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微创治疗45例临床研究与分析
2017-10-09詹传伟赵永耀郑仲贤吴达豪
詹传伟 赵永耀 郑仲贤 吴达豪
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微创治疗45例临床研究与分析
詹传伟 赵永耀 郑仲贤 吴达豪
目的观察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8例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实施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传统的非手术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均小于第3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3天和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4.44%高于对照组的23.26%, 死亡率8.89%低于对照组的41.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非手术治疗比较, 对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患者的创口小, 安全性较高, 恢复周期较短, 预后的恢复好, 且死亡率较低,是一种高效又十分可靠的治疗方法, 可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推广应用。
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微创手术;非手术
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主要是指患者颅脑受到损伤后,第一次CT检查并没有发现颅内血肿, 一段时间后再一次CT检查发现了脑内血肿, 或者在外伤性颅内血肿清除一段时间后, 又在另一部位发现了脑内血肿, 且可以是多发的血肿[1,2]。从近些年来看, 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发病率逐年的增高,这与车祸的增多和各种形式导致的坠落和跌倒的增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3]。就目前的医疗水平, 针对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疾病的治疗, 有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方式,本文作者以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入并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现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88例, 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中男36例, 女9例,年龄16~65岁, 平均年龄(39.67±16.45)岁, 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评分(12.15±1.84)分, 平均血肿量(18.19±5.02)ml(血肿量的计算依据为多田公式)。对照组中男30例, 女13例 , 年龄17~66岁, 平均年龄(40.62±16.41)岁 , GCS评分(12.98±1.88)分, 平均血肿量(18.09±4.97)ml。所有患者均未进行过开颅消除血肿的手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的非手术治疗, 给予患者脱水、激素以及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患者确诊为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后使用CT扫描并检测出血肿的最大层面[4], 采用微创碎吸技术对血肿进行穿刺。在CT扫描的引导下进行定位和定向,确定具体的穿刺点, 进行局部麻醉后进行颅骨钻孔, 孔径大约为12 mm, 用十字切开法切开硬膜, 用电凝将皮层切开, 再进行颅内穿针穿刺定位, 在血肿腔内置入细硅胶引流管, 连接注射器, 将血肿进行适度的抽吸, 把抽吸量和术前的计算量进行对比, 以决定是否需要继续抽吸。如果有新鲜出血,可以在电凝或者脑内窥镜下直视并进行电凝止血。手术后常规放置细硅胶引流管, 并要求患者定期复查颅脑CT, 以便于观察血管引流的具体情况。如果血肿残留较多, 要将尿激酶注入到细硅胶引流管内(尿激酶用量1万 U/次, 进行封闭引流管4 h, 2次/d), 以便于溶解残留的血肿, 并及时的引流出,要求患者定期复查CT, 如果检查结果显示血肿完全消失, 可拔除引流管, 同时给予患者抗生素、激素和神经营养药物等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①根据CT扫描计算出两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3天和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5], 并进行对比。②统计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 治疗效果以GCS评分为依据,13~15分为良好;9~12分为中度残疾;3~8分为重度残疾;<3分为死亡。随访期间患者中有部分死亡。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3天和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比较 两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均小于第3天,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3天和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 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4.44%高于对照组的23.26%, 死亡率8.89%低于对照组的4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3天和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比较, cm2)
表1 两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3天和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比较, cm2)
注:与第3天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第3天 第15天观察组 45 2.31±1.09b1.09±0.16ab对照组 43 2.98±1.43 1.96±0.40at 2.49 13.51 P<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的预后效果比较 [n(%)]
3 讨论
脑外伤最严重的一种继发性病变就是颅脑血肿, 其是一种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的疾病, 所以对该病的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是治愈率的提高和死亡率降低的关键[6]。对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多采用开颅消除血肿和非手术的保守治疗,若患者手术治疗或者手术之后再次出现了迟发性的脑内血肿, 要再一次的进行手术治疗, 这样对患者的打击非常的大,而且还存在着麻醉的风险, 手术之后的并发症和后遗症也是比较多的, 既延长了患者的治疗时间, 又大大的增加了死亡率和致残率[7-9]。而对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手术, 操作安全可靠, 可以在床边进行局部麻醉, 具有创口小、安全且无并发症、费用低、预后效果好和周期短、死亡率低等优点, 患者极易接受, 尤其是对体质较差或心肺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 治疗效果更为显著[10]。
本文作者以本院实施微创手术治疗的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4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研究, 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均小于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肿病灶周围第3天和第15天最大水肿带面积均小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率64.44%高于对照组的23.26%, 死亡率8.89%低于对照组的41.8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度残疾率、重度残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对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预后效果较好, 死亡率极低。
综上所述, 与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相比, 对脑外伤迟发性脑内血肿患者实施微创手术治疗, 患者的创口小, 安全性较高, 恢复周期较短, 预后的恢复好, 且死亡率较低, 是一种高效又十分可靠的治疗方法, 可在临床治疗大范围推广应用。
[1] 李兴伟, 常剑, 黄荣, 等.血浆 D-二聚体对预判颅脑损伤后迟发性脑内血肿的应用价值.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2016,39(9):1135-1138.
[2] 刘暾.62例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图像特征.健康必读(中旬刊), 2013, 12(4):129.
[3] 刘峰.26例颅脑外伤迟发脑内血肿原因分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 22(2):29-30.
[4] 刘奕仕, 黄冬玲.CT复查在迟发性外伤性脑内血肿诊断中的作用.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17):64-65, 封3.
[5] 翟志伟.外伤性迟发脑内血肿的CT表现及分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 22(1):103.
[6] 王波.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血肿12例分析.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3, 36(z1):122-123.
[7] 陈习.微创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45例临床分析.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6(4):70-71.
[8] 王继玲.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疗效分析及护理体会.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 2014(8):261.
[9] 徐瑞卿.创伤性颅脑损伤硬膜外血肿的临床治疗分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2):213-214.
[10] 杨金辉, 张立贤, 王海洋.脑外伤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转化医学电子杂志, 2016, 3(10):55-5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8.023
2017-07-31]
529400 恩平市人民医院脑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