,旨在加快草畜一体化和循环农业发展步伐,进一步明确草牧业应有地位,凝聚‘政产学研用介资’各方力量,加快资源整合,全力打造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快速发展,助力精准脱贫。”作为中国“西部草都”的提出者之一,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直关注“西部草都”建设,该联盟秘书长杨富裕对本次推进会宗旨的每一个字,都熟稔于心并且语气深情。

“这次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加快草牧业发展推进大会,是我国草牧业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希望你们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勇于改革、不断创新,打造具有生机活力的‘西部草都’,为全国草牧业发展积累智慧、提供经验、贡献力量。”全国畜牧总站发来的贺信更是让人精神振奋。

聆听、抒怀、展望,定西建设“西部草都”的雄心和决心,令二百多位来自全国各地农牧系统和行业协会的代表、草牧业专家学者、企业家感慨颇多。他们表示,站在定西“西部草都”建设新的起点上,一定持续用力、久久为功,把丝绸之路上的这颗草业明珠打造得更加鲜明亮丽。

定西草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定西历史上是一个“畜牧为天下饶”的地区,草牧业是传统特色优势产业。定西市副市长陈学俭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资源优势,明确提出举全市之力,将草牧业培育成全市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扶贫攻坚的首位产业,初步形成了以家庭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标准化规模种植养殖为重点、种养加销全产业链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的格局,草牧业发展呈现出发展速度加快、生产规模扩大、产业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坚持人工种草与草原保护齐抓,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立足于定西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牧草资源优势,扩大紫花苜蓿、红豆草、红三叶、猫尾草等多年生优质牧草和甜高粱、燕麦、饲用玉米等当年生优质牧草种植面积,逐步把粮经二元结构调整为粮经饲三元结构。

二是坚持扩量增收与提质增效并重,畜禽饲养总量快速扩充。按照“做强养殖、做大加工,搞活流通、增加收入”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小区),积极培育家庭养殖场和养殖大户。

三是坚持精深加工与商贸流通联动,草牧业链条有效延伸。把做大草畜加工、搞活市场流通作为延伸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培育壮大草畜加工龙头企业,建立健全草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

四是坚持龙头企业与合作组织融合,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发展。组建成立了定西市草牧产业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创新发展模式,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组织,推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与家庭养殖场、种养大户、农户之间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推广“企业或合作社就近集中青贮、养殖户以草置换”等模式,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场(养殖户)”的新型经营体系。

五是坚持行政推动与资金投入并举,产业发展保障力度加大。调整加强了全市草食畜牧业开发协调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关于加快草食畜牧业发展壮大的意见》《定西市财政支持草畜产业发展贴息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扶持发展的配套措施。全市财政每年筹资5500万元支持草牧业发展,主要用于增加担保金、贷款贴息等方面,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投资草牧业。

“实践证明,草牧业是覆盖全市的优势产业,关联度高、链条长,劳动强度相对较小,以牧草种植加工和草食畜养殖为主的草牧业,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最活跃的因素和最具潜力的增长点。”陈学俭自豪地说。

定西草牧业:成为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西部草都”定西年产饲草总量800万吨,作为定西的建设核心区,安定区鲜草年产量达30万吨。安定区区长祁永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安定历来有种草养畜的传统,过去曾是一个农牧大区。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定历届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抢抓国家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恢复治理的一系列政策机遇,发挥安定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条件适宜,所产牧草绿色无污染、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好、市场认可度高的优势,顺应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市场规律,把种草养畜作为扶贫开发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培育,致力构建以蛋白牧草饲料生产及仓储物流为主,草、饲、畜、贸一体化的发展体系,安定作为陇中草牧大县(区)的地位日益形成,产业发展优势基本确立。

◎ 定西市委书记唐晓明致辞

◎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富裕发言

◎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榕发言

◎ 推进会上,举行了一系列对接项目的签约仪式、启动仪式

◎ 与会代表在定西黄金农牧农民专业合作社参观

当前,随着全国牧区草原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和舍饲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周边省份和东南沿海对稳定、优质草产品需求量逐年递增,为安定这样的内陆地区发展外向型草产业提供了广阔空间。“草产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劳动强度低和一年投资、多年见效且收益不减的特点,已成为安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产业和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祁永和说。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开展以来,安定区按照“致力脱贫攻坚、加快转型升级、建成小康安定”的总体要求,围绕“扶持谁”“扶什么”“怎么扶”“谁来扶”“如何退”等关键问题,全面开展精细精确精微的“绣花式”扶贫,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其中一项就是富民产业培育攻坚。”祁永和介绍,按照“村有增收产业、户有种养设施、人有致富门路”的目标,安定区聚焦持续增收,多措并举拓宽贫困农户增收渠道。大力实施百万亩薯、百万亩草、百万头畜“三个百万”产业培育工程,积极推广贫困户“户均十亩薯”“一分种子田”“户均十只羊”等工程,有效助推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强化扶贫产业支撑。

“西部草都”建设:需持续用力共同打造核心竞争力

推进会上,举行了一系列对接项目的签约仪式、启动仪式。在记者看来,这些仪式既是定西协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探索,也标志着定西吸引和汇聚各地科技成果落地转化驶入快车道。

仪式有:中国马业协会向定西市安定区授予“定西市安定区中国马业协会高端优质牧草生产基地”牌匾;兰州大学和安定区人民政府共建“兰州大学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揭牌;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与定西市政府签订共同建设“西部草都”推进产学研合作协议;兰州大学和定西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开展西部草地农业研究协议;兰州大学和安定区人民政府签订“加快推进发展草牧业合作协议”;兰州大学益生菌与生物饲料研究中心和甘肃伊麦坊生物科技公司签订乳酸菌生物制剂合作开发协议;甘肃民祥牧草与中国马业协会、新希望集团、庄园乳业、伊利乳业签订优质牧草供销协议;甘肃现代草业与凯达物流签订协议;香港中国投资开发公司与甘肃民祥牧草、甘肃现代草业签订推动企业上市相关协议等。

“国家牧草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有针对性地为定西提供技术扩散、成果转化、科技评估、中介洽谈、创新资源配置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促成一批科研成果和服务在定西落地转化,目的是增强定西‘草都建设’的技术水平与核心竞争力。”杨富裕说。

“西部草都”建设:须正视产业建设中的薄弱环节

甘肃省草原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张榕对定西“西部草都”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她说,“十二五”以来,甘肃省先后实施了一批草牧业重点工程,定西始终是这些工程实施的重点和成效最突出的区域。以安定区为代表,主要表现在:一是通过“三都”(薯都、药都、草都)联动,充分诠释了草地农业的核心内涵;二是重视顶层设计和政策项目带动;三是重视机制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四是注重龙头企业和市场主体群的培育;五是定西拥有一批生气勃勃的干部队伍。

作为甘肃草牧业建设的重要区域,历届定西市委、市政府通过政策推动、规划引领、上下齐心、左右联合,有声有色推动“三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以干旱胁迫而著称的苦瘠甲天下之定西,要实现‘西部草都’建设的长远目标和助推精准扶贫的近期目标,也必须正视产业建设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张榕说。

首先,立足自身资源实际。在巩固和优化本区域草产业布局的基础上,应突破行政地域,融合区域内外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研究市场需求,突破传统种养格局。按照从田间到餐桌,从衣食住行转向游玩养育,从要产量要产值转向要品牌要效益,从草牧业生产型转向产业、文化、休闲复合型,加强供给需求侧复合体产业的培育。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龙头企业培育。对现有企业有效施策,强化有序地培育一批集团化骨干企业和领军型旗舰企业。在扩量的同时,注重企业素质内涵培育,引导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系,以地域化、特色化、终端市场产品品牌建设为抓手,引导行业有序发展,推动市场主体联合、抱团,引进国际性领军企业,破解融资瓶颈,实现草牧业转型跨越发展。

最后,切实加强草牧业技术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目标确定后,人是决定因素。长期以来,在耕地农业大背景下,草业机构和队伍建设始终居于薄弱地位。在目前草牧业蓬勃发展为主导产业的新形势下,机构队伍仍然处于传统农业背景下的状况,已经不能适应当前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认识到,加强机构队伍建设是当前推进‘西部草都’建设不能回避的部分,强大的队伍是各项政策措施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张榕强调。

“西部草都”建设:凝心聚力是发展的根本

“这是一次总结经验、分析形势、深化认识的会议,也是一次明确任务、再添措施、狠抓落实的会议。”在会场,杨富裕一边认真听会,一边详细记录。

“推进‘西部草都’建设重在凝心聚力。”杨富裕说,为此,他提出了西部草都建设技术路线(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背景: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技术: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目标: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使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杨富裕对“西部草都”建设还提出两个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规划,出台政策措施。二是设立草畜产业发展基金,扶持龙头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培育大型企业。整合资源,抱团发展,组建草畜旗舰企业,扶持一批上市企业。

“历史是一面镜子,从秦汉至明清近两千年间,陇中黄土高原农牧经济的开发与演变历程,清楚地说明,当地单一农业开发及其经营模式,是导致当地经济衰败和环境破坏的主要原因。”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旭生结合历史,深切地感受到陇中黄土高原雨养区草产业的发展及深远意义。

农业部有机认证中心副主任夏兆刚,做了“有机发展与草畜”的精彩报告。夏兆刚介绍了国内外有机产业发展概况后,对定西市建设“西部草都”,简明扼要地提出了相关建议:加强规划、统筹安排;打好基础、稳步推进;延长链条、提质增效;加强监管、增强影响。

“发展草田轮作、粮草间作等粮草耦合形式,可以提高生产力;提高经济水平;生态系统健康;应对全球变化。”中国草学会草地生态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沈禹颖,在讲到旱作粮草耦合与放牧型生态畜牧业发展时说,甘肃省中东部地带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产结构单一;小麦、玉米等谷物长期单作;土地利用不充分、产值低,因此必须要转型发展。

◎站在“西部草都”建设新的起点上,定西会持续用力,把丝绸之路上的草业明珠,打造得更加鲜明亮丽

“西部草都”建设:协同创新是发展的支撑

北京百斯特草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邰建辉,做了“旱区草种开发及制约因素”的专题报告。报告从奶业和牧草产业发展现状谈起,分析了“西部草都”牧草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未来机遇,同时邰建辉为“西部草都”草种开发应用提出了几点意见。

邰建辉认为,“西部草都”在发展中应扬长避短,可以考虑建设岷山红三叶、岷山猫尾草、羊草、红豆草、紫花苜蓿、燕麦等优势品种的草种繁育基地,以提高产业的附加值。同时建议引进一些抗旱、高产的优质牧草新品种,例如:紫花苜蓿-北极熊,中科系列羊草,燕麦-梦龙,饲用甜高粱-绿巨人,以及抗性更强的系列组合品种。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钟瑾,讲授了青贮复合菌剂的研发及应用。钟瑾说,在发达国家,青贮饲料占粗饲料的比例均超过50%,而我国仅占10%~20%,因此,大力发展青贮饲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有些牧草表面自然附着乳酸菌数量少,且发酵能力弱,青贮发酵品质较差,所以需外源添加乳酸菌等复合微生物菌剂。”

钟瑾认为,优良菌剂应来自青贮原料自身附着的乳酸菌;优良菌剂与乳酸菌自身生理生化特性相关,与分离源相关性不大。

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牧草产业首席专家郭枫,介绍了公司为定西量身设计的“定西草牧业大数据平台”。郭枫说,定西草牧业大数据平台在数据采集类型和应用业务设计上,始终遵循项目最终目标,即实现“采集+分析+展示+应用”的产业链完整贯穿,并形成紧密的关联关系和完整的逻辑层次,从而实现商业模式一体化、产品垂直关联、资源重新配置、价值自主迁移。

“定西草牧业大数据平台将从定西市草牧业大数据入手,丰富完善信息业务中的平台系统,并构建草牧业大数据中心,实现对定西草牧业的监测、管理和决策。”郭枫说。(更多资讯,请关注www.cav.net.cn)

猜你喜欢

定西定西市牧业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大鸿恒丰牧业科技有限公司
亢蕾作品精选
亢蕾作品精选
相约定西
咱们定西
原继斌作品精选
沈阳伟嘉牧业技术有限公司
河南省黄泛区农投牧业有限公司
定西市安定区凤翔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