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九大队沙头角中队在香港的抗战救亡活动
2017-09-30潘琦
潘琦
1943年3月,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香港沙头角后(即“三三事件”后),中共中央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简称港九大队)为了发挥各地区独立灵活作战的作用,更好地打击敌人,成立了沙头角中队,代号为“明华中队”。沙头角中队在香港新界沙头角、上水、粉岭、大埔、元朗、荃湾、新田等地区,肃清土匪,保护群众,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游击区,有力地抗击了侵占香港的日伪势力,保护了新界人民的安全。1945年9月28日,港九大队成功完成对战败日军的接降任务后,顺利撤出沙头角。
本文以港九大队沙头角中队在香港的抗战救亡活动为切入点,以一个个细小、生动的故事为依托,书写了英雄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对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感人篇章。
日军侵占香港,港九独立大队成立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1年12月8日,日本侵略军向香港新界发动进攻的当天,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后称东江纵队)接到中共中央的指令,派出一支武工队开进香港新界地区,于12月10日凌晨到达沙头角南涌罗屋村。当时这支队伍只有10多人,由林冲负责带队,队员有莫浩波、邓华、李生、叶楚南、黄云生、罗汝澄、刘养、何文贯、黄思明等。
武工队进入新界后,看到当地匪患严重,土匪到处抢劫,甚至强奸妇女和杀人,人民群众苦不堪言,被迫纷纷躲上山或到乡镇逃避。大的股匪有百余人,小的股匪也有二三十人,都配有长短枪,有的还配有轻机枪和冲锋枪。考虑到当地群众对我人民抗日游击队的情况还不了解,加上武工队对新界的地形和当地的风土人情不熟悉,为了避免引起日军和土匪的注意,所以,这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游击队一开始并没有打出部队的旗号,只以“保护当地人民生命财产不受土匪、坏人侵犯的武装部队”的名义出现。
武工队到达南涌罗屋村的第二天,就立即发动南涌鹿颈等几个村的中青年组织联防自卫队,协助共同维护当地治安。通过当地村民罗汝澄兄弟俩的大力支持和南涌群众的拥护,罗屋村及南涌鹿颈等几个村迅速建立了联防自卫队组织,并发动当地群众捐枪、捐钱武装自卫队。这是中共组织进入新界沙头角南涌后建立的第一支有组织、有领导的人民武装自卫队伍。
武工队在南涌驻下10天左右,又奉命离开南涌,开进西贡地区。
当武工队刚到达沙螺洞李屋村对面山头的时候,当地群众一见到陌生人行踪就立即关门,纷纷向山上和船湾、风园方向逃避。武工队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到达李屋村后没有进村,只在村后的晒谷场休整。群众见队伍不进村,很好奇,派村民李庆前来了解情况。武工队向他解释说:“我们来此是保护你们的,叫乡亲们不要怕,可以通知山上的人回家。”二三天后,群众看到部队人员确实秋毫无犯,才陆续返回家里。
群众都返回家里后,武工队立即与村里长辈商量研究,提出组织村联防自卫队共同维护村里的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大家都表示拥护和支持,村子里的中青年都热烈报名参加。随后又把张屋、坪山仔联防自卫队组建起来,共同联合保卫沙螺洞。武工队虽然尚未向群众公开中共游击队的身份,但在沙螺洞群众中已树立了威信。
经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决定在港九地区成立一个指挥部,对各个游击队进行统一指挥。1942年2月,陈达明带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林平、曾生的信到了港九地区。2月3日,港九独立大队正式成立。根据港九新界地區分散的特点,港九独立大队领导分成两个部分,港九独立大队大队长蔡国梁、政委陈达明主管西贡、沙田等地区;政训室主任黄高阳主管沙头角、元朗等地区。
在黄高阳领导下,沙头角地区当时由卢进喜率领的长枪队,还有林冲率领的短枪武工队和黄思明、欧巾雄、张惠文、杨帆、蔡华等民运工作同志负责。长枪队主要活动在横山脚、茅田仔、三桠、金竹排、红石门、马尿等地。其主要任务是:保证红石门至大、小梅沙的交通畅通,负责电台和政训室的外围警卫工作。林冲率领的短枪武工队原来活动于宝安敌后南头、深圳附近公路沿线和梅林坳、龙华等地,后又扩展到乌石岩、玉律、公明、沙井和广九铁路平湖、李朗、步吉和沙湾、雁田等地区。
港九独立大队虽宣告成立,但土匪和当地日伪的活动仍很猖獗,如果不对这些敌对势力进行严厉打击,就无法发动群众和发展扩大游击区。肃清土匪,这是摆在港九大队面前的迫切任务。当时活动于大埔、沙头角地区海上的股匪有黄竹青、黄慕容、邓少芳等,霸占上水区大埔田、坪洋、连麻坑、打股岭一带村庄地区的股匪有肖天来。港九大队配合兄弟部队对黄、邓股匪进剿后,勒令肖天来股匪立即撤离大埔田、坪洋、连麻坑、打古岭一带,以后不准再扰乱破坏该地区治安。肖天来看到其他股匪一一被我港九大队消灭了,心生畏惧,立即撤离该地区,龟缩到深圳黄贝岭等地,再也不敢前来扰乱破坏。
沙头角中队成立,进一步开展抗战工作
港九大队成立后,先后组建了沙头角中队、元朗中队、市区中队、自贡中队、大屿山中队、海上中队6个中队,发展游击队员约600人。沙头角中队就是以林冲和卢进喜的两支队伍为基础,于1943年春夏以后成立的。沙头角中队成立后,在原来长枪队、短枪队和各村民运工作同志在沙头角地区进行一年多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抗战救亡工作。
沙头角中队成立前,负责民运工作的同志在宣传组织群众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打下了基础。中队成立时,正值日军对沙头角进行残酷“扫荡”,斗争非常艰苦。队员们更是深深体会到,要战胜日军,必须要有广阔的游击活动地区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否则无法生存下去。因此,必须大力向群众宣传我党政策和我军宗旨,同时发动组织群众,建立民兵队、游击小组、妇女会、儿童团,办文化夜校及发展农村党员等。由于武装战士和民运工作同志的紧密配合,沙头角中队的活动地区很快就从沙螺洞发展扩大到大埔区的船湾、汀角、龙尾,沙头角区的乌蛟腾、九担珠,后来发展到麻雀岭、担水坑广大农村和地区,同时也发展到敌人心脏驻地周围,如:大埔的锦山、水围、大埔头、南坑;上水粉岭的龙骨头、禾合石:沙头角的石涌坳等村庄。将大埔、上水粉岭、沙头角广大地区连成了一片,并和元朗的18个乡及宝安县的深圳布心、沙湾等地区联系起来,建立了由大埔、上水、沙头角地区经坪洋至深圳、布心、沙湾一条陆地交通路线。endprint
沙头角中队所到之村庄,不论是武装战士或民运人员,都用各种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访贫问苦、举办文化夜校等,搞好军民团结,与群众打成一片;每逢农忙季节,还积极帮助农民犁田、耙田、插秧、收割,上山割草,下海打蚝(牡蛎)。广大人民群众把游击队员看做自己的儿女和兄弟。沙头角中队活动的地区后来发展到村村有群众组织,乡乡有民兵。不是敌人把我部队包围了,而是敌人在我人民群众的重重包围之中,我们从被动变为主动,敌人从主动变为被动。
沙头角中队不断壮大,补充进来的新游击队员们过去都没有经过什么军事培训和政治教育。为了迅速提高部队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除了以老带新外,沙头角中队领导还利用战斗的空隙,对部队进行军事、政治教育。政治教育重点是爱国主义教育:宣传爱祖国、爱家乡,唯有抗日才能保家救国,组织起来才能对付日寇和汉奸。军事教育是根据部队具体情况和特点,有重点、有计划地进行,内容主要是:武器的构造和使用,瞄准射击,爆破、埋设地雷,地形地物利用,受伤包扎,行军注意事项等。经过教育和培训,部队的政治觉悟和军事素质很快得到提高,全队上下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与广大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同仇敌忾,共同抗日。
建立严密的交通情报网,配合游击战争
沙头角地区是水路交通枢纽,是内地与港九新界来往必经的交通线,沿海的农村山区则是沙头角中队活动的根据地,与敌人驻地只有上千米的海峡之隔。日军为了加强对这个地区的统治,在位于大埔、上水和沙头角公路交叉点的粉岭地区设立粉岭日军宪兵总部、沙头角区宪兵部,驻扎陆军警备队的主力。沙头角镇内更是岗哨林立,特务活动猖獗。仅有1000多名居民的沙头角小镇却驻有日军警备队100多人、宪兵队60多人、密侦队和宪查队20多人,还有装备较好的伪联防队20多人、伪警大队60多人、沙头角乡公所职员10多人;还有日军的后勤机关,如:九龙宪兵队物资搜集所、安东洋行等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开展游击斗争,特别需要加强交通情报工作。
沙头角地区除了有港九大队直接领导的专线情报站、联络点、交通站外,还有沙头角中队指导员罗广志和地下党负责人单线联系、直线领导的情报工作网。专搞情报工作的地下游击小组,也是获取情报的一个重要渠道。敌占区环境异常险恶,情况复杂,进出沙头角镇都得经日军哨所严格盘查,必须有“良民证”才能通行,否则就被涉嫌逮捕。因此,地下游击小组的组织纪律要求严密,参加者要写自传申请,个别吸收后举行秘密宣誓仪式,定期过组织生活,接受秘密工作教育,还要有职业为掩护。当时沙头角镇内地下游击小组领导人李吉芳以东和义学教师身份为掩护,成员有何集庆、何集兰(以学生身份作掩护)。他们以中英街茂生堂药店为据点,观察和监视桥头哨所敌人的军事活动,或以少年身份充当民夫去侦察日军战壕、炮台的建筑构造,日军警备队的人数、武器装备,出动“扫荡”的时间、地点等情况。他们将写好的情报放在东和义学内的秘密收藏点,便于游击队及时获取,或转给交通站上送。
游击队还以学校为掩护,建立情报活动的合法据点。例如,利用沙头角开办东和义学的机会,把一些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教师安排到该校任教,以教师职业为掩护,以学校为合法的活动据点,以体育活动的形式进行串连活动;利用教师可以到伪乡公所饭堂吃饭,便于接触伪乡、政、警人员的机会,获取各种情报。
此外游击队还策反敌伪人员做耳目,获取日军的情报。敌伪机关、企业中的职员多数是为日军所迫,或为了生存不得不为敌人工作,其中许多人具有爱国心,是可以通过教育策反过来为我们工作的。如安东洋行的年轻翻译陈敏学、日军警备队的翻译黄杰文,经过教育,策反后仍安插在敌方中工作,为游击队收集情报;又如大埔区伪维持会成员俞福、大埔宪兵部密探俞和仔(俞福的弟弟)经过中共地下党员晓以大义,说服他们为游击队送情报。由于这些被策反人员是在敌人的心脏机构宪兵部或敌人机关内工作,所以提供的情报都比较准确和及时。
情报人员通过各个渠道所得的情报,不仅供给港九大队和沙头角中队,有的还提供给盟军。这些情报工作人员是无名英雄,为沉重打击日本侵略者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积极开展游击战,坚决打击日伪和汉奸
在对敌斗争中,游击队常常采取“化整为零、集零为整”的战略战术,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经常变换驻地,分散活动。敌人从陆上来,我们就到海上去;敌人从陆上和海上来,我们就到敌人心脏驻地外围的村庄去,使敌人无法探清我游击队的情况。敌人虽多次大规模向我大埔、上水、沙头角区的林村、沙螺洞、船灣、龙尾、南涌、鹿颈、乌蛟腾、三桠、坪洋等地进行“围剿”,但始终没有能够“消灭”沙头角中队。有一次,日军出动了海陆空军进行大规模“围剿”,要“扫荡”港九大队领导机关驻地西贡。沙头角中队得悉该情报后,立即派出两个战斗小组深入虎穴,在大埔、上水贴传单和偷袭敌人,搞得敌人草木皆兵。
为了发展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游击区,沙头角中队经常主动出击,有力地打击日伪军和汉奸。1943年初秋,沙头角中队夜袭吉澳岛。这次战斗由中队长林冲亲自率领,参加战斗的有莫浩波、张立青、林传等。战斗打了约1个小时,打死伪匪两人,缴获土制手枪两支,其余敌人逃跑,该次战斗拔除了敌人的据点。1944年4月26日晚,沙头角中队袭击大埔元洲仔日伪军(宪查)哨所,毙、伤敌各1人,俘敌3人,缴获步枪5支、子弹60多发、单车两部,为人民除了一大害。
1945年二三月间的一天,沙头角中队智歼粉岭龙骨头日军检查站。这个检查站距离粉岭敌人驻地1000多米,敌人经常在白天派出3至5名日军检查来往行人,不仅抢劫来往群众财物,还经常调戏、奸淫妇女。为了消灭该站敌人,给日军一个沉重打击,沙头角中队派出6位同志化装成农村青年妇女,假装担着青菜等农作物前往上水赶圩。得意忘形的敌人正准备上前检查时,一位化装成农妇的游击队员一手把敌人的枪夺下,一手用枪对准敌人的胸口,大喝一声“不准动!”其余化装的游击队员也纷纷缴下敌人的武器。不到5分钟战斗胜利结束了,毙敌2人、伤敌2人,缴获“三八”步枪3支、刺刀3把、子弹百余发。当粉岭地区的敌人闻讯派骑兵、摩托车队赶到现场时,游击队已撤离。当地人民群众听到这一消息,齐赞游击队打得好、打得妙。两个月后,沙头角中队又在上水区坪洋附近伏击日伪军(宪查)巡逻队,战斗打得很激烈,毙敌两人,伤敌数人。
完成接降任务,撤出港九新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沙头角中队奉命接受上水、粉岭、大埔、大埔窖地区日军投降。日军虽然宣布投降,但是对我方接降工作的进行仍有刁难或抵抗。沙头角中队接到命令后,立即把武装战士和民运工作的同志编成若干组,分别到上水、粉岭、大埔、大埔窖等地日本宪兵、警备部队驻地接降。此时,日本是战败国,其锐气大挫,但驻地周围还是岗哨密布,警戒森严,不准群众接近。沙头角中队6名游击队员每人配带手枪和两枚手榴弹,随时做好战斗准备,首次深入粉岭日军警备队的游击队员刚到敌人的碉堡、岗哨前,就遭日军阻止、包围,情况非常紧张。游击队员镇静地对这些日兵声明,我们是港九大队代表,前来接受日军投降。经过陈敏学的翻译,日军听到是港九大队派出的代表,态度有所改变,过去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日军军官低下头,宣布投降。
大埔方面是由叶东明(现名陈东明)带着翻译梁胜去大埔日军警备司令部接降,而大埔日军警备司令部的态度是拒绝向中共军队投降、拒绝放下武器。在此情况下,中共军队只好改变方法,采取对敌人小部队(班、排)和个人进行策反瓦解,争取他们上缴武器或把物资移交我军。结果,看守粉岭龙骨头仓库的日军把该仓库交给我军接收,内有军服、布匹、蚊帐、毛毡、皮鞋、胶鞋、药品、饼干等一大批物资。沙头角中队用两辆货运汽车,迅速把物资抢运回沙头角。
英军进驻大埔、粉岭、上水后,沙头角中队奉命停止接降工作。9月28日,港九大队发表撤退宣言,沙头角中队也当即撤出沙头角。
香港沦陷后,英军仅防守了18天便投降,把抗击入侵、保护香港的重任轻易放弃,而中国共产党没有放弃香港,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东江纵队)肩负起这个艰巨而光辉的任务。港九大队为香港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沙头角中队从成立至撤出的两年多时间里,在中共的领导下,紧密依靠人民群众,完成了港九大队交给的各项任务,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一定的贡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