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善

2017-09-30崔萍

慈善 2017年5期
关键词:布施施舍谓之

崔萍

“慈善”是什么意思?

词的意思是怜悯和帮助他人。如果要了解得更深入的话,就要把词给分开。而在中国古代,“慈”“善”本就是两个词。

“慈”,本意为父母之爱,后为爱别人,为了更加深入了解,我特意找来了《新书·道术》,其中对“慈”的解释是“亲爱利子谓之慈”“恻隐怜人谓之慈”。孔颖达注释写:“慈者,爱出于心,恩被于物也”。简单几句,言简意赅。

“善”,意指“吉祥”“美好”。在我查阅的另一本书《说文》中的解释是“善,吉也;从言从羊”。额外提一句“羊”在古代,同“祥”。

不仅在汉字中“慈善”一词意喻深厚,而且在英语中“慈善”一词也分别有“charity”和“philanthropy”与文对应。前者意为“对他人的爱”,或“对有需求的人或贫困的人的行善和慷慨施舍”,说到底,说白了,是强调对穷人的帮助和救济。后者则是“对全人类的爱”,“增加人类福利的努力或倾向”,也就是博爱的意思,听起来有点公益的感觉。

总而言之,便是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既然了解了“慈善”一词的含义,那么接下来,就该谈一谈做慈善的意义了。

慈善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我至今仍然记得约翰·邓恩牧师的《丧钟为谁而鸣》,其中有一句我印象尤为深刻,“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损失,因为我是人类的一员。因此,不要问丧钟为谁而鸣,它就为你而鸣。”

没有人是单独存在的个体,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紧密相连,这可以用“六人法则”来做个简单的证明:在这个世界上通过六个人就可以找到你想找的那个人。

既然如此,那么你,又是否曾有那么一刻为别人,为与你毫不相干的人的悲伤而感到悲伤?是否曾有那么一刻想为那些忧伤者、不幸的人擦干泪水,带去希望?有没有那么一次,从灵魂深处为他人的不幸而落泪、哽咽?

当然,那些不幸的人可能对你来说陌生而遥远,让你难以感受到他们的悲伤与切实的需要。那么,也请你相信,你的一次微薄捐助,都会让他们感到生的希望,使他们拥有继续生活的勇气,帮他们渡过对你来说可能微不足道的难关,例如:一顿饱饭、一件衣服、一些药品……

这就是慈善的意义:用自己的微薄之力使贫困的人在精神上富有。

慈善是一种真正的分享。

分享并不一定是物質上面的分享,也可以是精神层次上的分享。当你与人分享快乐时,你的快乐会增长,这是一定的。因为人看到笑容时,也会报之以笑容。美国著名的海洋生物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雷切尔·卡森曾说:“好咖啡要和朋友一起品尝,好机会也要和朋友一起分享。我们必须与其他生命共同分享我们的地球。”连地球都分享了,更何况是我们的善良与爱?

当我们学会分享时,我们渐渐洞悉了行善的奥秘;当我们与他们分享的越来越多时,我们的人生也随之越加宽广。从上帝的角度看,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都是我们的亲人,与自己的亲人一起分享,不是很正常吗?

然而,尽管以一种为他人好的心态去帮助他人,也要注意形式和方式。否则,就会有“好心办坏事”的感觉。

犹太人将施舍行为分为七个境界,最高的境界是布施者和受施者都不知道对方是谁。他们认为这一境界最能体现慈善的智慧,因为它避免了布施者和受施者之间因为施受关系而造成的不平等和难以言喻的尴尬。

这一境界能体现出慈善的根本:行善不求回报,只是为了满足他人的需要,这一境界也能体现出慈善之心,谦和真诚地爱人,平等尊重地待人。

我们生存在地球上,并不是一个充满着爱与和平的地球,它有着让人于心不忍的画面,有着让人心痛的事情,如此,我们又为何不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呢?做不到改变世界,但起码做得到改变自己。

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本文作者系褒山中学学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布施施舍谓之
嗟来之食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Tao” and “Implement” in Translation
“求乞”与“布施”之间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木鹊和车辖
德善
顾恺之募捐
The Circus