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兴博:警界最年轻反电诈专家

2017-10-09

北广人物 2017年38期
关键词:事主骗子诈骗

苏兴博:警界最年轻反电诈专家

苏 兴 博 ,32岁,北京市公安局刑侦总队十支队(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二中队副中队长。曾荣立三等功两次,多次获得北京市公安局青年民警科技创新成果奖项。

苏兴博的父亲也是一位老公安,在刑侦总队干了一辈子刑事技术。小时候,苏兴博一家就住在单位的宿舍里,距离父亲的办公地也就二十米远,每天都能看到父亲和同事们一起工作的场景。耳濡目染,苏兴博打小就想当警察,父亲那身淘汰了的89式绿警服,不知被他偷穿过多少次。高中毕业,苏兴博如愿考上了刑警心目中的殿堂级学府——中国刑警学院,学习痕迹检验专业。那时,他的梦想是要成为一名刑侦枪弹专家,二十多岁就受邀编写了《枪弹痕迹识别图册》的第一个章节。

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刑侦总队搞现场勘查。回忆五年的现场勘查经历,苏兴博打开了话匣子:“现场勘查不一定是刑警里最累的,但是绝对是最脏最苦的。有的现场一开门能给人‘撞’个跟头出来。我去过随时会塌方的黑煤窑,下过嫌疑人抛尸的悬崖,钻过下水道,爬过高楼的塔尖。曾经冬天半夜下河捞碎尸块,夏天忍着恶臭去垃圾场里搜寻痕迹物证。印象最深的还是有一次出现场,嫌疑人行凶逃离了现场,躲藏在小区一个地下室,我根据嫌疑人遗留的痕迹找到了他的藏身地,和同事一起把嫌疑人擒获,起获杀人用的一把匕首。当时我是第一个发现他的人,如果不是我大喊把同事叫过来,结果就真的不好说了。”

2012年,苏兴博从技术岗位调动至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侦查岗位工作。不久,苏兴博遇到了一位被骗老人,这是一次最让他揪心的会面。老人七八十岁了,一辈子的积蓄全被骗走,造成了极大的身心创伤。“老人的遭遇使我感到身上的责任很重,通过我们的工作,能让这样的事少发生、不发生,就是我们的收获。哪怕没人知道,我们也对得起这身警服。”

苏兴博改变了自己的理想,立志要成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方面的专家。为此,他跑遍了全国各地诈骗高危地区,经过不断摸索和总结,将实施骗术的重点归结为两方面:骗子要行骗,必须先联系上事主,这就是通讯链;然后诱使事主进行转账汇款,这就是资金链。只要切断这两个链条,就能保护群众的财产安全。但是,切断这两个链条,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事实上,为了减少群众的损失,从骗子开始拨打电话联系事主行骗时起,苏兴博和他的团队就已进入了战斗状态。这是一场远程的较量,早发现几分钟,和事主、银行、运营商进行沟通、协调,就能为事主挽回不少损失。苏兴博说,做防诈骗工作最重要的是责任心,“警察工作是个良心活儿。如果想,给事主电话也打了、信息也发了,就这么着吧,这样的效果,肯定和把工作做到位、追根究底做到穷尽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必须要把每起案件当做自己的亲人被骗一样认真对待!”

2015年11月,一位事主正要准备给朋友汇款时,接到一个要求转账汇款的手机短信,误认为是朋友的账户信息,结果被骗100万元。“当时事主拨打了110,中心快速工作,把该银行账号冻结了,这100万一分钱都没有损失,全部返还给了事主。”截至去年,苏兴博所在的北京反电信网络诈骗中心共冻结全国涉案账户40余万个,冻结资金11亿余元,通过工作减少群众损失18亿元,仅苏兴博拦截下来的资金就达上亿元。对于自己每天的工作,苏兴博做了一个比喻:“我感觉自己就像心理医生。我需要了解骗子如何去骗人。还要电话疏导,解劝事主。”

苏兴博带领的团队有30多人,通过和网络公司以及运营商进行防诈骗大数据合作,一旦发现疑似诈骗电话,苏兴博他们就会及时对潜在受害者进行坚持不懈的劝阻,告知事主不要轻信骗子的谎言……“有时候去劝,老百姓是不理解的。”苏兴博说。反复思考后,苏兴博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做了课件,开始到大学、企事业单位、社区讲课,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各种骗术。去年8月,苏兴博在大量学习和阅读过程中,发现目前市面上防范诈骗的书大多是罗列诈骗信息,有的虽然写的也很专业,但日常指导性不强。作为常年与电信网络诈骗打交道的“专业人士”,苏兴博觉得自己有必要写一本老百姓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工具书。2017年7月,苏兴博利用业余时间撰写、自费出版的《苏警官反电信网络诈骗教战手记》一书正式与读者见面了。8月18日,在北京广播电视报社西三旗读者生活馆,来参加“社区安全大讲堂”的大爷大妈捧着这本书,简直是爱不释手。性格内向的苏兴博以前不爱说话,现在就像“婆婆嘴一样”。“我喜欢通过各种渠道、资源整合做好反电信网络诈骗的工作。与所有人的聊天都能扯到工作上去,变神道了。”如今玩魔方玩到到11阶的苏兴博,可以拼出许多字,“天下无诈”是他最爱拼的四个字。

据“正警事儿”整理

猜你喜欢

事主骗子诈骗
骗子?
三男女涉勒索禁錮就逮
港男賭敗搶80萬籌碼被捕
骗子鸟
合同诈骗
电信诈骗
擦亮双眼,谨防招生诈骗
內地男子遇債主遭毆攬警求救
偷渡客呃賭客3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