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小学生写作空间的方法浅探
2017-09-30杨志勇
杨志勇
摘 要:当小学生的习作训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很多教师发现作文教学会进入瓶颈状态:内容雷同,写法单一,套话满篇。怎样引导小学生突破这种状态,在习作中写出新意,写出真情实感?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了一些做法,与同仁们交流。
关键词:广泛阅读;说写训练;感悟生活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30-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0.082
写作文的过程就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它不仅能够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实际水平,也能反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更是学生生活积累、认识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既然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那么,当小学生的习作训练到一定程度进入瓶颈状态的时候,教师怎么做才能成功地引导学生走出内容雷同、写法单一、套话满篇的困境?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实践,从丰富作文教学途径,扩大学生阅读视野,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提升小学生感悟生活等方面进行了一番研究,学生的写作水平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下面笔者结合具体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 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帮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与写作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要想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就要采取“多读”的方法。新课标也要求学生多读书,不要将过多的时间花在做题上。因此,教师要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大量的阅读,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充分集合起来。当然,前提是首先把课内阅读做扎实。课堂上教师可以尝试精讲一课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然后以群文阅读的方式有意识地扩大课堂阅读容量,使学生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多读文章,抓住一两个主要问题精耕细作读懂文章。这之后要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
首先,在选择课外读物时,教师要督促学生遵循思想健康的标准进行选择,领域要宽,内容要精确,如自然科学以及文史地理类的书籍,它们能够帮助学生很好地拓宽知识面。一些文学类的作文,如小说、散文、古诗词等,在积累语言的同时,能够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其次,教师要教会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不能所有文章一概而论。那些精美、隽永的短篇文章可以精读,而长篇文章则要将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根据具体的阅读材料而定。
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学生的阅读范围广了,就能为自己的写作积累丰富多样的素材,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語感也会得到很好的培养,长期坚持下去,学生的习作就会变得自然而轻松,只要跟随自身的感觉写下去就行。
二、 写作训练要超越文本
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经典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这些文章在语音学习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语言系统,还能优化学生的语言素质。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地让学生读一读这些文章,而不对其进行拓展和延伸,就会在文字资源上造成一种浪费。因此,笔者经常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进行以写作为目的的阅读。
以《理想的风筝》这篇文章为例,它用四个故事表现了截肢后的刘老师的坚强与乐观。我在教学方法上动了心思,让学生找到文章的中心词“顽强乐观”,再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主人公的顽强乐观”,反复细读。我认为这就是“指向内容”,要把课文“指向写作”。我是这样教的:分四步进行,第一步笔者让学生给四个小故事想一个标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构思的意义是什么。第二步是让学生数行数和字数,这样学生就能明白可以利用段落的长短来表现构思。第三步是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题目是“理想的风筝”,却要写上讲故事和写板书这两个故事。第四步,让学生找到过渡句和写景句,体会如何连接故事与故事,如何首尾照应。大家看这四步,步步指向写作。用管建刚老师的话说,阅读本是思维,大多将注意力集中于“字词句”的研读上,集中在“语感”的培养上,而他的“指向写作”阅读,更为关注的是篇章结构,注重培养“段感”“篇感”。“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最关注的是从文本中读出“怎么写”,探求作者是如何构思的,将文本还原到写作行为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而不写那个内容;为什么这么写,而不那么写。通过“指向写作”来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超越文本,达到说写训练的目的。
三、为学生创造体验、感悟生活的机会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方式,你非要儿童去写“敬佩的”,去写“环保小卫士”,孩子跑到自己的生活库里,翻个底朝天,没有,只好咬着笔头,痛苦地编故事。孩子的说假话是从写作文开始的。有时候教师疑惑,为什么学生的生活明明很精彩,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却那么空洞和无力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学生所写的东西与生活相差甚远,也可以说是他们没有真正地体验和接触过生活。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引导他们更好地感悟生活,对生活进行细心观察,从生活中获取材料。笔者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一是引导学生去观察和体会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情;二是要学生能对观察到的事物进行思考,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三是要学生尽量把眼里看到心里想到的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白居易说:“人之感于事,则必动之于情。”这种“情”和“意”不正是作文内容的重要因素吗?因此,我让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写出来的文章真实感人。如:让学生写《家乡的秋天》作文时,我把学生们领到家乡的山野里,让学生们细心观察秋天的美景后,再回到教室里写作文时,学生们一下子用优美的语言绣出了秋天优美的画卷:一层层梯田中,黄澄澄的玉米随着秋风翻起金浪。一阵秋风吹来,满山的杏树摆动起来,树叶“哗哗、哗哗”地响着,秋风吹来,宛如一群蝴蝶飞舞,飘飘悠悠地落下。火红的杏树叶,远远地望去,好像一团团燃烧的烈火……平时孩子写作文只能写二百多字,为了增长篇幅,他们两三句话就分行,而这次写作他们一气呵成,竟写了六百多字。
总之,要想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教师切不可有一蹴而就的心理,而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积累多种多样的写作素材,通过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将学生的习作欲望充分激发起来,让学生体会到作文如说话,不吐不快。
参考文献:
[1] 刘勋.“为有源头活水来”——浅谈如何拓展学生写作的空间[J].读与写,2014(20).
[2] 金丽英.谈谈拓展小学生写作空间的方法[J].语文天地(小教版),2016(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