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水英人物画的美学追求
2017-10-09○范诚
○范 诚
向水英人物画的美学追求
○范 诚
向水英是近年来异军突起的青年女画家,以工笔刻画少数民族女性人物为主。她笔下的女性人物,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尤其是苗族、土家族女性人物,一个个鲜活生动,绚丽夺目,达到至真至美的艺术效果,因而深受观众的喜爱,也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美术作品展并获奖。
向水英是湘西土家族女画家,长期生活在湘西这块神奇的土地。受湘西大自然的熏陶与感染,她的主要作品以湘西人物画为主,这既是她所熟悉的生活,也是她刻意而为的美学追求。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文集》中写道:“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意思是说,只有来自民族大众的东西,经过提炼升华,才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才能被世界所认同。向水英的美术创作,深深植根于湘西少数民族的土壤,在这块广漠的土地上,细致观察,深入发掘,提炼主题,用艺术的画笔,再现生活中的真善美。所以她的作品既是民族的,也是为大众所接受和称道的。
纵观向水英的艺术创作和美学追求,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创作题材上,立足本土,着眼民族。
沈从文先生曾经说过,湘西“真是个古怪地方”!不仅自然风光奇特秀美,而且文化底蕴深沉厚重。土家族、苗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杂居,多元素民族文化的碰撞和交融,在这里衍生出一种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异质文化,这就是湘西文化的独特之处。在艺术创作领域,把握了这一文化的特质,就能抓住创作的灵魂。
童谣之——阿妈的玩具/46cm×90cm(局部)
百合花/97cm×196cm
湘西少数民族的文化特质,在各民族的重大节日活动中,展示得最为充分和完整。像苗族的“三月三”“四月八”“赶秋”“过苗年”,土家族的社巴节、赶年等等。每逢重大节日,苗族要表演椎牛祭、苗鼓舞、接龙舞,土家族要表演茅古斯、摆手舞、打溜子、咚咚喹等等。这一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聚来,人山人海,十分热闹。他们身着节日的盛装,姑娘们打扮得像天仙下凡,美轮美奂。尤其是各种活动的宏大场面和细枝末节,都成为画家和摄影家争相捕捉的最佳题材。
向水英就是生活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而得益较多的画家之一。她的创作,在题材选择上,基本上立足于湘西本土,立足于湘西的少数民族,特别是湘西的土家族和苗族。她曾经说过,“在自己不断学习绘画,特别是学习工笔画之后,更是对土家、苗族女性产生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
她笔下的世界,几乎都是以湘西地区的事物为素材。一方面,采撷湘西地方生活的精彩片段,花花草草,通过绘画语言,把它们艺术地再现出来。像作品《暗香盈袖》《枝头香未绝》《也醉花间》等等。这些作品,都取材于山中的小花小草,意趣天然,自然生动,从一个侧面再现了大湘西的自然之美,让观众发出由衷的赞叹。
另一方面,作为女性画家,她更多关注身边的女性,通过女性独特的视角,把她们最精彩的瞬间描绘并诠释出来。像作品《弄花香满衣》,画的是一个苗家少妇,身着苗族盛装,手撑太阳伞,坐在小溪的石头上歇息的场景。也许是穿高跟鞋太久,她脱下一只鞋来。画面虽然简洁,但意趣无穷。少妇脚下是潺潺溪流,旁边的一束小花却引来翩翩蝴蝶……小小的一个细节,将湘西山川的秀美,苗家妇女的爱美之心展示得一览无余,让人产生无限的想象,获得艺术的美感。
《阁》画的是两个盛装的苗家闺阁少女。她们出于深山,单纯而美丽。看上去是那样的纯朴,是那样的清爽。透过外表看她们的心灵,则是那样的至真至纯。这就是作者笔下塑造的湘西女性之美,全方位诠释出作者的绘画语言和美学追求。还有《新嫁娘》《新装》等,莫不如此。
同时,古丈是有名的茶乡,作为茶乡女儿,自小采茶,与茶叶打交道,这是她最熟悉的生活,因而她创作了《茶语谣》《苗乡春来早》等作品。这些作品,来自生活,立意深刻,形象鲜活,画面生动,内涵丰富,受到广泛好评。
二是创作内容上,刻意提炼,推陈出新。
战地玫瑰 /180cm×220cm
新嫁娘 /97cm×180cm
一幅好的作品,往往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要展现生活中的美,首先要有一双慧眼,即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一个画家,能从平凡的事务中透过表象去发现美,再现美,这就是他们的过人之处。这与一个画家的艺术素养密切相关。尤其是中国画,讲究的是意境,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一个好的国画家,与其个人阅历及深厚的国学修养是分不开的。向水英是一个爱学习的人,创作之余,爱好读书。各种各样的书籍,大包小包买回家中,堆满了书架。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绘画也一样,书读多了,在创作中,一个普通的题材,便能提炼出一个新的主题,达到一种新的高度。
金色家园/142cm×220cm
启航/97cm×1197cm
向水英的中国画《百合花》,取材于著名女作家茹志娟创作小说《百合花》这一背景。小说写的是一个新婚少妇,为了抢救新四军伤员,不惜将新婚的百合花被子送给新四军战士的故事,体现了战争年代一种军民鱼水之情。画家选择这一背景,创作了国画,画面简单明了,一个女作家在马灯底下挥笔创作。而内涵却很丰富,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之中,给观众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中国画《战地玫瑰》表现的是抗日战争题材,作者不去画战争场面或其片段,而是选择画了三个女八路军。从画面上看,一个是女卫生员,一个是文艺兵,还有一个是战地女记者,三个生龙活虎的女兵,构成了一幅战地玫瑰图。画面清新,主题鲜明,几个女兵的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童谣之——阿妈的玩具》画的是一个苗族儿童坐在时尚的推车里,手拿糖葫芦却又想要前面的草编蚂蚱为题材。天真烂漫,童趣盎然。儿童想要的玩具,不是现在时髦的飞机火箭,却是母亲小时候玩过的草编蚂蚱,一下子将两代人之间的玩具串起,不仅反映出时代的变化,也勾起人们的记忆,激发更多人的共鸣。画儿童画的作品很多,但像这种通过巧妙构思,让人产生更多联想和回忆的作品,是值得称道的。
还有《苗乡春来早》等,通过一个个细小的场景,生活的情趣,刻画生活中的美,再现生活与艺术的主题,这也是向水英的作品能够在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中多次入选和获奖的重要原因。
三是艺术手法上,灵活多样,特色鲜明。
向水英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女画家,一直把工笔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我们知道,工笔画是最需要时间的。工笔画亦称“细笔画”,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即是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景物。以线造型是中国画技法的特点,也是工笔画的基础和骨干。向水英用工笔来画苗族和土家族人物,可以说是选准了对象。一般而言,苗家姑娘身着民族盛装,是十分的美丽的。尤其是她们的头饰和身上的银饰,不仅制作精美,而且同服饰搭配十分和谐,可以说是珠联璧合,交相辉映。向水英运用了新的技法将这些服饰、头饰和银饰等与人物完整地表现出来,更显其韵致。用她的话说,“从写实的艺术语言中加入夸张、装饰的手法。笔墨中加入一些特殊技法。着重于‘意’与‘趣’的探究和体验。将她们独特的艺术形象在‘工’与‘写’之间展现出来”。
梦缠绵之一 /50cm×50cm
苗乡春来早 /120cm×120cm
《赶歌》是向水英的一幅代表作之一。画的是一群苗族姑娘兴高采烈,去参加赶场对歌的场面。再现了湘西特有“边边场”的奇风异俗和苗家姑娘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芭蕉树下,五个苗家姑娘身着绣花衣裳,戴着精美苗族银饰,一个个打扮得花枝招展。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苗族阿哥开始对歌。此时无声胜有声。虽然我们听不到歌声,但分明已经感受到现场热闹的氛围,仿佛听到姑娘们婉转悠扬的歌声和银铃般的笑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种来自于生活本真的作品,往往是最能打动观众的。
观向水英的工笔画,那些苗家、土家姑娘,经过她的创作,线条工整、细腻、严谨,模样灵秀、俊俏、大方。人物表情与装饰十分协调得体,把人物表现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在刻画人物过程中,向水英还常常运用一些写意画的技法,让画面更具有层次感和灵动感,意境也更加美妙,呈现出特殊的艺术效果,使画面工而不腻。
四是在人物塑造上,空灵圣洁,至善至美。
观向水英以女性为对象的人物画,有一种至善至美,空灵圣洁的感觉。好像是天外仙子,降落人间。她们的眼神,是那样明静。她们的装扮,是那样的朴实。整体的感觉,是那样的清爽,那样的甜美。透过眼神看她们的心灵,则是那样的纯朴和安宁。
湘西本身就是一块圣洁的土地。因为偏远,所以宁静。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人们,是那样的纯朴,那样的率真,没有大都市那些人物表情的复杂和迷惘。要塑造表现这样的人物,就是要放大其纯美的一面,而避免其浮躁的一面。向水英正是把握这个基调,来再现笔下的女性之美:质朴、含蓄、宁静、典雅。她笔下的人物,不论是湘西素材的《新嫁娘》《新装》《阁》《苗乡春来早》等,还是新四军题材的《百合花》、八路军题材的《战地玫瑰》等,其人物既有《青年女歌手》般的沉稳安静,也有《塔吉克新娘》般的圣洁优美。可以说是空灵澄澈,一尘不染。但仔细观察,这又是我们身边的人物,是我们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实实在在的人物。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这就是画家的刻意追求。有一种“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的境界。
向水英在创作工笔人物的同时,也画山水。湘西山川秀美,本身就是一幅幅鲜活的山水画。受湘西山川灵气的感染,向水英的山水格调高雅,清新自然。构图贴近自然,而又有所提炼。着墨看似粗放,而又呈现精细。传达出来的效果是,既有写意画的豪放,又有工笔画的精致。看上去美轮美奂,精致细腻。让人叹为观止,爱不释手。这些,来自于画家的灵感和超强的表现能力,没有一定的艺术功力是无法做到的。
弄花香满衣 /190cm×120cm
(作者单位:湖南广播电视台)
本栏目责任编辑 孙 婵
向水英
女,土家族,1976年出生于湖南湘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工笔画学会会员,湖南省女画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院特聘画家,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书法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